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46)
2023(13840)
2022(11838)
2021(10673)
2020(8857)
2019(20297)
2018(19787)
2017(37399)
2016(20406)
2015(23145)
2014(23204)
2013(22936)
2012(22144)
2011(20385)
2010(20883)
2009(19516)
2008(19416)
2007(17790)
2006(15923)
2005(14767)
作者
(61569)
(51628)
(51584)
(49025)
(32977)
(24779)
(23436)
(19936)
(19454)
(18456)
(17742)
(17142)
(16626)
(16614)
(16276)
(16044)
(15365)
(15325)
(14955)
(14944)
(13238)
(12866)
(12501)
(11822)
(11699)
(11642)
(11585)
(11430)
(10540)
(10365)
学科
(106104)
经济(106023)
管理(58609)
(57219)
(44622)
企业(44622)
方法(37187)
数学(32218)
数学方法(31966)
中国(29524)
地方(28239)
(26807)
业经(22212)
(22134)
(20550)
技术(18420)
农业(18383)
(17402)
(17016)
贸易(17001)
地方经济(16765)
(16345)
(16031)
银行(15991)
(15928)
金融(15926)
(15487)
环境(14813)
(14451)
理论(14297)
机构
学院(303688)
大学(303080)
(135231)
经济(132463)
研究(112561)
管理(111034)
理学(93414)
理学院(92279)
管理学(90838)
管理学院(90241)
中国(84734)
科学(67313)
(65414)
(59854)
(58605)
(53706)
研究所(52752)
中心(50194)
(48738)
财经(46453)
业大(43702)
经济学(42400)
北京(42088)
(42023)
农业(41898)
(41834)
师范(41636)
(39705)
(38743)
经济学院(37938)
基金
项目(190059)
科学(148775)
研究(141110)
基金(134665)
(117216)
国家(116188)
科学基金(98195)
社会(90370)
社会科(85669)
社会科学(85647)
(76395)
基金项目(70364)
教育(64681)
(63295)
自然(60375)
自然科(58942)
自然科学(58924)
自然科学基金(57872)
编号(57186)
资助(55053)
成果(47569)
(47302)
重点(43512)
(41833)
(41231)
课题(40980)
创新(38858)
发展(38465)
(37855)
国家社会(37331)
期刊
(161921)
经济(161921)
研究(98011)
中国(68657)
(50220)
学报(46719)
(46457)
科学(43108)
管理(42952)
教育(37517)
大学(34981)
农业(34129)
学学(32534)
(30819)
金融(30819)
技术(28659)
经济研究(26766)
业经(25735)
财经(23985)
(20888)
问题(20820)
(19088)
技术经济(17975)
(16404)
世界(15550)
图书(15321)
统计(15077)
商业(14897)
科技(14266)
国际(14204)
共检索到483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胡怀国  
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选择,是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积极培育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并推动其优化组合的跃升,特别是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处理好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茂兴   薛见寒  
新质生产力是以突破性技术创新为主导,以生产要素优化升级为重要抓手,重塑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以人类推动生产力变革的历史进程为鉴,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发展生产力的百年实践,不仅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发展逻辑、战略逻辑、辩证逻辑、价值逻辑层面具有高度的逻辑一致性,而且以新技术业态、新产业组织、新生产方式催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代表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突破的生产力发展趋势,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征程上,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持续健全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高水平开放,以高水平生产力跃升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俊山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规定性,包括基本质和非基本质。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非基本质的发展可能妨碍基本质的实现。事物的质量就是事物表现出的属性与人们所认同的事物的基本质的符合程度。经济的基本质是向人们、首先是向最广大的劳动者提供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过程。经济发展的质量是指经济活动实现这一基本质的程度。经济发展质量直接受到社会生产关系的影响,只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经济发展才与经济发展质量要求相一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质量要求和表现内容各不相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这一要求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从技术基础、部门功能和比例、国家和政府作用、振兴农业基础及转变消费方式等多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辉   唐琦  
<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因而需要从理论上总结概括先进生产力质态并指导发展实践。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并在哈尔滨市主持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
关键词: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李思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达四十年的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高速增长带来的诸如经济社会结构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阶段性特征,推进中国由大到强的关键转变,也是抓住世界大环境变革机遇,提升国际地位的有力转变。高质量发展正在掀起我国经济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带来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革命。2018年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内讨论热点,学者们已从不同角度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阐释,然而现有文献中从政治经济学角度阐述高质量发展的较少,基于此,本文力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解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即高质量的发展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顺应时代潮流的伟大转变,是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革的统一。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求解决生产力内部要素的矛盾,以推进生产力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怀国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和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本文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以经济现代化为基础的人的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莹   刘铿  
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于生产力要素的系统性质变,在理论上可归纳为劳动者在科学技术驱动下更大规模、更高效地结合起来认识、利用、改造自然进以创造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精神财富的能力,在实践中体现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动能、以数字平台为中介的生产和流通组织、以数据要素为牵引的要素优化组合、以高新产业为引领的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此,新质生产力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形式赋能创新发展;通过重塑生产的社会结合形式赋能协调发展;通过提高自然条件的利用效率赋能绿色发展;通过优化国际贸易和投资结构赋能开放发展;通过催生民生导向的生产关系赋能共享发展,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将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规范数字平台发展、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培育产业优势作为政策着力点,激发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罗必良  
<正>从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发展新质生产力”列入2024年重点工作;从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到今年全国两会上共商国是时再作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强国建设、
关键词:
[期刊] 改革  [作者] 贾若祥   王继源   窦红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国区域之间异质性强,区域发展差异大,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大契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创新中心与区域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区域间协同融合,提高战略取向一致性,促进不同区域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形成合力,不断将我国区域空间回旋余地大的优势转化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加快形成多极点支撑、多层次联动、网络化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和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邹建华   宫凯   王毅航   韦东明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加强对新质生产力的学理化体系化研究,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倡议并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共同发起,《经济科学》《政治经济学评论》提供期刊支持的“四校一所”政治经济学工作坊第十二期研讨会于2024年3月31日上午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顺利举行。来自全国著名院校的23名专家学者围绕“聚焦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交流,取得丰硕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我们将其中部分精彩发言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关键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芳   刘婷婷  
从“第一生产力”“先进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的能级跃升并非先验性的抽象产物,而是立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颠覆性创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与全球经济新格局多维度动态性交汇中的话语表达。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21世纪的术语革命,新质生产力意味着以技术突破创“新”与产业转型增“质”有机衔接所引发的“生产力”“要素—技术—业态”的系统性重构,致力于破解“新旧动能转化、内外联动发展、供需动态平衡”等结构性矛盾,遵循“解放—发展—保护”生产力的实践向度完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教育现代化赋能和产业绿色化转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抢占国际竞争中经济发展的历史主动权,擘画新质生产力的文明图景,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高桂爱  刘刚  杜曙光  
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学基础在于生产方式的历史演进。通过梳理学界关于生产方式的各种定义,可以得出狭义和广义生产方式的二维视角,前者聚焦不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劳动方式,后者关注"生产为谁服务"的生产目的。就狭义生产方式而言,高质量发展是新一轮工业革命在规模化生产之外追求质量效益的必然要求;就广义生产方式而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为目的的发展。因此,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学基础可以归结为新科技革命所要求的劳动方式,以及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生产社会型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晓河   杨祥雪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对于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为基础,根据农业农村经济现实条件和发展趋势,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与作用机制、困难挑战与现实问题、政策思路与实践路径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体上看,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其发展过程既具有诸多现实优势条件也面临一些困境和难题,因此要以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以建立健全农业技术供给有效机制、提高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应用转化效率、加强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完善新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重点任务,促进资源要素特别是科技、人才等稀缺要素高效合理配置,为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条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傅元海   刘和健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从产业层面就是“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1月31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明确将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根本指向是高质量发展,这是适应新发展阶段特别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
关键词:
[期刊] 改革  [作者] 尹俊   孙巾雅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新质生产力注重科学技术因素对社会生产的影响,强调政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作用,形成劳动者新技能化、劳动资料科技化、劳动对象种类和形态多样化等要素特征。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新型生产关系的形成,包括所有权类型的新样式、更为紧密复杂系统化的协作关系、适配度更高的要素市场、共享型的分配趋势等。不断调整体制机制以适应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力点。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前沿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发展不同区域的特色新质生产力,持续完善科技、教育、人才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畅通优质生产要素流动,打通新质生产力运动作用过程的堵点和卡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