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7)
- 2023(11411)
- 2022(8857)
- 2021(7563)
- 2020(5667)
- 2019(12463)
- 2018(12003)
- 2017(21497)
- 2016(11949)
- 2015(13537)
- 2014(13410)
- 2013(13081)
- 2012(12545)
- 2011(11657)
- 2010(11919)
- 2009(10677)
- 2008(10595)
- 2007(9683)
- 2006(8982)
- 2005(8426)
- 学科
- 济(59506)
- 经济(59469)
- 业(37392)
- 管理(35904)
- 企(28232)
- 企业(28232)
- 中国(20158)
- 地方(18862)
- 业经(18813)
- 农(18621)
- 方法(16333)
- 技术(16241)
- 数学(13478)
- 数学方法(13354)
- 农业(13005)
- 产业(11865)
- 环境(11679)
- 发(11501)
- 地方经济(10569)
- 贸(10148)
- 融(10138)
- 金融(10138)
- 贸易(10135)
- 学(10104)
- 银(10028)
- 信息(10018)
- 银行(10001)
- 行(9847)
- 易(9766)
- 理论(9645)
- 机构
- 学院(180559)
- 大学(174825)
- 济(74132)
- 经济(72519)
- 研究(68176)
- 管理(65072)
- 理学(54523)
- 理学院(53889)
- 管理学(53045)
- 管理学院(52705)
- 中国(49860)
- 科学(41320)
- 京(39067)
- 所(34843)
- 农(34171)
- 研究所(31458)
- 财(31264)
- 中心(30192)
- 江(29783)
- 业大(27472)
- 农业(26467)
- 范(26459)
- 师范(26172)
- 北京(25171)
- 院(25121)
- 州(24113)
- 财经(23980)
- 技术(23838)
- 经济学(22192)
- 省(21774)
- 基金
- 项目(118038)
- 科学(92336)
- 研究(90588)
- 基金(80498)
- 家(70753)
- 国家(70086)
- 科学基金(59190)
- 社会(56842)
- 社会科(54028)
- 社会科学(54016)
- 省(50139)
- 基金项目(41378)
- 教育(41345)
- 划(40673)
- 编号(37596)
- 自然(34802)
- 自然科(33984)
- 自然科学(33979)
- 自然科学基金(33308)
- 发(32690)
- 资助(31529)
- 成果(30089)
- 课题(27940)
- 重点(27600)
- 发展(26616)
- 创(26313)
- 展(26148)
- 创新(24653)
- 部(24536)
- 国家社会(23873)
共检索到291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金刚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抓手,绿色生产力的发展依赖有效的环境治理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并推动绿色产业快速成长。在传统的环境治理模式下,尽管有数字管理但无数字技术治理,纵向政府间委托代理难题、横向政府间和部门间协作困境以及社会公众的环境信息壁垒成为阻碍环境有效治理的主要症结,不利于绿色生产力的发展。基于此,在数字化时代,需要从数字管理的旧模式转向数字技术治理的新模式,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以破解环境治理效能低下难题,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方面促进绿色生产力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在环境领域的数字技术治理中,也需警惕数字技术滥用之殇、数字形式主义以及信息安全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洪银兴
新质生产力反映生产力的新性质、新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新旧动能的转换。新质生产力概括为新科技、新能源和新产业以及这三个方面融合发展的数字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途径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在深度融合中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所要建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当前新科技和产业革命提供的产业基础是数字化和智能化。新质生产力催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超前部署和培育未来产业也就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突出在建立人才高地,集聚高端创新人才,突出科技企业家的作用。相应地建立激励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建立科技和产业融合的创新高地。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培育 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赵永志
<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方法路径。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东电工电气)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践行“三个转变”,发挥“三个作用”,锚定世界一流,服务国家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发挥特高压装备国际领先优势,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连俊华
<正>要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通过优化创新环境,推动整个社会的要素配置实现结构重组和效率改善当前,以数字技术颠覆式应用为代表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使得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推动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用创新的方式激发生产要素的活力,构建对创新更为友好的要素资源支持体系。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岳奎 曲秀玲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样态,代表着生产力在质态维度的新跃迁。绿色发展融入并赋予新质生产力以绿色底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向度。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生态本体论基底,表征人类对社会生产力和自然规律认识深化与综合运用的能力。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新质生产力,打造高效能、高质量、绿色化的生产力发展新范式,同时以绿色技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蕴含着对自然的生态关切和对人类的生存关怀,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旨归,实现人与自然的现实和解、有机统一和共同塑造,开辟人类可持续发展新境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于维栋
把培育和发展城市新生产力放到战略位置于维栋(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研究员)一、把培育和发展新生产力的增长点放到战略位置。从80年代到下世纪20年代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内,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是从计划经济体制...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赵廷辰
<正>近年来,为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对增加长期耐心资本愈发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点解决资金‘苦乐不均’和‘钱多本少’‘耐心资本’不足等问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部分,也明确提出要“发展耐心资本”。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正>“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深刻阐明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方法和路径,释放出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开年以来,甘坑社区作为深圳市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因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备受瞩目,更因其积极响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积极探索文化创新之路、大力构建新型社区关系,为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甘坑社区以中华文化与国际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合,静美和活力兼有、乡情同都市共生的方式,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艺术节、凤凰谷花展等一系列活动,展现出了一幅蓬勃发展的画面。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伟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哪些突出的特性?为什么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怎样的历史迫切性和客观必然性?怎样才能有效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遵循哪些客观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上述问题是本文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结构演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小婷 李敏
文章选取2010—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赋能效应。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绿色技术创新可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继而促进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在中部地区和绿色金融发达地区更为明显。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绿色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双重门槛效应,伴随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跨过不同门槛值,绿色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边际递增态势。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韩文龙 董鑫玮 唐湘
随着整体生产力的进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新质生产力本身也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与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推动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增长动能加速转换。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明晰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的辩证关系,梳理两者融合发展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结论发现,这对于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融合形成的绿色新质生产力也推动着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进而反作用于生产力,畅通绿色发展与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从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发力推动整体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绿色发展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肖贵
近年来,绿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我国将发展绿色产业作为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强调绿色的理念和内涵,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是基于生态环境的最大容量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下,把绿色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绿色发展理念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其以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着力点,走绿色发展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大学生是国家未来,也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栋梁,所以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的培育。文章根据相关教学经验并结合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就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培育展开了相关的探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于法稳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选择。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包括产业发展模式、发展环境、发展要素三大重点领域。为此,可以采取如下对策:加强顶层设计,为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提供指导;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对绿色发展新动能的认知水平;创新管理模式,保障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的有效性;强化科技创新,为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提供支撑;加强资源管理,为培育绿色新动能提供空间。
关键词:
新时代 绿色发展 新动能 新旧动能转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庆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改变生态产品等同于自然生态产品的传统认识,强调基于生态效益的生态产品市场特征,追求生态产品的生态附加效益,能够起到推动市场产品全面向生态产品升级的作用,从而产生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能。工业化高速发展的工业文明阶段,人们普遍认为生态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成本,经济增长必然产生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转变对生态产品的传统认识,就可以通过增加生态产品供给把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新动能统一起来,使增加生态产品供给成为绿色发展新动能。
关键词:
生态产品 绿色发展 新动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栅洁
<正>过去一年,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克服困难,总体回升向好。可以说有三个特点,也是“三个新”:增速回升、结构趋优、质量提升。增速回升,体现在经济恢复回升取得新成效。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高于上年和疫情三年平均水平;5.6万亿元的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同时,城镇新增就业1 244万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