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21)
- 2023(16801)
- 2022(13396)
- 2021(12267)
- 2020(9749)
- 2019(21513)
- 2018(21175)
- 2017(40170)
- 2016(21717)
- 2015(24126)
- 2014(23952)
- 2013(23291)
- 2012(21412)
- 2011(19297)
- 2010(19929)
- 2009(18703)
- 2008(18814)
- 2007(17458)
- 2006(16002)
- 2005(14864)
- 学科
- 济(99265)
- 经济(99142)
- 业(92641)
- 企(74314)
- 企业(74314)
- 管理(71885)
- 农(48359)
- 业经(34813)
- 方法(32601)
- 农业(32555)
- 中国(31772)
- 财(26813)
- 地方(24887)
- 数学(23350)
- 数学方法(23150)
- 技术(21844)
- 制(21402)
- 理论(18713)
- 务(18298)
- 财务(18268)
- 财务管理(18244)
- 策(17416)
- 企业财务(17256)
- 发(17227)
- 和(16831)
- 银(16740)
- 银行(16715)
- 贸(16366)
- 贸易(16348)
- 体(16339)
- 机构
- 学院(316177)
- 大学(306260)
- 济(136746)
- 经济(134094)
- 管理(123184)
- 研究(107311)
- 理学(104352)
- 理学院(103315)
- 管理学(101982)
- 管理学院(101396)
- 中国(85850)
- 京(64970)
- 农(62685)
- 财(62484)
- 科学(61600)
- 所(53491)
- 江(51785)
- 中心(49276)
- 财经(48082)
- 研究所(47692)
- 农业(47412)
- 业大(46867)
- 经(43468)
- 范(41280)
- 州(41044)
- 师范(40951)
- 北京(40869)
- 经济学(40499)
- 院(38036)
- 经济学院(36340)
- 基金
- 项目(198850)
- 科学(159061)
- 研究(154301)
- 基金(142264)
- 家(121872)
- 国家(120554)
- 科学基金(104927)
- 社会(101229)
- 社会科(95595)
- 社会科学(95575)
- 省(81706)
- 基金项目(74672)
- 教育(69155)
- 划(65618)
- 编号(64394)
- 自然(62507)
- 自然科(61063)
- 自然科学(61052)
- 自然科学基金(60014)
- 资助(54863)
- 成果(51571)
- 发(49435)
- 创(46132)
- 课题(44785)
- 重点(44548)
- 部(43518)
- 业(42505)
- 创新(42379)
- 国家社会(41895)
- 发展(40986)
- 期刊
- 济(170743)
- 经济(170743)
- 研究(97517)
- 中国(73253)
- 农(65558)
- 管理(50707)
- 财(49815)
- 农业(44059)
- 科学(43806)
- 学报(42726)
- 教育(38505)
- 融(35296)
- 金融(35296)
- 大学(34516)
- 业经(34212)
- 学学(32538)
- 技术(31035)
- 经济研究(25102)
- 财经(24259)
- 业(23718)
- 问题(22620)
- 经(21142)
- 技术经济(18407)
- 世界(17223)
- 现代(16048)
- 商业(15933)
- 农村(15851)
- 村(15851)
- 版(15805)
- 科技(15595)
共检索到502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建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原创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本文基于对这一理论的学习,着眼于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阐释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作用机制,梳理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主要在于: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制度创新;推进“数商兴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攻克关键技术,培养科技人才;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新型农业劳动者;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未来产业;推进技术应用,发展智慧农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敏娟 杜瑞瑞
绿色转型是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应有之义,新质生产力必然是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关键动能。相对而言,农业具有较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及叠加特征,产业链环节间存在更复杂的客观关联及相互影响,农业绿色转型要求在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视域下实现全产业链稳健转型,这和新质生产力的本质高度契合。本文以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指导,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从生产要素配置均衡和产业链动态均衡两个方面,阐释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的经济学逻辑;从产业融合、科技支撑、公众需求和政策支持四个方面概括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的现实条件;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农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还面临产业链衔接不充分、绿色科技支撑不足、高水平农业人才匮乏、生态增值效应不突出及治理主体单一等挑战。未来,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绿色转型需要在优化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制度、打造绿色产业科技链、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拓展农业生态发展空间和推动多主体协同共治等方面持续发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朱燕
在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视域中,新质生产力是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变革劳动过程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结果,是具有内生动力机制的可持续发展力。在科技与分工的良性互动中不断提升的新质生产力,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在理论逻辑上,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而且能改变我国在国际大循环分工体系中的“技术——工业型依附”,从而建立起“以我为主”的可靠全球价值链,使对外经济关系服从内部产业发展的需要。在现实路径上,数字经济和高质量FDI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和分工深化发展,形成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质生产力。从国内层面来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不仅可以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而且可以增加专业化分工环节、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细化,从而有利于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从国际层面看,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FDI质量,不仅可以发挥技术溢出效应,而且可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国际分工深化发展,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开放创新,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军 刘林琪 常俐丽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引领社会各个行业的创新发展。在理论基础层面,新质生产力通过加速科技、教育和人才流动,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优化配置,具有强大发展动能。作用于旅游领域,新质生产力引领旅游行业在人才、观念、技术、制度方面进行革命性创新,推动旅游业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实现路径层面,从总体布局上塑造旅游新质生产力大局观,从实践落地上落实旅游行业创新具体措施,从保障机制上完善新型旅游行业规章制度,使得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旅游行业创新 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军 刘林琪 常俐丽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引领社会各个行业的创新发展。在理论基础层面,新质生产力通过加速科技、教育和人才流动,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优化配置,具有强大发展动能。作用于旅游领域,新质生产力引领旅游行业在人才、观念、技术、制度方面进行革命性创新,推动旅游业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实现路径层面,从总体布局上塑造旅游新质生产力大局观,从实践落地上落实旅游行业创新具体措施,从保障机制上完善新型旅游行业规章制度,使得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旅游行业创新 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湛泳 李胜楠
产业链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质生产力在产业间协同、适应外部冲击、维护安全可控、融入全球高端价值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它还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通过解析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现代化的概念,分析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高端链接效应、效率提升效应、创新控制效应和市场竞争效应。在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链现代化过程中,仍存在产业链整合能力较差、基础能力薄弱、自主控制能力不足、整体附加值不高等问题。未来应畅通产业链信息流通道,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筑安全包容的产业新高地,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为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提供能量。
关键词:
产业链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数字产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倪国良 朱楠楠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进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是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的核心议题,是指引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具有现实紧迫性、显著必要性、高度契合性,展示出清晰的驱动逻辑与运行机理:在勃发开端环节变革要素系统,提升农业驱动能力;在核心中枢环节优化技术系统,强化农业支撑载体;在终端输出环节联动产业系统,革新农业发展方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需要发展“大农业”,提升“大科技”,倡导“大融合”,促进“大开放”: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驱动产学研的深度融通创新,转化农业成果贡献;破解城乡一体发展障碍,注入乡村治理活力;面向国际拓展竞争优势,助力农业贡献世界。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赋能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曹长帅 苏迎娟
文章分别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供需框架及效能积累等多个视角分析了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基于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视角,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了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动态演进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由颠覆性创新、原创性技术突破和生产要素系统的变革所催生,以生产资料新载体、劳动对象新拓展和生产要素重构为传导机制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新质生产力通过扩大内需结构性分置,并通过有效市场机制清理供给侧冗余的尾部库存进而推动传统产业链现代化转型;在“现状延续型”情景下,产业链现代化的发展较为缓慢,相较于初始年份,增长约为6.91%;而“创新驱动型”情景下,产业链现代化的增长率达到40.86%,“绿色发展型”情景下,产业链现代化的增长率达到21.45%;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过程并非是线性的,而呈现为一种渐进式推动,其核心逻辑在于实质性创新和发展载体的新质组合,即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融合从而实现产业链现代化的具体产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军 孟佳佳
新质生产力与产业结构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它能够以新要素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注入创新活力。本文旨在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探讨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理论逻辑,结合内蒙古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质生产力推动内蒙古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以期为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炳炎 余飞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下重塑中国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本质内涵来看,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义、以产业链现代化为载体依托、以经济发展的质效提升为价值归宿的新时代新型生产力;从时代价值来看,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抓手;从理论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主要通过新技术、新要素、新需求、新产业、新模式、新制度等六个方面的创新与突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实践路径来看,要以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重大颠覆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适应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培养及体制机制改革等举措来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从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傅元海 刘和健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从产业层面就是“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1月31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明确将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根本指向是高质量发展,这是适应新发展阶段特别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谭志雄 王伟 穆思颖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过程中,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局面和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需找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本文立足数字金融作为生产系统关键要素的助推作用,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探究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多维度阐述新形势下数字金融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与支撑;数字金融通过打造全过程服务机制、构建数字金融生态链整合机制、完善数字金融融资增信机制、创新数字金融普惠服务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金融 理论逻辑 实现路径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谭志雄 王伟穆 穆思颖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过程中,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局面和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需找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本文立足数字金融作为生产系统关键要素的助推作用,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探究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多维度阐述新形势下数字金融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与支撑;数字金融通过打造全过程服务机制、构建数字金融生态链整合机制、完善数字金融融资增信机制、创新数字金融普惠服务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金融 理论逻辑 实现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后凯 吴广昊
现代化大农业是以系统、全局的大农业观为指导,对传统小农经济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先进农业发展模式,具有多维生产空间、多种农业功能和多元实践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以现代化大产业为核心架构,以绿色高效为根本属性,以强带动能力为突出作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明确了着力点,提供了内在支撑,开辟了新起点、新机遇和新路径。实践中,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及功能,弥合农业科技短板,推动农业形成大产业格局,促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由此引领、支撑并推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需要加快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强化与之相配套的现代化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与之相协调的体制机制适应性变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叶紫青 张颖熙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跃升方向,符合新发展阶段我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驱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文化旅游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基本特质着手,综合性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表现为以新技术加速文化旅游业的生产方式变革、以新型要素重构文化旅游业的生产关系、以结构创新提高文化旅游业的经济发展质量。新质生产力对生产要素质量的提升和新型生产组织形态的生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可充分实现主导产业、融合产业以及潜在关联产业间的相互联动,并赋予文化旅游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能力。为此,应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文化旅游业的效率与质量;不断丰富模式创新,提升文旅消费体验与产品供给;持续实现结构创新,提升文化旅游行业的整体竞争力;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本价值,以实现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良性互促。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文化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