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26)
- 2023(21669)
- 2022(18062)
- 2021(16989)
- 2020(13780)
- 2019(31741)
- 2018(31609)
- 2017(59599)
- 2016(32482)
- 2015(36681)
- 2014(36879)
- 2013(36000)
- 2012(32996)
- 2011(29722)
- 2010(30392)
- 2009(27935)
- 2008(27566)
- 2007(25112)
- 2006(22339)
- 2005(20010)
- 学科
- 济(133704)
- 经济(133555)
- 业(110450)
- 管理(99732)
- 企(90531)
- 企业(90531)
- 方法(55085)
- 农(52802)
- 数学(44883)
- 数学方法(44059)
- 业经(39041)
- 中国(38534)
- 农业(35217)
- 财(34748)
- 地方(31008)
- 理论(26362)
- 制(26311)
- 技术(25381)
- 学(24856)
- 务(23360)
- 财务(23260)
- 财务管理(23226)
- 贸(22830)
- 和(22827)
- 贸易(22807)
- 易(22060)
- 企业财务(21923)
- 银(20618)
- 银行(20574)
- 策(20358)
- 机构
- 学院(460184)
- 大学(456124)
- 管理(180919)
- 济(180135)
- 经济(175966)
- 理学(154962)
- 理学院(153254)
- 管理学(150362)
- 研究(150015)
- 管理学院(149523)
- 中国(116171)
- 京(98297)
- 科学(92042)
- 财(83093)
- 农(82077)
- 所(74457)
- 江(71932)
- 中心(69997)
- 业大(69785)
- 研究所(67060)
- 财经(64791)
- 范(63601)
- 师范(63010)
- 农业(62653)
- 北京(62353)
- 经(58740)
- 州(58454)
- 院(54319)
- 经济学(52002)
- 技术(50566)
- 基金
- 项目(302956)
- 科学(238346)
- 研究(227481)
- 基金(215598)
- 家(185923)
- 国家(184175)
- 科学基金(159731)
- 社会(141653)
- 社会科(133915)
- 社会科学(133879)
- 省(121922)
- 基金项目(113801)
- 教育(106198)
- 自然(102133)
- 划(100203)
- 自然科(99821)
- 自然科学(99799)
- 自然科学基金(98010)
- 编号(95682)
- 资助(88082)
- 成果(78248)
- 重点(67182)
- 发(67146)
- 课题(66510)
- 部(65692)
- 创(65141)
- 创新(60187)
- 项目编号(57625)
- 国家社会(57188)
- 大学(57003)
- 期刊
- 济(211636)
- 经济(211636)
- 研究(136778)
- 中国(102039)
- 农(80202)
- 管理(71920)
- 学报(68389)
- 教育(65548)
- 财(65531)
- 科学(64488)
- 农业(54542)
- 大学(54119)
- 学学(49964)
- 技术(46721)
- 融(42871)
- 金融(42871)
- 业经(39567)
- 财经(31209)
- 经济研究(30870)
- 业(28848)
- 问题(27631)
- 经(26830)
- 图书(26514)
- 技术经济(24062)
- 科技(22981)
- 版(22889)
- 现代(21328)
- 商业(20436)
- 理论(20300)
- 统计(20067)
共检索到705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郑可 包昆锦 蒋远胜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为涉农高等院校创业实践教学提供了综合性高端平台。分析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历史使命与创业实践教学价值,梳理了涉农高校创业实践教学的典型模式。从新农村研究院的价值发挥和现有模式的优化出发,提出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关联性建设为着力点,以"涉农高校——地方政府——农村社区——涉农企业"为合作机制,以论坛、协会、社团、创业团队为中介,构建并完善"课堂涉农创业模拟——课外涉农创业实践——创办农业企业实践"的涉农高校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玉清 刘晓光 王明峰
通过对15所大学26个校外基地走访调研发现,当前涉农大学校外基地建设中存在基地的功能发挥受到多重约束、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有待健全与完善、稳定持续的基地建设经费不足等问题。为促进涉农大学校外基地有效运行和持续发展,基地建设应遵循地方产业、大学学科、地理区位"三维度"考量原则;基地运行应建立完备制度保障;基地资源应实现有机整合;基地发展应得到更多政策扶持。
关键词:
涉农大学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基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凌凤
在总结各地近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将高等涉农院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科技推广分为试验示范基地、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校企专项合作以及直接服务经营主体四种模式。基于院校、地方、农业经营主体的各自取向,本文从科技服务能力、科技服务效果和教学科研效果三个视角比较以上模式的优势、适应性与局限性。分析表明,在科技服务能力、服务内容完整性、服务覆盖面等方面,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的效果最为理想,但实施这一模式有较高的条件要求。要以这一模式为主导方向,并行不悖发展多种模式。同时,要从推动科技资源深度整合、改革完善教育科研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凌凤
在总结各地近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将高等涉农院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科技推广分为试验示范基地、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校企专项合作以及直接服务经营主体四种模式。基于院校、地方、农业经营主体的各自取向,本文从科技服务能力、科技服务效果和教学科研效果三个视角比较以上模式的优势、适应性与局限性。分析表明,在科技服务能力、服务内容完整性、服务覆盖面等方面,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的效果最为理想,但实施这一模式有较高的条件要求。要以这一模式为主导方向,并行不悖发展多种模式。同时,要从推动科技资源深度整合、改革完善教育科研体制、完善激励制度等多个方面着手,推动农科教、产学研结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克其 陈巍 徐敏轮 钱春桃
以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协同江苏科技服务超市开展农村科技服务实践为基础,对实践中形成的"一核多翼"基地服务模式、"常熟模式"等进行分析,探索多元科技服务主体协同合作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得出以下结论:科技超市与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合作有助于农村科技服务主体职能相互扩展;公益性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具有可行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基地的作用应引起重视。并对加强农村科技服务提出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双清 匡勇 胡泽友 王奎武
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是发挥农业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功能的有效途径。结合湖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建设工作实践,分析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述了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中开展科技服务的内涵创新和机制创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社梅 张敏 蒋远胜
依据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绩效评价的特点,结合平衡计分卡法原理,从客户、财务、内部运行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四个层面构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首批10所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绩效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中初步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在深度对接农业科技需求主体、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亟待改进的地方。最后,从创新与技术需求主体的对接机制、完善省部联合与校地共建制度、优化专业人才队伍培育环境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芦千文 张益
涉农平台经济是农业分工深化过程中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演化路径,已成为农业产业组织转型与业态创新的重要方向,有以涉农电商平台、现代农业创新服务平台、新型为农综合服务平台、农业产业链服务平台等为核心形成的新兴涉农平台经济模式。涉农平台经济为现代要素进入农业和普通农户进入现代农业产业链提供了载体,在培育农业农村经济新动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涉农平台可作为新型农业服务主体的重要成员,目前存在着定位模糊,真假难辨,层次低、功能弱、同质化、盈利难,监管机制不匹配等问题。需要发挥政策推动、引导、规范作用,甄选适宜主体发展涉农平台经济,建立相匹配的产业政策体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静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化水平逐步提升,城市以及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收入增长差距仍然很大。在这一背景之下,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新农村建设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以及生活质量。新农村这一概念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被提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农村这一概念也在不断的丰富与拓延。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当建立健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重视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应当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通过创新创业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电商便是当前农村创新创业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电商将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农业相结合,采取更加信息化、
关键词:
创新创业模式 实践探索 新农村建设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田素妍 陈巍
基地是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的重点内容,是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开展农技推广和农村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目前涉农高校基地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缺乏合理布局、条件无法保障、激励政策不到位、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等诸多问题和不足。为推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基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涉农高校必须做好顶层设计,遵循"地方有需求、建设有内容、条件有保障、实施有成效"的建设原则,建立和完善基地建设标准及激励和考核机制等。
关键词:
涉农高校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基地建设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桂清 井岗 张风平
专业社团是高校大学生将课堂文化知识用于实战的平台,在实践育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聊城大学为应用型高校,农学院"新农科技社"为国家级"优秀学生社团",属涉农专业社团,该社团通过十多年的建设,探索出涉农专业社团的"一二三四"(一启蒙、二培训、三训练、四应用)实践育人新模式:开展启蒙教育,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举办培训活动,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加强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强化应用锻炼,提升学生的服务能力。
关键词:
专业社团 新农科技社 实践育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华杰 黄迈
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资金需求量大,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已经开始在农村市场布局。论文以涉农P2P网络借贷平台为研究对象,剖析了涉农P2P平台的运营模式,指出了涉农P2P平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涉农P2P平台的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插图:张超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同山
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央开始强化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并大力推进协同创新。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的模式主要有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和模仿创新。这是由涉农企业技术储备和经营实力决定的,中小微型农业企业更倾向于模仿创新,大型领军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力。为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和能力条件建设,政府要强化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地位、从资金、税收、人才等方面培育科技领先型骨干农业企业、支持涉农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企业间或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协
关键词:
农业企业 科技创新 模式 发展对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林万龙 崔情情 何志巍 曹志军
新时代开展耕读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实现铸魂育人目标的重要实践。新时代的耕读教育具有新内涵与新的发力点,应实现三个层面的现代转译,深入推动耕读教育与多种教育的融合。涉农高校推进耕读教育应在五个着力点精准施策: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在课程教材建设上下功夫;在实践平台搭建上下功夫;在高水平师资培育上下功夫;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功夫。总结提出中国农业大学构建耕读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育人体系的实践经验:诠释耕读时代内涵,实现全年劳动教育不间断;深挖耕读文化资源,打造优质课程教材体系;开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践行勤耕重读知行合一;完善机制保障,开辟劳动教育多元实施空间。
关键词:
耕读教育 劳动教育 涉农高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薛路花
近年来,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招生困难等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涉农专业传统的办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村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重要原因之一。河北省邢台市农业学校在面临招生困难时,实施了"送教下乡"办学新模式,规避了传统的办学模式中存在的办学体制单一、与区域经济联系不紧密以及无法解决农村劳动力培训等问题,它在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农民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为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致富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农村中职 涉农专业 送教下乡 办学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