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43)
- 2023(17655)
- 2022(14432)
- 2021(13400)
- 2020(10654)
- 2019(24508)
- 2018(24314)
- 2017(45477)
- 2016(25058)
- 2015(28063)
- 2014(28443)
- 2013(27757)
- 2012(25622)
- 2011(23188)
- 2010(23292)
- 2009(21100)
- 2008(20458)
- 2007(18437)
- 2006(16548)
- 2005(14636)
- 学科
- 济(103850)
- 经济(103738)
- 管理(69217)
- 业(66118)
- 企(51988)
- 企业(51988)
- 方法(38407)
- 中国(34458)
- 农(33800)
- 数学(32185)
- 数学方法(31832)
- 地方(28830)
- 业经(27042)
- 财(23583)
- 农业(22948)
- 学(21538)
- 制(19163)
- 发(17515)
- 贸(17387)
- 贸易(17369)
- 理论(17178)
- 银(16930)
- 银行(16887)
- 易(16752)
- 环境(16729)
- 和(16628)
- 技术(16511)
- 融(16300)
- 金融(16297)
- 行(16266)
- 机构
- 学院(350448)
- 大学(349555)
- 济(136335)
- 管理(135096)
- 经济(133049)
- 研究(123014)
- 理学(115295)
- 理学院(113946)
- 管理学(111992)
- 管理学院(111356)
- 中国(91552)
- 京(77056)
- 科学(76098)
- 财(62605)
- 所(61621)
- 农(59267)
- 研究所(55798)
- 中心(55694)
- 江(54191)
- 业大(52245)
- 范(50151)
- 师范(49683)
- 北京(49247)
- 财经(48875)
- 农业(45556)
- 院(45387)
- 经(44348)
- 州(44254)
- 师范大学(39947)
- 经济学(39813)
- 基金
- 项目(236656)
- 科学(185363)
- 研究(177972)
- 基金(167501)
- 家(145533)
- 国家(144171)
- 科学基金(123215)
- 社会(110545)
- 社会科(104449)
- 社会科学(104424)
- 省(94296)
- 基金项目(88604)
- 教育(81742)
- 划(78790)
- 自然(77647)
- 自然科(75778)
- 自然科学(75763)
- 编号(74716)
- 自然科学基金(74358)
- 资助(67427)
- 成果(61606)
- 发(54618)
- 重点(53349)
- 课题(52758)
- 部(51016)
- 创(49035)
- 创新(45570)
- 项目编号(45112)
- 国家社会(44835)
- 科研(44187)
- 期刊
- 济(161235)
- 经济(161235)
- 研究(108190)
- 中国(78359)
- 农(57081)
- 学报(55166)
- 科学(51111)
- 管理(51081)
- 教育(50322)
- 财(45740)
- 大学(42253)
- 农业(39588)
- 学学(39089)
- 融(32716)
- 金融(32716)
- 技术(32494)
- 业经(28669)
- 经济研究(24681)
- 财经(23169)
- 图书(22063)
- 问题(21082)
- 经(19782)
- 业(19762)
- 科技(17393)
- 理论(16562)
- 版(16544)
- 技术经济(16491)
- 现代(16353)
- 坛(15673)
- 论坛(15673)
共检索到537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治彦 余永华
我国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系统阐述了高质量发展是"两个一百年交汇期"的主要历史任务,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实现城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城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推进地区差异化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推进城乡融合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路径。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高质量发展 城乡融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凯霞
县城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城镇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着力提升县域城镇化质量,提高县城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是破解制约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发展中的一系列突出问题,进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为此,在分析县域城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县域城镇化在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发展中的价值,并从扩大内需、补齐短板、强化特色、优化布局等方面,提出提升县域城镇化发展质量对促进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公共服务 城乡融合发展 县域城镇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范斯义 刘伟
通过构建城乡创新发展平台,促进产业升级,为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激发开放发展的合作诉求,实现共享发展在城乡的扩散与溢出,科技创新在城乡产业效应、环境效应、社会效应三个维度上发挥着关键性的基础作用。因此,在面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挑战时,要通过不断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推动城乡三产协调发展,做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文化普及工作,推动城乡绿色融合发展及提高城乡治理的"智治"水平,从而提升乡村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弥补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城乡融合 高质量发展 作用机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欧阳慧
当前,城乡规划的理念、内容、指标体系以及审批、实施制度均对低碳城镇化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完善城乡规划,促进城镇化低碳发展,应着重将低碳理念贯穿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全过程,推进低碳指标落地,并建立碳排放评估系统及实施后评价机制。
关键词:
低碳 规划 城镇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朝晖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土地资源稀缺问题日益凸显。合理配置好、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目前,在我国3.73亿亩城乡建设用地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占65%以上。因此,合理地进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海英
城镇化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分析和评价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并据此提出建议和措施,对提高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加快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国家规划构建了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这种不平衡既体现在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也体现在民族地区内部省区之间以及民族省区自身的新型城镇化要素之间。民族省区要立足实际,充分认识自身在新型城镇化不同维度上的优势和短板,在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缩小区域差距和要素差距,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新型城镇化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伟
绿色产业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战略任务。近年来,绿色理念在各级规划中的细化为绿色产业推动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新发展格局构建为绿色产业推动城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绿色产业推动城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助力,但也面临人才供给不充分、整合资金资源转向城镇绿色产业发展政策供给不足等挑战。为加快绿色产业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步伐,应通过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来推进绿色产业分工合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绿色产业新模式,推进“大工业”发展、调整优化绿色产业结构,培养绿色产业人才,培育城镇化绿色新产业新业态、以5G等信息化技术赋能城镇化智慧治理。
关键词:
城镇化 绿色产业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白建国 梁红岩
城镇化建设应当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发展小城镇的推动力是产业行为。小城镇发展的水平,主要体现在第二、三产业发展和对第一产业的替代上。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小城镇建设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促进产业化与城镇化的同步发展。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把引导中小企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充分调整农村产业布局,吸引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发挥小城镇的集聚效应,提高城镇化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城镇化 产业集群 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创琳 赵文杰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新型城镇化及城乡融合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新时代的城镇化及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基本要求。顺应这些要求,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依托创新驱动构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体系;有序推进城市群高质量集聚,把城市群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区与先行区;全面推进县城高质量发展,将县城和小城镇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区;深度推进城乡高质量融合,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奋斗方向;依托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别,做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综合区划,因地制宜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路线图与时间表;正确处理好中国式城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及路径依赖,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中逐步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向达 刘辉
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土地供应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土地供应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当前,中国的土地供应制度依然处于变革的过程之中,所面临的问题尽管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从根本上来说主要仍是如何进一步优化土地供应的总量与结构,以及加快完善市场秩序和监督机制等。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背景下,促进城镇化的土地供应变革,可以从功能定位、制度体系和均衡增长三个方面予以分析和把握,功能定位解决"应然"问题,制度体系解决"未然"问题,而均衡增长则是从最终结果和发展效果方面来对土地供应进行考量。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土地供应 土地资源配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文华 郁红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目标,也是过程,既要看到其本质要求,也要看清中国当下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的三大现实问题,即"钱从哪儿来"、"人往哪儿流"、"村往哪儿变",分别体现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龙头"问题、"龙身"问题和"龙尾"问题,更要找到解决三大现实问题的有效抓手。当下新型城镇化道路所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具体任务为解决"龙头"、"龙身"和"龙尾"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应重点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通过城镇化在"高度"、"深度"、"广度"三个维度上实现有机统一,在系统思维中寻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真正出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永欢 张丽君 徐卫华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既是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又是加快实现现代化的理性选择。新型城镇化在经济上实现集约发展,在社会上实现和谐发展,在环境上实现友好发展,在制度上实现一体化管理,在空间结构上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四化"同步发展为导向,以城乡统筹为特征,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平台,促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得到提升,土地的多重属性得以实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与建设,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模式,夯实城乡一体化的运行体系与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保障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整体合力等构想。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内涵 特征 统筹发展 一体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宏茹 唐钰婷 张紫芸
干旱区城镇受自然地理格局影响而带有鲜明的绿洲特色,表现出规模小、团块状布局、首位度高等地域性特征,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明显,中心城市集聚带动下的多中心、组群式发展是干旱区绿洲城镇化的主要路径。干旱区绿洲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安全韧性、创新活力、宜居宜业、特色鲜明、多元融合的质量提升过程,是绿洲城市绿色、活力、宜居、人文、融合建设的有机统一。推进干旱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应结合边疆和多民族区域发展目标,补齐城镇发展短板,并在关键瓶颈问题上有所突破:(1)增强中心城市集聚带动作用,依托绿洲城镇组群,推动绿洲城镇网络优化;(2)促进产业集聚,推进北疆产业集群和南疆民生型产业发展,激发城市创新活力;(3)强化开放型城镇功能,发挥纵深配置的边境城镇体系的组织协作;(4)加快南疆就近城镇化布局建设;(5)提高绿洲城镇水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明华
发展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未来趋势,符合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要求。然而,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误区,与人本观念存在认识上的差异,需要以我国城乡发展差异为基础,吸取过去城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转变思想观念,统筹规划,强调新市民文化与价值观的转变,从城市功能空间分布、城镇化绿色发展以及发展特色城镇化建设道路等各方面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转型注入市场活力、消费活力和城乡推动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春玲 刘秋玲
县域是连接农村和城市的纽带,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与着力点,实现县域新型城镇化在合理利用空间与资源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形态,在促进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农民市民化的进程、缩小城乡间差距、合理规划空间、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利于实现县域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 县域新型城镇化 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