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11)
2023(12548)
2022(10094)
2021(9142)
2020(7659)
2019(17669)
2018(17593)
2017(32703)
2016(18001)
2015(20510)
2014(20896)
2013(20513)
2012(19077)
2011(17207)
2010(17720)
2009(16635)
2008(16783)
2007(15512)
2006(13807)
2005(12490)
作者
(54516)
(45678)
(45501)
(43577)
(28940)
(21793)
(20905)
(17970)
(17343)
(16381)
(15436)
(15331)
(14657)
(14525)
(14320)
(14290)
(13925)
(13390)
(13215)
(13101)
(11610)
(11364)
(11285)
(10524)
(10461)
(10211)
(10200)
(10082)
(9369)
(9329)
学科
(78796)
经济(78701)
管理(46630)
(44932)
(35120)
企业(35120)
方法(31551)
(26804)
数学(26545)
数学方法(26246)
中国(23725)
业经(19480)
(19270)
(18923)
农业(17801)
地方(16584)
(16532)
理论(14403)
(12940)
贸易(12931)
(12728)
银行(12688)
(12478)
(12243)
(12235)
金融(12235)
(12144)
(11901)
(11685)
教育(11142)
机构
大学(266977)
学院(265223)
(106487)
经济(103982)
管理(94849)
研究(94044)
理学(80524)
理学院(79559)
管理学(77892)
管理学院(77412)
中国(70893)
科学(58711)
(57836)
(50810)
(50804)
(48814)
研究所(44225)
中心(42931)
(42537)
业大(40945)
农业(39751)
财经(39350)
(37650)
师范(37232)
北京(36527)
(35526)
经济学(33529)
(33368)
(33302)
经济学院(30086)
基金
项目(170341)
科学(131950)
研究(125575)
基金(120503)
(105361)
国家(104433)
科学基金(87554)
社会(78225)
社会科(73609)
社会科学(73585)
(67838)
基金项目(62841)
教育(58457)
(56724)
自然(54573)
自然科(53289)
自然科学(53268)
编号(52785)
自然科学基金(52285)
资助(48777)
成果(44805)
重点(38999)
(37592)
课题(37407)
(37250)
(34721)
科研(32498)
创新(32416)
国家社会(32094)
(31924)
期刊
(125261)
经济(125261)
研究(80000)
中国(58729)
(49350)
学报(46487)
(40699)
科学(40362)
教育(34966)
大学(34907)
管理(34164)
农业(32769)
学学(32540)
(23963)
金融(23963)
技术(23341)
业经(21180)
财经(20091)
经济研究(19830)
(17392)
(16925)
问题(16859)
(15058)
图书(13861)
(13075)
技术经济(12873)
统计(12418)
理论(12050)
商业(12001)
科技(11658)
共检索到408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胡若痴  
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而推进新型城镇化既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经典城市理论为基础,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指出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发展建立在城乡分离的现实基础上,要消灭城乡差异和矛盾对立、实现城乡一体化,就必须通过新型城镇化这一重要途径来推动实现;城镇化拉动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重要基础是公共服务均等化、重要手段和支撑是信息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俊  
作为一种涵盖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视角与分析工具。国内外学者对此已有诸多研究,在此,笔者仅尝试列举三个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经典概念,简单剖析其分析职业教育问题的潜力与可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薛晴  刘俊英  
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诸多相异观点,并没有僭越社会本体论分析框架。文章站在我国省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立场上,对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作出社会本体论阐释,并进一步揭示二者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凉  
在自然历史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城镇化建设是社会现代化的实现手段,而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矛盾和城市问题,在自身探索和经验积累的同时,仍需要借鉴国外有关城镇化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经验,并汲取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实践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和教训。为此,由李长学撰写的《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与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比较研究》一书,有助于我国新型城镇化理论建构与实践发展研究。该书以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为导向,以破解城市问题为主线,比较了新城镇化理论融合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理论问题。该书重点提出了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理论、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比较分析了两种理论的特色与发展历程,以及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理论的发展带给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蔡怡然  
自上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后逐渐与我党实践工作相结合,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党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本土化改造,逐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逐步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无论在任何时期我们均应当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理论去武装头脑,有正确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加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教育对我国人才培养、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均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苗  
继承和发展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危机理论和生态思想,当代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生态危机进行批判的过程中,指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及其生产方式,并认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生态社会主义。客观评析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于中国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晓峰  李新慧  
目前,低碳消费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问题,但对低碳消费模式的研究还很少。文章认为,低碳消费模式是指消费者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而建立的低碳消费关系和低碳消费行为规范的综合表现,它从总体上反映人们低碳消费行为的主要内容、基本态势和质的规定性,是指导人们进行低碳消费活动,并对人们进行社会价值判断的理论概括和依据。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共同构成了低碳消费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对消费的作用与构建原则、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论述,对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消费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龙启蒙  傅鸿源  廖艳  
在回顾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城乡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本文运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维的"资本三循环"理论分析了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带来的城乡分割以及城乡差距不断加大的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并提出新型城镇化及"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战略思想,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但是,由于传统的土地财政模式以及农村建设用地权能的缺失,中国资本三次循环均局限在城市,无法实现资本从城市向小城镇和农村扩散。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打破这种资本困境,引导资本从城市进入农村,创造新的资本循环体系。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定鑫  熊杰  
在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视野下,我国城乡一体化不能驻足于破解"三农"或"城镇化"之困这样的思路。一方面社会急遽分化的现实要求实现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我国城乡一体化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城乡一体化的价值目标是要在体制层面使我国各领域的体制、法规及其内含的公民权利获得"一元化"实施,将传统乡村纳入现代城市范畴,使我国传统农业在劳动生产率或产业方式上达到现代化、市场化水准,直至城乡融为一体,消除传统"农民"这一社会角色,最终在社会横向发展层面铲除我国社会急遽分化现象、个别贫困化现象之土壤,整体兑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承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定鑫  熊杰  
在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视野下,我国城乡一体化不能驻足于破解"三农"或"城镇化"之困这样的思路。一方面社会急遽分化的现实要求实现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我国城乡一体化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城乡一体化的价值目标是要在体制层面使我国各领域的体制、法规及其内含的公民权利获得"一元化"实施,将传统乡村纳入现代城市范畴,使我国传统农业在劳动生产率或产业方式上达到现代化、市场化水准,直至城乡融为一体,消除传统"农民"这一社会角色,最终在社会横向发展层面铲除我国社会急遽分化现象、个别贫困化现象之土壤,整体兑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城镇化是个世界趋势,也是个发展规律,人们必须善于把握。马克思主义认为: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的成果;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城市要服务于乡村,与乡村发展融合;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文章提出,马克思主义关于城市建设的理论,应当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某些不容忽视的怪现象:不以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为前提和基础;损毁历史文化;城市是高高在上的孤岛,成为乡村的主宰者和掠夺者;公共设施不姓"公";美丽的外在面貌与不健康的内涵并存;对城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岳巍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统计科学的关系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特别强调要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越来越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是提高全党的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的根本途径”。并且指出,“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和干部,培养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和各项事业的专门家,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统计科学、统计实践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无论在整个统计活动,还是在统计活动的各个阶段中;无论在提高统计数字的真实性、科学性,还是在全面发挥统计的各种功能方面,都需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和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马光威  莫晓莹  
基于对"一带一路"建设及当前中国面临的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本文从思想萌芽、交换理论与分工理论三个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理论探索与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一带一路"建设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思想基础,为"一带一路"建设构想提供了思想萌芽;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理论创新发展的一项现实实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郝潞霞  
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一个重大措施。笔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的意义、依据和基础、学科的特点及研究内容、学科体系的建设以及学科点设立的其他问题做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吕文飞  
<正>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是因为我们有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而要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就必须确立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怎样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即以理性自觉为基础的自信。河海大学黄明理教授的新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理论自信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对此进行了积极思考和深入探索。该书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视角并以史论结合的方式来研究理论自信,系统全面阐释了理论自信的依据和意义。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