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31)
- 2023(14289)
- 2022(11696)
- 2021(10667)
- 2020(8624)
- 2019(19188)
- 2018(18754)
- 2017(35508)
- 2016(19121)
- 2015(21155)
- 2014(20594)
- 2013(20553)
- 2012(19135)
- 2011(17297)
- 2010(17819)
- 2009(16729)
- 2008(16789)
- 2007(15563)
- 2006(14152)
- 2005(12997)
- 学科
- 济(91563)
- 经济(91466)
- 业(89617)
- 企(71071)
- 企业(71071)
- 管理(65060)
- 农(50150)
- 业经(33791)
- 农业(33657)
- 方法(30608)
- 中国(27130)
- 财(24859)
- 地方(24012)
- 数学(22294)
- 数学方法(22158)
- 技术(21077)
- 制(19201)
- 务(17240)
- 财务(17224)
- 财务管理(17201)
- 策(16513)
- 企业财务(16251)
- 发(16017)
- 贸(15898)
- 贸易(15879)
- 易(15395)
- 和(15244)
- 理论(14681)
- 体(14511)
- 银(14447)
- 机构
- 学院(278842)
- 大学(267872)
- 济(123785)
- 经济(121537)
- 管理(112134)
- 理学(95307)
- 理学院(94374)
- 研究(94190)
- 管理学(93287)
- 管理学院(92751)
- 中国(76367)
- 农(60079)
- 京(56607)
- 财(54537)
- 科学(53909)
- 所(46939)
- 江(45753)
- 农业(45312)
- 中心(43890)
- 业大(43482)
- 财经(41924)
- 研究所(41797)
- 经(37920)
- 州(36129)
- 经济学(36052)
- 北京(35411)
- 范(34773)
- 师范(34496)
- 院(33162)
- 经济管理(33064)
- 基金
- 项目(177015)
- 科学(142027)
- 研究(136179)
- 基金(127548)
- 家(109434)
- 国家(108230)
- 科学基金(94632)
- 社会(90332)
- 社会科(85394)
- 社会科学(85376)
- 省(73368)
- 基金项目(67739)
- 教育(59310)
- 划(58201)
- 自然(57029)
- 编号(55903)
- 自然科(55748)
- 自然科学(55738)
- 自然科学基金(54810)
- 资助(49249)
- 发(45099)
- 成果(43661)
- 创(41977)
- 业(40500)
- 重点(39039)
- 部(38729)
- 创新(38479)
- 课题(38253)
- 国家社会(37425)
- 发展(37400)
- 期刊
- 济(154827)
- 经济(154827)
- 研究(83810)
- 中国(64820)
- 农(64535)
- 管理(46045)
- 农业(43713)
- 财(43539)
- 科学(39331)
- 学报(37584)
- 业经(32974)
- 融(31177)
- 金融(31177)
- 大学(30721)
- 学学(29205)
- 教育(28389)
- 技术(26999)
- 业(23143)
- 经济研究(21980)
- 财经(20839)
- 问题(20672)
- 经(18187)
- 技术经济(17309)
- 世界(16033)
- 农村(15710)
- 村(15710)
- 农业经济(15595)
- 现代(14507)
- 版(14456)
- 商业(14409)
共检索到443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小鹤 王金丽 崔玥晗 孙振宇
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是备受关注的热词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催生、怎样发展,值得思考。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农村 绿色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后凯 吴广昊
现代化大农业是以系统、全局的大农业观为指导,对传统小农经济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先进农业发展模式,具有多维生产空间、多种农业功能和多元实践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以现代化大产业为核心架构,以绿色高效为根本属性,以强带动能力为突出作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明确了着力点,提供了内在支撑,开辟了新起点、新机遇和新路径。实践中,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及功能,弥合农业科技短板,推动农业形成大产业格局,促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由此引领、支撑并推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需要加快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强化与之相配套的现代化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与之相协调的体制机制适应性变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起步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初始之年。一年来,财政部农业司、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两手抓,凝心聚力,履职尽责,攻坚克难,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财政支农和农村综合改革各项工作,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推动了脱贫攻坚的艰巨战役一场场打好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万龙 董心意
本文从理论逻辑、时代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论述了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强化农业前沿科技的研究与运用、拓展涉农新业态和培养农业新质人才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核心着力点。传统农业生产领域科技水平的突破、先进要素的引入和集成、农业功能的跨界突破是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的主要实现途径。与此同时,在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还需要注意处理好发展与底线的关系、提升效率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关系、新质生产力和常规生产力的关系,注意避免把新质生产力简单等同于现有生产力的提升、在传统农业业态范畴思考农业新质生产力、“一窝蜂”式的盲目跟风等三个认识和行动上的误区。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强国建设 乡村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万龙 董心意
本文从理论逻辑、时代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论述了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强化农业前沿科技的研究与运用、拓展涉农新业态和培养农业新质人才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核心着力点。传统农业生产领域科技水平的突破、先进要素的引入和集成、农业功能的跨界突破是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的主要实现途径。与此同时,在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还需要注意处理好发展与底线的关系、提升效率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关系、新质生产力和常规生产力的关系,注意避免把新质生产力简单等同于现有生产力的提升、在传统农业业态范畴思考农业新质生产力、“一窝蜂”式的盲目跟风等三个认识和行动上的误区。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强国建设 乡村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长云
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文章探讨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和发展要求,揭示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意义和战略重点,分析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面临的制约,提出要面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的需求,科学处理农业新质生产力与农业传统生产力、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农业新质生产力特殊性与新质生产力一般性等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政策建议。如实施若干重大工程或计划,完善激励机制,设立未来农业专项,加强和创新农业新质生产力支持体系,加强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支持,等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长云
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文章探讨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和发展要求,揭示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意义和战略重点,分析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面临的制约,提出要面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的需求,科学处理农业新质生产力与农业传统生产力、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农业新质生产力特殊性与新质生产力一般性等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政策建议。如实施若干重大工程或计划,完善激励机制,设立未来农业专项,加强和创新农业新质生产力支持体系,加强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支持,等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崇正
文章认为,生产力是一个涵盖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及交通、能源、管理、信息、科学技术等多种因素在内的而且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个人生产力和智慧生产力在其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的庞大的集合体和有机的超大的系统。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条件。科技进步为人的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人必须充分发展以适应新科技革命。文章指出,就现代科技革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言,全面充分发展个人生产力即智慧生产力才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颖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通过涉农关键性或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实现生产效率提升的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价值意蕴来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涉及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话语体系更新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更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步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业现代化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多个阶段,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而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则是我国农业生产力变迁的必然结果。在现代化新征程背景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思路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关键、以坚持共富为要作为方向、以坚持要素高配作为抓手和以坚持创新驱动作为核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红太
黄河河南段以黄河为纽带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经济带,保障着国家的粮食安全。长期以来传统生产力系统内部要素质量偏低、结构不合理,外部生产关系固化,亟需以信息化手段对生产力系统进行优化。通过数字技术对生产力内部系统要素质量提升、结构重组,以及外部生产关系的治理,以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跃升。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黄河河南段 农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帆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立足新时代发展背景提出的经济概念。本文将这一概念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相联系,在梳理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产业维度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征进行再审视,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取决于产业“三力”:产业形态重构力、产业结构重塑力、产业跃迁支撑力。在产业形态重构力方面,新时代我国农业的市场需求、生产方式、流通体系在发生深刻变革,农业内部存在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逻辑,农业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一大来源。在产业结构重塑力方面,新时代我国农业对非农部门发展具有基础作用,包括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内的非农部门对农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不同产业间的协同功能得以凸显。在产业跃迁支撑力方面,生产关系维度的经济制度完善,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支撑功能,新时代我国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就需着力完善与农业需求扩展、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组织创新、城乡要素流动、社会秩序平稳相关的经济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天忠 梁德展
加速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于天忠梁德展自1991年以来,莱阳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比较成功地推行了农村股份合作制,实施了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组织兴办了农村合作社。这几项工作的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了具有莱阳特色的产业化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耕今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王耕今一、土地资源,绚丽多姿我国国土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地形复杂,其中山地占33.3%,高原占26%,盆地占18.8%,平原占12%,丘陵占9.9%。在这些不同的地形中分布着7%的耕地,12.7%的林地,29.8...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寒 张晓宁
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认识和把握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内涵、推动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于推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建设、焕发农业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4月19—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了全校师生党员“同上一堂课”暨未来农业与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专题报告会,经济管理学院在建院88周年之际,举办了“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学术论坛”,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本次论坛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围绕“认识新质生产力,培育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认识与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与现实意义”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展开分析与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有深度、有建设性的观点和成果。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必良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重要突破口和核心着力点。就理论层面而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要素特征主要涵括新型劳动力、新型劳动工具和新型劳动对象三个方面;从基本国情来说,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标在于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生产领域的大幅拓展、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生产韧性的大幅增强和生产收益的大幅增加;从本质规定来说,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重点应聚焦于推动颠覆性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业要素创新性配置、推动农业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并着力实施六大行动计划。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应深化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理论研究,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强高水平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强化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 农业科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