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704)
2022(1436)
2021(1488)
2020(1249)
2019(2718)
2018(2575)
2017(4380)
2016(2692)
2015(3400)
2014(3510)
2013(3188)
2012(3046)
2011(2919)
2010(3210)
2009(3055)
2008(3118)
2007(3063)
2006(2806)
2005(2725)
2004(2493)
作者
(8480)
(7033)
(6789)
(6752)
(4515)
(3443)
(3208)
(2774)
(2624)
(2535)
(2432)
(2403)
(2350)
(2295)
(2293)
(2113)
(2102)
(2098)
(2075)
(2074)
(1993)
(1804)
(1786)
(1692)
(1646)
(1604)
(1590)
(1584)
(1480)
(1452)
学科
(9484)
经济(9476)
教学(8326)
(7377)
理论(6938)
管理(5636)
学法(5221)
教学法(5221)
教育(5067)
(4663)
(4560)
企业(4560)
学理(3474)
学理论(3474)
中国(3085)
经济学(2815)
方法(2401)
(2331)
(2135)
组织(2090)
业经(2051)
(2045)
图书(1848)
思想(1846)
研究(1832)
书馆(1796)
图书馆(1796)
政治(1780)
计算(1729)
算机(1697)
机构
大学(48249)
学院(46344)
研究(14904)
(13575)
经济(13167)
管理(11089)
(10837)
师范(10723)
(10387)
科学(9895)
中国(9779)
教育(8762)
师范大学(8549)
理学(8452)
(8370)
理学院(8270)
(8093)
(8052)
管理学(7938)
管理学院(7829)
研究所(7231)
北京(6893)
(6867)
技术(6613)
财经(6320)
职业(6199)
中心(6163)
(5984)
(5554)
(5167)
基金
项目(21662)
研究(19200)
科学(15217)
基金(12436)
教育(11800)
(10258)
国家(10118)
成果(9707)
社会(9464)
(9423)
编号(9169)
社会科(8727)
社会科学(8724)
科学基金(7780)
(7695)
课题(7586)
(6935)
基金项目(5864)
项目编号(5516)
重点(5428)
(5413)
大学(5367)
资助(5244)
教学(5146)
规划(5109)
研究成果(4971)
(4949)
(4858)
(4846)
(4835)
期刊
(19851)
经济(19851)
教育(19242)
研究(18607)
中国(12803)
学报(9005)
(7970)
大学(6804)
科学(6232)
技术(6229)
学学(5651)
管理(5291)
图书(5149)
财经(5125)
职业(4880)
(4610)
(4513)
书馆(4048)
图书馆(4048)
(3227)
论坛(3227)
技术教育(3034)
职业技术(3034)
职业技术教育(3034)
农业(3033)
(2711)
(2661)
金融(2661)
问题(2649)
经济研究(2568)
共检索到78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王晖  
基于个体生命成长的视角,重新思考教学的教育性问题。教学工作乃是通过塑造个体的思想世界,帮助学生将原本狭窄的生活范围敞开为丰富、有序的生活世界。生命论的教学工作是"中介性"的,它有赖于个体生命的自我觉知和自我转换,旨在促进个体在实际生活中的自由思考与责任行动。教学基于欲望、兴趣和意志三种生命意向影响学生的生命,通过审美性教学、理智性教学和对话性教学三个历时性的阶段以及师生的生命交往,促进学生对世界的审美性描述,帮助学生养成多方面、均衡的认知和同情兴趣,形成坚定、有序的行动信念和道德性格,获得积极、开放的生命姿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燕良  
生命哲学中蕴涵着具有时代意义的教学理念。在生命哲学看来,教学过程是一个去模式化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寻找、发现、建构各种关系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直觉与体验的作用;教学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经验和多元真理观的过程;教学应当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只有回归生命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才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建伟  
教育不仅要强化技术层面的训练,更要切入生命层面,包括科学与人文的生命、教育者的生命和受教育者的生命。正是这三种生命的不断交流、对话和融合,构成"教育的生命"。对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探索,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教育的本性、宗旨和使命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纠正教育的过度外在化和空心化倾向,使教育真正切入并融于人的活生生的生命。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闫守轩  
教学中的生命关怀是达成教育中关怀生命的基础与关键。教学的本真乃生命与生命的共契。教学源于生命,生命是教学的元基点与逻辑起点;教学循于生命,教学必须遵循生命生长的自然天性,是教学之道;教学达于生命,教学要促进学生生命整全、自由与可持续性地成长与发展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小华  李玲  
教师的个体教学哲学是基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运用哲学原理去思考、分析、综合,最后凝结成符合教学实际的理论系统。在现实中,教师个体教学哲学面临着过于关注普适性的教学规律、重视知识灌输、具体人的失落等困境,建构教师的个体教学哲学需要教师提高哲学思考的高度自觉,实现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向,对教学实践进行提炼。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诗雨  
生而为人,应该怎样生活,又将如何面对死亡,是古今中外哲学家、思想家一直以来的重要议题。美国当代黑人作家恩尼斯特·盖恩斯的小说《我的灵魂永不下跪》,通过一个黑人男孩儿被无辜判罪剥夺生命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无知的灵魂在临刑前接受教育、认知自我,并最终实现人格重塑与精神超越的生命历程。这是一场黑人与白人的巅峰对决,是一次关乎生命尊严的灵魂洗涤。人是什么,何为人生,种族歧视下的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苦难与压迫该何去何从,是历史长河遗留给黑人种族的生存考量,也是值得人类这一生命践行者认真思量的问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春燕  
圣化的教师形象,疲倦、衰竭的职业倦怠征候,单调、重复、低下的生活质量是教师职场中发展的现实。由此出发,在生命哲学的视野下进一步阐释教师成长的意蕴。从关注教师是人,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生存意义,关注教师是一个完整生命个体来探讨教师的成长:祛魅——秉持合理的教师角色;改善教师的生存状况;正视教师的职业倦怠,满足教师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尤其是对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追求;引领教师获得幸福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广君  孙琳  
在生成论教学哲学中,教学观念中的人道主义不仅仅涉及惯常理解中的价值论立场,更重要的还在于贯穿其中的人道主义的思维向度及其认识论意义。将人道主义引入教学认识论并展开深入探讨,将进一步丰富教学认识的理论基础和内涵。教学认识论的人道主义观念,秉持促进"人"的意识觉醒的先在性,坚持人文一体观的方法论,关注反思批判基础上的自我超越,强调教学主体观、知识观、过程观等的人道主义化,以期从更基础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视野,体察、分析和解释纷繁复杂的日常教学生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亚敏  
本文通过对中美高等教育哲学的比较,发现二者在研究路径、逻辑起点以及对高等教育的属性的认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的性质是作为行事依据的事理研究,需要同时肯定逻辑与经验的双重作用;应该在知识与人的双重关照下建构真正的高等教育哲学;应该同时兼顾高等教育的共相与殊相,努力将高等教育的教育性、学术性、职业性融为一炉。在此基础上,期待一种彰显"生命性"的高等教育哲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叶华松  
关注人及其生命是教育的应然追求。现实中的高等教育张扬工具理性,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大学生的生命关怀。基于生命哲学的视野,从生命教育的内涵、高等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和生命教育的路径这三个方面,探寻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的生命观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曾瑶  张广君  
教学存在是历史性的存在。在生成论教学哲学的理论视域下,教学历史意识是关于教学存在的静态和动态时空状态的历史意识类型,主要由教学时空意识、教学关系意识、教学状态意识和教学形态意识四种意识成分构成,它们同时也构成教学历史意识的四个分析维度。教学历史意识的提出,可以引导人们思考和解释教学存在中有关教学历史性的相关理论问题,有利于确立教学实践与改革中人与文化的立场,有助于以关系论、整体论和生成论的思想实现对以往以实体论为主的研究方法论的超越,并逐渐融入教师职业人格,成就具有教学历史意识的教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雁冰  程良宏  
既有研究对生成性教学的探讨大多停留在教学方法的层面,其结果仍有使生成性教学沦为预成论的现实危险。笔者以为,生成性教学的提出,其根本意义在于确立一种新的教学哲学,从而彻底摆脱工具理性思维框架对教学的束缚,使教学真正成为达成师生幸福生活的过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程良宏  
文章针对既往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大多将生成性教学作为改造教学预设的技术方法所具有的缺陷,提出需要在教学哲学层面构建生成性教学理论。作为教学哲学的生成性教学,是从教学价值澄清入手对现代性教学理论的物化批判,是对"预成论"教学哲学的反思和超越。生成性教学哲学的确立有助于教学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体现了从客观认识论到学生生存发展为本的认识论转变,有助于促进新课改在教师日常教学中的践行。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朱晓宏  
自古希腊以来,"哲学"的原意即"爱智慧",而古希腊哲人崇尚的智慧是对思想进行思想。《教育哲学》作为与哲学有着本然联系的一门教育学专业基础课程,理应以唤醒学生的"智慧之爱"作为教的起点,以体验"思"的活动构成其日常教学生活的基调,以"做哲学"的行动过一种理论生活。在教育哲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与经典相遇,与哲人对话,理论的力量、学术的力量会在无形中滋润其头脑,改善其思维。思、学、行——如此真实地具身化地融入其日常学习生活之中,这正是一种理论生活样式。对于一个人而言,一旦真实地体验着一种理论生活,就意味着走出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丽瑜  张广君  
"由博返约"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对当代学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学中的博约问题在本体论上具有基础性、本然性和普遍性,在价值论上体现出教学存在的文化意识、人本意识、开放的生活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等多方面的教学价值意识。对于网络信息时代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而言,合理定位博约关系,深化发展"由博返约"教学思想,有助于澄清并回归教学存在的终极关怀,从基础理论层面推动教学变革,促进学生发展,回应时代呼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