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63)
- 2023(11793)
- 2022(9573)
- 2021(8812)
- 2020(6954)
- 2019(15895)
- 2018(15866)
- 2017(29786)
- 2016(15958)
- 2015(18342)
- 2014(18384)
- 2013(18008)
- 2012(16712)
- 2011(15413)
- 2010(15554)
- 2009(14197)
- 2008(14075)
- 2007(12472)
- 2006(11571)
- 2005(11044)
- 学科
- 济(75170)
- 经济(75094)
- 业(39393)
- 管理(39245)
- 中国(28888)
- 企(28591)
- 企业(28591)
- 农(22934)
- 方法(22768)
- 地方(21051)
- 数学(19301)
- 数学方法(19159)
- 业经(18615)
- 贸(16183)
- 贸易(16166)
- 易(15684)
- 农业(15356)
- 发(14318)
- 制(14301)
- 银(13817)
- 银行(13803)
- 行(13514)
- 融(13253)
- 金融(13252)
- 财(12968)
- 学(12840)
- 环境(11493)
- 地方经济(11323)
- 发展(11122)
- 展(11090)
- 机构
- 学院(229066)
- 大学(227334)
- 济(102291)
- 经济(100357)
- 研究(88754)
- 管理(80554)
- 中国(69447)
- 理学(67125)
- 理学院(66266)
- 管理学(65292)
- 管理学院(64859)
- 京(51001)
- 科学(50576)
- 财(45322)
- 所(44985)
- 研究所(40513)
- 中心(38869)
- 农(36856)
- 江(35583)
- 财经(35056)
- 北京(33649)
- 范(33236)
- 师范(32938)
- 经济学(32708)
- 经(31958)
- 院(31780)
- 经济学院(29295)
- 业大(29250)
- 州(28648)
- 农业(28365)
- 基金
- 项目(143659)
- 科学(113389)
- 研究(110736)
- 基金(102381)
- 家(89091)
- 国家(88324)
- 科学基金(74519)
- 社会(71567)
- 社会科(67865)
- 社会科学(67849)
- 省(55059)
- 基金项目(52571)
- 教育(50682)
- 划(46820)
- 编号(45126)
- 自然(43518)
- 自然科(42530)
- 自然科学(42521)
- 自然科学基金(41770)
- 资助(41591)
- 成果(37901)
- 发(37811)
- 重点(33385)
- 课题(33079)
- 部(32309)
- 发展(31274)
- 展(30751)
- 国家社会(30622)
- 创(30205)
- 中国(28989)
- 期刊
- 济(124071)
- 经济(124071)
- 研究(78182)
- 中国(56579)
- 农(36756)
- 教育(33528)
- 管理(33475)
- 财(32755)
- 学报(32271)
- 科学(32254)
- 融(26359)
- 金融(26359)
- 农业(25492)
- 大学(25372)
- 学学(23256)
- 技术(21613)
- 经济研究(21292)
- 业经(20755)
- 财经(18011)
- 问题(16403)
- 经(15825)
- 贸(14692)
- 业(14632)
- 世界(14196)
- 国际(13701)
- 图书(12077)
- 坛(11478)
- 论坛(11478)
- 技术经济(11148)
- 商业(10752)
共检索到373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且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的研究,对发达国家来说,指的是其所走过的由传统到现代的历程。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指的是其追赶发达国家的目标和发展进程。对中国人来说,现代化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反映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推进的现代化尊重现代化的一般性规律,重视先行国家现代化成败得失经验教训。但是,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经济思想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培永
当今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标识性范畴,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新时代得到创新突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的“全面”说明要在有些领域、某些地域、一部分人口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表明的是强国,不是达到一般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共同富裕,表明是社会主义的而不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对我国现代化的定性判断,中国式现代化则强调了我国现代化的特殊性,既相对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又相对于其他非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道路的称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的是在中国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独特道路,可以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借鉴;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的是在中国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的独特道路,可以给所有追求现代化的国家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峰 周慧珍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完整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征和内涵,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安排。基于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我们认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在整体上反映社会总资本高效顺畅运动的系统性要求,要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市场和产业体系、共同富裕以及供求双侧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并最终统一到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上来。这从生产力、经济体系、奋斗方向、实践路径和核心力量等维度合力支撑了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金海
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亦不同于西方农村现代化道路。基于发展观的三种理念,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农村发展实践,结合2006年以来18个中央“一号文件”和党的重要报告,对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进行探索。研究认为,当前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时蕴含着物本主义、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三种发展理念:物本主义不仅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发展的一般特征,而且在当前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表现得较为明显;人本主义是对现代化进程中物本主义的修正,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也一直践行着“以人为本”的宗旨;生态主义超越了西方乡村浪漫主义,回归农村成为农业生产和人类社会生活载体的本原。综合来看,物本主义、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三种理念在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中形成了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共时性局面。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和拓展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不同于西方农村“单线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农村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复线式”发展道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伟
2016年,对我国职业教育来说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以此往前推,20年前的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自1996年9月1日起施行。再往前追溯,150年前的12月23日,马尾船政学堂在福州建立,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由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伟
一、新时代与新发展党的十九大对中国发展有一个新的方位把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推动我们进入新时代的很重要的一个变化是社会经济的变化。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在新时代有了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推动了社会经济基础的演化,而经济基础的演化推动了上层建筑的变化。这种历史变化使得整个社会有了新的时代性的特征。所以我们说进入新时代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方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阶段决定发展需求。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近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民需求也有了较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的环境下发展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结构性改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金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1]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并且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经济
关键词:
货币贮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艾野 马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正处于升级产业结构、转换经济发展体系、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历史阶段,依据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以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先分析了以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之后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现代化体系的路径。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现代化经济体系 创新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梁栋 吕景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中国式现代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空间是一切生产和一切人类活动的要素”,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社会现象都必须落脚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亦应如此。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主要目标,当然也具有明确的空间指向,需要从空间视角对其进行阐释。在对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力图阐明,城乡二元结构的消弭和经济区域协调一体化进程,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必须立足的空间路径,而国际大循环则需要实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空间战略,加之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空间路径,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世伟
[目的/意义]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的命题,并以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为思考切入点来分析论述该命题。[研究设计/方法]从中国式现代化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若干特征、以人口规模巨大擘画图书馆现代化的新发展、以人口规模巨大实现图书馆更高质量的新提升四个维度作为逻辑点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述。[结论/发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追求和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具有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网民数和手机网民规模最大、流动人口巨量等特征,这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提供了机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将改写全球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版图并藉以丰富世界图书馆的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贡献东方中国增长极的新增力量。[创新/价值]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注重大中小并举的图书馆发展战略、注重全龄友好的空间布局与内容提供、注重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多向奔赴;着力建设惠及全体读者的智慧图书馆体系、着力提升基于海量网民的巨量服务效能、着力创新发展丰富优质的图书馆服务供应。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世伟
[目的/意义]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的命题,并以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为思考切入点来分析论述该命题。[研究设计/方法]从中国式现代化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若干特征、以人口规模巨大擘画图书馆现代化的新发展、以人口规模巨大实现图书馆更高质量的新提升等四个维度作为逻辑点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述。[结论/发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追求和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具有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网民数和手机网民规模最大、流动人口巨量等特征,这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提供了机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将改写全球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版图并藉以丰富世界图书馆的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贡献东方中国增长极的新增力量。[创新/价值]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图书馆事业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注重大中小并举的图书馆发展战略、注重全龄友好的空间布局与内容提供、注重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多向奔赴;着力建设惠及全体读者的智慧图书馆体系、着力提升基于海量网民的巨量服务效能、着力创新发展丰富优质的图书馆服务供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琳 葛燕燕 姜姝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围绕绿色发展理念展开,用绿色绘制“中国特色”蓝图,剖析绿色发展理念与新发展理念的辩证关系、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结构、与农业现代化的辩证意蕴,对绿色发展理念驱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绿色发展理念深蕴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并且唯物辩证法通过辩证思维把绿色发展理念具体化运用于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绿色发展理念坚定历史自信,辉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特色”,照亮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的美好前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琳 葛燕燕 姜姝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围绕绿色发展理念展开,用绿色绘制“中国特色”蓝图,剖析绿色发展理念与新发展理念的辩证关系、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结构、与农业现代化的辩证意蕴,对绿色发展理念驱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绿色发展理念深蕴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并且唯物辩证法通过辩证思维把绿色发展理念具体化运用于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绿色发展理念坚定历史自信,辉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特色”,照亮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的美好前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旭 卢江
两种生产理论是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身生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理论,它们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彰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物质资料生产经历了从明显短缺到相对富有,从城乡区域和两大部类动态失衡到相对平衡的历史过程。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大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资料生产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完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条件,致力于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通过建立基本经济制度并发挥好其作用不仅破解了西方现代化的物质生产难题即经济危机,从而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和高质量发展,还通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破解了西方现代化的人口生产难题,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