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42)
2023(15250)
2022(12401)
2021(11127)
2020(9024)
2019(20267)
2018(19863)
2017(37998)
2016(19761)
2015(21889)
2014(21676)
2013(21277)
2012(19829)
2011(17870)
2010(17783)
2009(16137)
2008(15250)
2007(13043)
2006(11619)
2005(10457)
作者
(55310)
(46441)
(46063)
(43835)
(29551)
(22070)
(21053)
(18075)
(17678)
(16153)
(15899)
(15653)
(14692)
(14459)
(14413)
(14003)
(13837)
(13314)
(13210)
(13190)
(11627)
(11132)
(11106)
(10814)
(10541)
(10363)
(10000)
(9782)
(9201)
(8988)
学科
(107176)
经济(107087)
管理(54211)
(51730)
(40487)
企业(40487)
方法(37952)
数学(33505)
数学方法(33106)
中国(27881)
地方(27685)
(24482)
业经(23967)
(19295)
(17795)
农业(17145)
地方经济(16513)
(15890)
贸易(15879)
(15330)
金融(15328)
(15249)
环境(14935)
(14822)
(14619)
银行(14604)
产业(14285)
(14207)
(14164)
(13435)
机构
学院(283152)
大学(282073)
(128879)
经济(126517)
管理(109896)
研究(98948)
理学(94560)
理学院(93480)
管理学(92023)
管理学院(91472)
中国(74294)
(58877)
科学(56983)
(55732)
(47721)
中心(45592)
财经(44589)
研究所(43128)
(41489)
(40887)
经济学(40886)
(40545)
(38544)
师范(38167)
业大(37690)
北京(36969)
经济学院(36570)
(36192)
(33339)
财经大学(33161)
基金
项目(191923)
科学(153802)
研究(143080)
基金(140944)
(121670)
国家(120677)
科学基金(105293)
社会(95073)
社会科(90411)
社会科学(90396)
(74573)
基金项目(74442)
自然(65161)
教育(64650)
自然科(63713)
自然科学(63702)
自然科学基金(62510)
(62315)
编号(56962)
资助(56149)
(46824)
成果(45067)
重点(43211)
(42475)
国家社会(40523)
(40468)
课题(38950)
发展(38028)
创新(37882)
(37427)
期刊
(146733)
经济(146733)
研究(87428)
中国(54442)
管理(41827)
(41438)
学报(37498)
(37257)
科学(37155)
大学(29867)
学学(28087)
教育(27945)
(27081)
金融(27081)
技术(26765)
农业(25907)
经济研究(24708)
业经(23495)
财经(22243)
(19320)
问题(18936)
技术经济(15436)
(14199)
统计(14185)
世界(13895)
图书(13721)
商业(13682)
(13451)
(12941)
现代(12880)
共检索到427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尧  王宝珠  
以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实体经济,发挥数字经济的动力源与润滑剂作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是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演绎,本文认为国民经济循环强调经济结构的稳定性、经济活动的时间继起性和经济空间的协同性,是经济活动周而复始的过程。工业经济循环的技术空间和社会空间无法分离必然导致工业经济活动受到空间的限制,进而存在断链可能。以“数字空间+物理空间”虚实融合的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有效降低断链风险:一是通过要素数字化和数据要素化,精准实现生产要素的比例协调和结构匹配;二是利用数字技术的信息聚合与算法控制,保障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的时间继起;三是以数字空间的无限性和融通性,促成均衡化、网络化的区域空间生产结构,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海建  胡化广  
流通标准一体化作为疏解流通环节堵点的关键举措,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供了基础支撑。物流是流通的核心,依托于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所构建的准自然实验环境,基于上市公司、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以及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了构建标准化流通体系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开展物流标准化建设使物流服务对象企业劳动雇佣量上升了10.5%,且该影响具有长期持续性。异质性分析表明,物流标准化的就业效应在金融化程度较高企业、物流成本较大企业以及物流效率敏感性较强产业中更显著,同时政府对物流标准化的支持以及完善的流通基础设施能够增强物流标准化的就业效应。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物流标准化通过实体经济效应和市场规模扩张效应提高了企业的劳动雇佣。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与异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均采用相同的物流标准时,就业效应更显著。最后,物流标准化降低了物流服务企业的劳动雇佣,但促进了其人力资本结构升级,综合而言物流标准化提高了就业总量。研究为推进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也为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背景下稳定就业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冯明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窗口期,需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内涵,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既是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振新发展动能质效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塑全球价值链体系的重要前提。不可忽视的是,生产环节供需错配现象凸显、收入分配格局失衡、流通环节现代化水平不足以及居民消费倾向总体偏低,已成为国民经济循环所面临的困境。为此,应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收入分配结构、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以及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着手,切实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助力中国在"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江剑平   周文超   刘长庚  
加快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导致某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产业在外循环中的中低端锁定等是国民经济循环不畅的重要原因。国民经济循环是以单个资本循环为核心的微观经济循环与以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循环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能在微观层面保障产业资本的三种形态在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稳定性、连续性,同时不断提升产业的价值链地位;能在宏观层面保障社会再生产中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既实现社会总产品的循环流转,又持续提高循环的质量和水平。要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的战略支撑作用,一是推动产业链外循环中风险系数高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不断链;二是围绕重点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头雁作用,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三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汉辉  申杰  
畅通国内大循环是深化市场分工合作和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数字经济正以数字和信息要素赋能实体经济,重塑传统经济发展格局,势必会对国内大循环产生深刻影响。利用2011~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撬动消费需求和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两方面畅通国内大循环,且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差异,呈现出中西部高、东部低的特征;创新创业是数字经济促进消费需求增加以及经济运行效率提升的重要路径。据此,应因地制宜地探索数字经济发展模式,以数字经济带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打造多元化数字市场消费格局,共同助力国内大循环畅通无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昊  
现代流通企业对于促进供需互动、产销协同,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采用包含生产、流通两类企业的多案例分析方法,考察流通企业促成上下游主体形成基于供应链的广泛联系与紧密合作,从而共同适应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的微观机制。总的来看,新的形势对生产、流通两类企业同时提出了供应链整合的要求,而共赢预期为彼此形成合作动机提供了基础;数字化的现代流通企业主导应用多种新技术、新模式,有效降低了供应链整合的成本和门槛,并在优化产销衔接、促进供需匹配,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品牌形象等方面产生了良好效果,形成了积极的反馈效应。因此,当前应充分发挥现代流通企业的作用,抓住时机打通生产与消费间的堵点,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杜庆昊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可见,畅通经济循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问题的重要战略部署。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看,经济循环体系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从西方经济学"供给—需求"经济分析框架看,经济体系和经济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动态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关键是找准促进经济循环畅通的"催化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世波  赵金楼  
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与网络密切相关。网络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有什么影响,通过对2006年至今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网络经济与国民经济间关系,对我国网络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董佳  王东欣  
本文利用平行数据模型对2000-2007年全国22个省会城市(除台湾省外)的房地产投资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房地产投资对各城市经济发展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各城市房地产自发投资对GDP的影响有一定差别;各省会城市房地产投资对区域国民经济的推动力存在较大差别;整体房地产投资额每增加1%,将带来区域国民经济0.478%的增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汉辉  申杰  
利用数字金融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并以国内大循环效率提升为视角,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数字金融发展提升了国内大循环效率,进而畅通了国内国际双循环。并且,相较于贫穷地区,这种畅通作用在富裕地区更为突出。同时,加大环境规制力度将会强化数字金融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显示,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活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据此,从推动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数字金融中心建设、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政策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宾  史若华  周晓纪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流失问题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这里,国民经济循环中的资金流失问题,不仅指最终不能形成国民生产总值的各种资金浪费现象、更重要的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生产建设性资金转化为非生产资金以及财政收入流失等严重问题。本文将通过一个考虑资金流失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结合计量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忠凡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二是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在1992年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的基础上,1993年又有明显的提高;三是价格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社会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80%的生产资料、90%的生活资料价格均已放开;四是产业结构得到初步改善,集中表现在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尤其是铁路、公路建设进展迅猛;五是对外开放迅速扩大,无论是开放范围、利用外资、外贸发展等均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大成效。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是完全正确的。只要我们认真地贯彻“讲话”的精神...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玉光  
为深入研究物流业对推动国民经济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首先对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市场供需调节、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满足社会消费需求的作用与贡献,并运用投入产出法对自2002-2011年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对国民经济总量增长具有强劲的推动力和推动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