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0)
2023(6226)
2022(5243)
2021(4908)
2020(4086)
2019(9204)
2018(8863)
2017(17607)
2016(9522)
2015(10683)
2014(10791)
2013(10538)
2012(10014)
2011(9208)
2010(9526)
2009(8934)
2008(8688)
2007(8125)
2006(7356)
2005(6832)
作者
(26441)
(22280)
(22102)
(21253)
(14025)
(10286)
(10036)
(8403)
(8382)
(8254)
(7499)
(7193)
(7161)
(7111)
(7003)
(6836)
(6581)
(6445)
(6385)
(6381)
(5658)
(5432)
(5399)
(5125)
(5083)
(5047)
(4955)
(4783)
(4522)
(4434)
学科
(41308)
经济(41242)
(29717)
管理(29081)
(22892)
企业(22892)
(14764)
方法(13150)
中国(11894)
数学(11204)
数学方法(11012)
(10944)
(10844)
业经(10758)
地方(10651)
农业(9592)
产业(9424)
(8777)
(8024)
贸易(8020)
(7802)
技术(7484)
(7314)
(7235)
银行(7226)
(7022)
(6657)
金融(6655)
(6644)
及其(6283)
机构
学院(138372)
大学(135967)
(63487)
经济(62219)
管理(54744)
研究(48202)
理学(46488)
理学院(46015)
管理学(45447)
管理学院(45160)
中国(37178)
(31101)
(28070)
科学(25940)
(23376)
财经(23105)
(22354)
中心(22330)
(20809)
研究所(20647)
(20095)
经济学(19406)
北京(18007)
(17941)
师范(17823)
(17588)
经济学院(17397)
(17390)
业大(17338)
财经大学(16651)
基金
项目(87038)
科学(69885)
研究(68332)
基金(62977)
(53261)
国家(52815)
科学基金(45755)
社会(44527)
社会科(42297)
社会科学(42293)
(34071)
基金项目(32364)
教育(30216)
(28237)
编号(28219)
自然(27212)
自然科(26506)
自然科学(26501)
自然科学基金(26055)
资助(25668)
成果(23973)
(20648)
课题(19910)
(19716)
重点(19421)
(18669)
(18486)
国家社会(18301)
(17879)
发展(17536)
期刊
(76856)
经济(76856)
研究(45295)
中国(29986)
(22611)
管理(21669)
(19832)
科学(17053)
(16601)
金融(16601)
学报(15505)
教育(15005)
业经(13681)
农业(13184)
大学(12911)
学学(12121)
经济研究(12016)
技术(11838)
财经(11763)
(10296)
问题(10195)
(8333)
国际(7200)
现代(7112)
技术经济(7059)
世界(6742)
经济问题(6711)
商业(6674)
改革(6446)
(6446)
共检索到219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长发  龚黎君  
●现实中,东西部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并未发生●政府应进一步加大东西部政策落差,促进梯度转移在2010年7月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具有优先地位。然而,看似西部又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实质上我国区域援助政策体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陶长琪  彭永樟  李富强  
本文从创新行为的前端视角出发,综合创新环境、创新意愿和创新要素吸引力三个维度界定了技术势能集聚的概念;从动态演化的视角理论解析了产业梯度转移促进技术势能集聚的内在机理,并以中国区域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势能集聚为案例,采用一般嵌套模型(GNS)对其空间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区域技术势能集聚水平具有在时间维度上不断增长、在空间维度上从东北往西南方向扩散的"传导式"演化模式。产业梯度转移通过对技术势能三个维度的作用,能显著促进其集聚水平的提升,但在地区技术共享意愿和要素再配置效应不确定性的影响下,其空间溢出效应的方向也存在不确定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龚晓菊  刘祥东  
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是中国东西部协调均衡发展的可靠途径,本文在总结目前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产业梯度系数得出西部十省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再基于各省产业的基础情况和与东部地区的相对产业梯度系数,确定西部各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乔平平  
长期以来,我国东部地区集中了绝大部分的外贸加工企业,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产业配套水平较低、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其加工贸易所占的比例很小。近些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东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已达上限,土地、水电等资源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发展加工贸易的比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雨明  黄小勇  
本文结合永州实际,从区位、资源、成本方面分析了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优势,提出了当前金融支持产业梯度转移的制约因素,并就金融如何支持产业梯度转移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五七  曹治将  
受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东部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部加速迁移,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面临着新的调整与选择。中部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地缘优势、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正面临着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东部产业向中部转移仍存在诸多壁垒,制约了东中部产业深度分工和要素优化配置,阻碍了东部传统产业向中部迁移。东部和中部地区政府应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推动区际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蕊  熊必琳  
本文改进了现有的产业梯度系数方法,并利用其绘制了全国31个省市26个行业的产业区域梯度表,从阶段特征、地域特征和转移方式三个方面对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国内区域产业转移的战略构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兴中  
要素流动与产业转移相辅相成,劳动力流动和资本流动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是相反的,劳动力流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一个国家内部的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地带间的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存在劳动力流动规模大、趋势强,资本反向流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不畅等特点和问题。要顺利实现我国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需要合理引导区际要素流动,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东、西部间的梯度转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程宝栋  印中华  
一、中国木材产业梯度转移的战略必然性由于木材产业技术相对成熟,手工环节较多,对规模经济的要求不高,没有很高的行业进入壁垒,非常适合中小企业的特点,且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强,因此,中国木材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发展迅速,具有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征。中国木材产业竞争力的基础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戴宏伟  
一、"大北京"规划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北京、天津和河北也不例外。京津冀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产业结构层次各异,但在"十五"期间或今后相当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曾国平  许西猛  
文章在深入研究产业梯度转移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重庆市为例,运用主成份分析方法研究了重庆市第二产业产业梯度的决定因素,得出:重庆第二产业总体梯度是不断上升的,产能梯度指标对提升第二产业总体梯度的作用不断弱化,而重庆的区位优势在提高重庆第二产业产业梯度方面,作用更加显著。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桂峰  
随着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产业升级和梯度转移也在不同经济体尤其新兴经济体加速进行。我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也正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力度,产业在不同区域的梯度转移也在有声有色推进。银行应如何识别并把握这一进程中的机遇,通过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金融服务的创新,在促成产业升级和在区域间合理布局的同时实现自身资产组合的优化和持续盈利能力的增进,是"十二五"时期必须重点研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晶  刘雯雯  
近些年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的地域不平衡情况越来越突出,积极承接东部加工贸易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是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均衡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科学地选择承接产业是中西部地区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得出我国的产业梯度情况,并运用产业区域集聚指数分析我国加工贸易低梯度地区应承接的产业。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更快、更好转移的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平川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众多跨国IT企业更加注重以外包、合资、合作等形式实现产业的全球性战略转移。分析了信息产业转移与西部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总结了西部IT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梯度转移格局中的西部IT产业发展复制进化学习博弈模型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在IT产业全球性转移的趋势中,尽可能地实现产业转移双方的合作共赢,努力增大产业转入方利益的同时,促进产业转入方的技术吸收、消化与再创新利益,有利于增强转入产业的根植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晓峰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在国际、国内诸多因素影响和产业自身的生命周期现象的影响下,产业梯度转移的规模逐年扩大,而产业的升级、调整和梯度转移,必然涉及到环境问题。文章借鉴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相关经验,对我国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据此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