- 年份
- 2024(6656)
- 2023(8619)
- 2022(7157)
- 2021(6516)
- 2020(5409)
- 2019(12034)
- 2018(11870)
- 2017(22278)
- 2016(11885)
- 2015(13046)
- 2014(12219)
- 2013(11963)
- 2012(10729)
- 2011(9191)
- 2010(9233)
- 2009(8821)
- 2008(8902)
- 2007(7955)
- 2006(6980)
- 2005(6266)
- 学科
- 企(72067)
- 企业(72067)
- 业(67097)
- 管理(57167)
- 济(49075)
- 经济(49008)
- 业经(21535)
- 财(20927)
- 方法(19756)
- 技术(17745)
- 务(17639)
- 财务(17633)
- 财务管理(17625)
- 企业财务(16696)
- 技术管理(13333)
- 理论(12192)
- 数学(12154)
- 划(12147)
- 企业经济(12093)
- 数学方法(12061)
- 和(11629)
- 经营(11004)
- 策(10899)
- 制(10880)
- 中国(10814)
- 地方(10382)
- 农(9701)
- 决策(9042)
- 体(8829)
- 计划(8463)
- 机构
- 学院(160464)
- 大学(155006)
- 管理(71545)
- 济(66063)
- 经济(64796)
- 理学(61293)
- 理学院(60723)
- 管理学(60155)
- 管理学院(59809)
- 研究(43895)
- 中国(36712)
- 财(32489)
- 京(31868)
- 江(26111)
- 财经(25357)
- 科学(24098)
- 经(22783)
- 中心(21248)
- 商学(21169)
- 商学院(20960)
- 州(20632)
- 北京(19459)
- 所(19373)
- 经济学(18881)
- 范(18539)
- 财经大学(18524)
- 师范(18430)
- 业大(18401)
- 经济管理(17954)
- 研究所(17033)
- 基金
- 项目(104484)
- 科学(85883)
- 研究(81371)
- 基金(76702)
- 家(64037)
- 国家(63349)
- 科学基金(58487)
- 社会(53898)
- 社会科(51074)
- 社会科学(51060)
- 省(43737)
- 基金项目(41599)
- 自然(36890)
- 教育(36830)
- 自然科(36139)
- 自然科学(36132)
- 自然科学基金(35586)
- 划(34515)
- 编号(32790)
- 创(29336)
- 资助(28631)
- 创新(26142)
- 成果(25142)
- 业(24806)
- 发(22491)
- 重点(22467)
- 课题(22330)
- 制(22281)
- 部(22126)
- 国家社会(21768)
共检索到244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曾照烨
"协同创新"是实现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的重要方法,是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以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介绍该校发展校企协同创新的实现模式、成效及实现校企协同创新的基本经验,为高校开展协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理论和经验指导。
关键词:
协同创新 高职 教育质量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包进
校企协同机制应当是以合作方利益的一致性、目标的共同性为基础,将各自的优势资源要素进行整合,实现全方位、全程化的协作,共同推动创新活动的有效实施的过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影
校企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在需求。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校企协同创新,重点在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和教材创新、实训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创新。校企协同创新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制约因素,需要政府重视与支持,校企双方也要强化责任观念,建立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柴蕾
校企协同创新团队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升华,校企协同创新团队能否真正实现和展现其活力创新作用,从根本上讲还是靠人才和机制。人才是校企协同创新的关键构成要素,而机制是提高校企协同创新团队发挥作用的助推器。目前不少校企协同创新团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制约因素,产生了"闲置"问题,要通过构建校企协同创新团队新模式,以推进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发展。
关键词:
校企 协同创新 团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亮 李雪梅 肖美丹 吴静
高校和企业是产学研合作的两大主体,文章基于单案例纵向研究,从网络、期刊等媒介间接地收集并整理了河南农业大学校企合作等发展资料,对河南农业大学由简单合作到校企合作一体化深度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分析,提出了校企协同创新的深化发展离不开驱动要素的支持的结论。通过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每个阶段的驱动因素进行筛选与编码分析,研究发现:校企协同的驱动要素包括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战略创新、平台建设、资金支持、文化观念六个驱动因素,并且贯穿于各个阶段。其中,人力资本是关键,技术集成是核心,平台建设是基础,创新环境、资金支持是
关键词:
校企协同 协同创新 人力资源 技术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兴
哈淘电子商务学院是整合学校、企业、商会、政府等多方优势资源,多方共同搭建的一个电子商务协同创新平台。平台既作为一个校外实训基地,也是一个企业化运作的培训组织。平台培养培训的电子商务人才既可以被合作企业聘用,也可以被平台之外的企业有偿聘用,这可以看作是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一个新模式。
关键词:
电子商务 行业 校企合作 协同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熊惠平
处于"四化"同步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高职教育,其可持续发展,要以内涵建设与"下移"发展并行为基本战略——即"以创新质量换取发展空间"和"以生存空间换取发展空间"为政策取向,以"县校合作"为基本路径,以"县校合作"式协同创新为核心内容和突破口,来实现研究和实践的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贺定修 黄玲青 涂用军
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高职教育协同创新的关键是机制的创新。文章在协同创新理论的基础上,从机构管理协同机制、利益分享协同机制、人力资源协同机制、项目开发与技术服务协同机制、实习就业与创业协同机制、教研资源协同机制等方面对高职教育政校行企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协同创新 机制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爱华
本文将协同创新理念引入校企合作中,为校企双方提供全新的合作思路。指出了协同创新理念下校企合作的内涵。分析了目前校企合作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并从目标协同、组织协同、体制协同等方面深入研究了协同创新理念下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提出了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
高校 办学机制 协同创新 校企合作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徐霄红 王自勤 孙玺慧
实现现代职教体系中的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的贯通,不仅涉及到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关系到中职教育的发展与应用本科的转型。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类专业为例,以校企协同创新为手段,构建了中职与高职专科贯通及中职与高职本科贯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贯通的现代物流职教体系。
关键词:
物流职教体系 校企协同 创新研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孟军齐 姜洪
介绍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发展过程、物流管理实践课程体系,以及该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校企协同经营的"企业"合作模式,根据"企业"运营来开设实践教学课程和内容,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将部分合作的代表性企业业务"搬进"校园保证综合实训的效果,最后提出开拓合作模式将实训室建到企业,和企业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室。整个校企协同创新的结果是真正实现校企"零对接",入校即入职,实现学习过程即创业过程。
关键词:
物流管理 协同创新 实践教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任茵
文章针对高职思想政治课"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全员""全时间""全空间"三方面协同,促使思想政治课"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全面创新。
关键词:
协同 创新 思想政治课 校企合作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蔚 林存文
校企合作是涉及多个部门的系统工程。在校企协同创新中存在着诸多因素影响其激励机制,诸如,高校激励收益水平高低、政府的支持度、科研人员的薪酬、企业的有效监督等,主要从创新人才的培养,科研转化率的提升以及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入手,研究推动校企协同创新的发展。
关键词:
协同创新 激励机制 影响因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菊霞 任君庆 彭振博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重要论述为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治理提供了政策基础与现实依据。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实践中呈现出校企主体功能效益差异、管理权力运行向度单一、利益平衡机制缺失等问题表征,实际上是由于协同创新价值认同缺失、权力分配失衡、利益共享不均衡等治理不足所致。外溢性的公共价值达成、异质性的多元主体协同及柔性的网络化秩序建立共同构成了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治理的逻辑。结合实践案例分析,校企协同创新治理现代化应通过建立“产科教”融合的治理价值理念、保障协同创新治理主体话语权、建立协同创新治理机制、构建基于自组织的协同创新场域等路径推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奇富
"协同创新"的政策要求和"新四化"建设特别是县域"新四化"建设的战略实施,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也为高职院校寻求服务区域发展的主战场提供了难得的契机。高职院校要围绕这一创新诉求和特色需求,通过"县校协同创新"实现产学研合作创新并以此转变社会服务方式,通过构建联动机制、推进办学模式管理创新、凸显功能优势"三管齐下"的实质性行动,不断提高其县域-区域发展服务能力。
关键词:
县校合作 协同创新 社会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