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56)
2023(3629)
2022(3151)
2021(2861)
2020(2443)
2019(5465)
2018(5308)
2017(10092)
2016(5447)
2015(6121)
2014(5970)
2013(5676)
2012(5491)
2011(4725)
2010(4651)
2009(4081)
2008(3947)
2007(3640)
2006(2891)
2005(2776)
作者
(15082)
(12474)
(12312)
(12003)
(7850)
(5902)
(5890)
(5005)
(4831)
(4274)
(4265)
(4247)
(4019)
(3841)
(3788)
(3771)
(3711)
(3689)
(3617)
(3582)
(3052)
(2986)
(2953)
(2889)
(2806)
(2798)
(2787)
(2778)
(2560)
(2449)
学科
(22796)
经济(22762)
管理(15404)
(14033)
方法(12924)
(12754)
企业(12754)
数学(9853)
数学方法(9602)
业经(6496)
中国(5809)
(5586)
(5388)
理论(5039)
(4992)
(4725)
产业(4700)
地方(3998)
农业(3803)
文化(3713)
技术(3625)
教育(3332)
(3279)
(3267)
贸易(3261)
(3190)
(3168)
(3015)
(2892)
财务(2882)
机构
大学(76758)
学院(74651)
管理(30360)
(28649)
经济(28050)
理学(26496)
理学院(26165)
管理学(25544)
管理学院(25397)
研究(23428)
中国(17964)
(16535)
科学(14802)
(13465)
中心(11587)
(11200)
(11177)
财经(10962)
(10897)
(10761)
师范(10642)
业大(10613)
研究所(10192)
北京(10128)
(10054)
经济学(8965)
农业(8779)
师范大学(8643)
(8642)
(8556)
基金
项目(53357)
科学(42873)
基金(40036)
研究(38998)
(34902)
国家(34636)
科学基金(30204)
社会(25808)
社会科(24547)
社会科学(24541)
基金项目(20549)
(19720)
自然(19203)
自然科(18851)
自然科学(18849)
自然科学基金(18482)
教育(17640)
(17004)
资助(16233)
编号(16052)
成果(13931)
(11876)
重点(11817)
国家社会(11196)
(11076)
(10851)
项目编号(10809)
科研(10418)
教育部(10375)
人文(10293)
期刊
(28968)
经济(28968)
研究(20420)
中国(15012)
学报(13177)
管理(11865)
科学(11315)
(10375)
大学(10162)
(9745)
学学(9367)
教育(9018)
图书(7231)
农业(6632)
技术(6074)
财经(5547)
统计(5387)
书馆(5032)
图书馆(5032)
(4863)
(4719)
金融(4719)
情报(4713)
(4607)
业经(4514)
经济研究(4492)
(4272)
决策(4087)
问题(3937)
技术经济(3918)
共检索到109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卫   王昊   王东波   裘靖文   李晓敏   邓三鸿  
[目的/意义]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从语义关联的视角对领域信息资源中显性知识(人物、时间、地点等)、隐喻知识(物象、情感等)以及用于解释隐喻文化背景的文化图式进行语义组织,对于新时代下我国文脉的内涵式传承与认知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提出基于知识本体的隐喻知识及其文化图式组织模型。从古诗的物象与情感概念切入,剖析物象与意象隐喻知识的概念内涵与作用机制;对古诗文本进行特征解析以归纳核心的元数据,以构建融合显性与隐喻概念的古诗知识本体;获取领域显性与隐喻知识构建古诗知识图谱进而开展图谱解析。采取语义推理逻辑从图谱三元组数据中发掘古诗隐喻文化图式;将文化图式的图谱数据作为古诗表示特征进行计算,从族性和特性的角度探索古诗分类编目和个性化推荐等知识服务应用。[结果/结论]所构建的古诗知识本体能够从语言层面和诗人心理层面对隐喻知识及其文化图式进行有效知识组织,真正实现从语言、语义、情感及隐喻等层面对古诗进行知识挖掘与数据关联,以提升读者对古诗文化的感知、理解与认知能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纪燕  
隐喻是西方文学理论传统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文学基本问题之一。隐喻在认知和语言之外的被当代隐喻研究所忽略的文学层面的价值理应受到关注:作为一种艺术,文学是充满隐喻性的创作。作家的整个思维运作方式和创作过程都是隐喻性的。隐喻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的表现形式或修辞方式,而是作为一种人类的思维方式,成为一个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以认知隐喻研究为理论参照,并以自身的理论与之相互观照,而不仅仅是认知隐喻研究的补充。注重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有利于促成相得益彰且均衡有序的隐喻理论发展态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尹向阳  
隐喻核心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从始发域到目标域的跨域映现。分析颜色词语义理据可以得知:情感隐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思维的扩展成为可能,隐喻的使用者通过知识可以理解颜色词的隐喻义。同时,文化内涵也对颜色词隐喻义的理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立新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是在具体语境下进行的,离开了语境,隐喻也就无从辨别和理解,因此隐喻的识别与理解要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借助语境来推导话语喻义。文章试图通过对会话含义与关联理论的分析以期对隐喻做出合理解读。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沈丽君  
隐喻是政治话语中表达思想和建构概念的重要工具,合理利用隐喻可以唤起受众的内心情感,达到说服受众的目的。文章用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场合的讲话稿建立小型语料库,分析关于"中国梦"的概念隐喻类型的建构模式,并探讨不同概念隐喻的凸显功能。分析表明:旅途隐喻是使用最频繁的概念隐喻类型,其目的是为了传递一种思想,即"中国梦"的实现是和平崛起的进程,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毅  周世清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抽象概念认知和表达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武器。爱情作为一种极其抽象复杂的概念,常常需要借助隐喻机制才能得以最充分的演绎和阐释。在汉英语言中,采用隐喻机制来表达"爱情"的语言形式比比皆是。本文以认知隐喻理论为背景,在大量搜集和整合跨语言爱情隐喻表述的基础上,从共时角度对比汉英语言在爱情概念的异同,尝试性地探索人类思维及文化因素对隐喻生成与阐释的影响,挖掘其背后深层次的认知理据和哲学文化渊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新国  於涵  
隐喻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模式,它受社会文化背景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从隐喻与语言、文化、思维密不可分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英汉两种文化中隐喻表达和理解的共性,以及中西文化差异在隐喻中的体现,通过大量的实例指出相似的文化背景会形成相似的隐喻,而不同的文化因素也会映射在隐喻中,进而影响到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兴元  
阐述了品牌研究中生态隐喻方法的可行性及合理性,简要分析了品牌生态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发展动态。认为品牌生态研究可沿着如下三条技术路线进行:一是品牌生态学基本概念、术语与原理体系的系统化及确立;二是生物生态学分析方法移植到品牌研究领域,从而形成新的品牌生态学方法;三是品牌生态的实证案例研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征  
许多文章说隐喻是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本文分析它们提出的主要证据,并探讨隐喻的逻辑原理,试图回答:隐喻导致的认知是谁的认知,怎样判断隐喻的真伪,隐喻在教育理论的发展中有什么实际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廉水杰  
"美人隐喻"着重指古典诗文中主体在文化层面对女性的一种精神寄寓。《诗经·桃夭》中"桃夭"的文化隐喻,不仅喻意了"女性"是男性的附庸,夫为妻纲的文化传统,还喻意了"美人"如"君子"需内外兼修,使形貌之美与德行修养一致。从《诗经·桃夭》到《红楼梦·五美吟》,历经屈原、陶渊明、李白、辛弃疾及曹雪芹等人的书写,"美人隐喻"逐渐成为古典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文化品题,并对儒家女性观在当下的重构意义重大。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秀芝  
英语习语教学一直是难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教学的需要,概念隐喻理论的出现为习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许多研究表明:大多数习语是有理据的,而非任意的。因此,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习语教学是有效的补充。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牛艳琪  刘明录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女性依然是被凝视的他者,像西尔维亚·普拉斯一样的女性诗人成为了社会的边缘人物。普拉斯以写诗的方式揭露女性被压迫的社会现实,她的自白诗《隐喻》以怀孕女性自我物化为描写对象,讽刺了男权社会中规训女性的传统观念。以凝视理论为基础,阐释普拉斯的自白诗《隐喻》,有助于分析普拉斯在凝视下从自我物化、自我分裂到自我觉醒勇敢反抗凝视这一过程。普拉斯旨在呼吁社会正视女性,激励广大女性勇敢追梦,实现自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丹  李彩云  
关于天才儿童教育的争论除了源于教育理念本身的差异外,还有一个隐蔽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天才”这个词在我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中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一是文学隐喻的“天才”概念二是专业研究的“天才”概念。两种概念的交叉混用导致人们种种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严重阻碍了我国天才儿童教育发展的进程。本文拟对“人人都是天才”、“培养天才”这两个隐喻表达在教育中的错误理解和消极影响进行分析,以澄清“天才”的两种概念及天才儿童教育的专业内涵。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卫  王昊  李晓敏  Song Min  
[目的/意义]古典诗歌意象善于运用物象(源域)隐喻人物或氛围情感(目标域),然而物象与情感知识目前广泛分布在多源异构的非结构化古诗文本内,尚未组织成具有知识解释体系的文化图式。[方法/过程]针对古诗意象提出一套基于知识本体的文化图式构建模式与技术实现方法。首先,定义基于序列标注的物象术语抽取和基于关系分类的物象与情感关系抽取任务。其次,在无学习语料下,搭建中文领域物象术语知识体系,用于文本内物象术语的自动标注;设计基于结构层面的规则模板与内容层面的概念共现约束,用于文本内意象关系的自动生成,进而通过深度学习实现物象术语与意象知识抽取。[结果/结论]基于古诗鉴赏文本开展实验,利用由5个一级类、12个二级类构成的物象知识体系标注29 765个物象术语,通过触发词与共现频率约束可获得8 977条结构和内容层面的意象关系。基于BE RT-BiLSTM-CNN-CRF的物象术语抽取F1值多在95%以上,基于BERT-SE-FC的物象与情感关系抽取准确率均在94%以上,并泛化出大量新物象术语与新意象关系。将意象知识存储形成知识图谱并展开知识关联可知:“喜爱”类专有意象包括等,构建古诗中将喜爱之情诉诸春日物象的文化图式;“长安”“女子”“明月”等通用物象则能构建多种文化图式来隐喻古诗中的不同情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芳露  张彩霞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是语言和认知之间的桥梁。本文基于认知隐喻的分析基础上,就阅读中隐喻的特点和作用及隐喻能力和阅读理解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倡把认知隐喻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去,在阅读中鼓励学生运用隐喻思维,以提升其隐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