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65)
2022(225)
2019(520)
2018(566)
2017(1032)
2016(533)
2015(625)
2014(697)
2013(590)
2012(495)
2011(481)
2010(494)
2009(547)
2008(536)
2007(461)
2006(492)
2005(482)
2004(495)
2003(443)
2002(401)
作者
(1421)
(1257)
(1248)
(1179)
(789)
(588)
(571)
(481)
(452)
(440)
(438)
(434)
(432)
(421)
(407)
(381)
(348)
(345)
(339)
(333)
(293)
(292)
(288)
(288)
(279)
(278)
(276)
(272)
(269)
(266)
学科
(2481)
(1970)
(1900)
经济(1883)
体制(1853)
管理(1799)
(1207)
税收(1185)
(1174)
(1157)
(1007)
(1001)
企业(1001)
制度(983)
(983)
财政(899)
(737)
银行(737)
(731)
(689)
金融(689)
中国(681)
业经(622)
土地(598)
(535)
管理体制(499)
结构(484)
社会(482)
政制(480)
问题(468)
机构
大学(7123)
学院(6950)
研究(3647)
(3609)
经济(3532)
中国(2903)
(2857)
管理(2402)
(1898)
理学(1799)
理学院(1776)
管理学(1762)
管理学院(1741)
(1716)
科学(1693)
研究所(1646)
财经(1624)
(1523)
(1455)
(1454)
中心(1336)
(1284)
北京(1236)
(1219)
财经大学(1158)
财政(1141)
社会(1117)
人民(1094)
经济学(1093)
(1065)
基金
项目(3344)
研究(3010)
科学(2643)
基金(2371)
(2011)
国家(1990)
社会(1907)
社会科(1778)
社会科学(1777)
科学基金(1633)
(1409)
教育(1332)
成果(1317)
编号(1281)
(1149)
基金项目(1109)
(995)
(990)
课题(954)
资助(934)
(881)
(878)
(846)
国家社会(843)
(834)
(833)
阶段(830)
重点(827)
中国(826)
改革(825)
期刊
(5730)
经济(5730)
研究(3965)
中国(2889)
(2278)
(1393)
金融(1393)
教育(1351)
(1249)
管理(1219)
改革(974)
(974)
财经(953)
经济研究(854)
(831)
业经(816)
(801)
财政(801)
科学(775)
(774)
(773)
问题(760)
学报(751)
税务(702)
大学(680)
农村(613)
(613)
学学(607)
(604)
农业(585)
共检索到15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高志立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着经济大转型、改革大推进、作风大转变的重大形势变化。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进入中低速时期。各领域改革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分量进一步加重。反对"四风"力度空前,制度规范力度空前,监督惩处力度空前。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理财观念的新突破、新发展,成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丽  
江西余江的宅基地制度改革采用了国家与社会良性协同共治方式,是善治理念在乡村治理中的具体实践。在政府主导、村庄主体、民众参与的"三位一体"联合共治结构中,国家权威与社会权威联合机制、政府公开与社会监督机制、个体与整体的权责利相匹配机制、社会表达与政府回应的制度化、社会自治与政府治理的规范化,共同保证了宅基地制度改革过程中的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性和法治性,从而实现了乡村善治"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基本目标。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良性协调是善治的本质特征,"三位一体"的治理组织主体和村民理事会的组织形式兼具理论与实践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金海  
善治是指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上是一种合作管理。善治作为校长领导变革的价值追求,要求校长在教育实践中体现领导的法治性、道德性、民主性、责任性及有效性等价值内涵。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丘水林  靳乐山  
随着各种跨界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显现,并开始突破原有流域管理体制的组织边界,推进流域生态环境整体性治理已成为流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新趋向。整体性治理理论以协调机制、整合机制和信任机制为关键性功能要素,合作提供无缝隙的公共服务。虽然河长制凸显了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应用价值,但只是过渡性中间环节,结构性治理问题集中表现为治理层级、治理功能、治理信息和公私部门关系的碎片化。明晰流域治理层级责权分摊、加强跨区域跨部门协调整合、打通流域府际治理信息壁垒以及拓宽流域公私信任合作治理,是生态环境善治的实现路径,可有效减少流域治理网络组织间信息、认知、管理、决策等行为的执行和监督成本。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雄桥  
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财政局深刻领会和把握新时代财政工作的形势任务要求,以"两提高一促进"改革为契机,秉承"精筹善治、润政惟民"的广州财政精神,深化财政改革,着力打造"法治财政""绩效财政""阳光财政",健全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现代财政支撑体系,为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应有的贡献,有力推动了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阎晓杰  
着眼世界新军事革命的迫切要求,本文就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队审计工作进行了研究。在整体效益观、科学发展观、信息制胜观的指导下,阐述了“以绩效审计理论指导审计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带动绩效审计实践”的发展思路,探索了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审计体系结构,提出了当前军队审计创新发展应加强的五个方面工作。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高志立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难度空前。推动改革实施,落实改革要求,最大程度获取改革红利,是各级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完成好新时期财政改革任务,必须认清形势、勇于改革、蹄疾步稳、善作善成。一、审时度势,认清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深化财政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目标定位高、内容涵盖多、涉及范围广、政策调整大、操作实施难,全面准确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前提。说其复杂,一方面是改革内容多,是全面系统的改革部署,不是单项改革,而且各项改革相互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佳  
慈善信托登记将信托财产与慈善信托当事人固有财产相区分,是确立和保障慈善信托财产独立性的核心环节。目前,我国慈善信托登记仍以登记生效主义为导向,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慈善信托财产登记体系,慈善信托登记业务实践开展艰难,不利于慈善事业发展。借鉴国际通行惯例,我国慈善信托登记应当摒弃登记生效主义,适用登记对抗主义;理顺物权公示原则与意思自治的关系,强调慈善信托登记的社会属性,激活慈善信托的制度活力,推动慈善信托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佳  
慈善信托登记将信托财产与慈善信托当事人固有财产相区分,是确立和保障慈善信托财产独立性的核心环节。目前,我国慈善信托登记仍以登记生效主义为导向,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慈善信托财产登记体系,慈善信托登记业务实践开展艰难,不利于慈善事业发展。借鉴国际通行惯例,我国慈善信托登记应当摒弃登记生效主义,适用登记对抗主义;理顺物权公示原则与意思自治的关系,强调慈善信托登记的社会属性,激活慈善信托的制度活力,推动慈善信托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新啸  汤泰劼  胡珺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是微观企业安身立命乃至经济社会行稳致远的核心动力,优化的慈善捐赠行为成为新时代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以2008—2018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对其股东性质、股权比例以及派出董事信息进行人工整理的基础上,考察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否促进国有企业的慈善捐赠特征优化,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向国企派驻董事和参与治理能够抑制代理问题和提升经营效率,从而对国企慈善捐赠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慈善捐赠水平的上升;进一步研究显示,前述影响在地方国企、竞争性行业国企以及社会期望较高的情境下更加明显;最后,非国有股东治理可以提升国有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价值效应,并且改善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结论表明,非国有股东参与国企高层治理可以统筹兼顾地优化其慈善捐赠行为和经济目标的实现。这不仅支持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决策高层健全国企公司治理机制的积极探索,而且对国有企业慈善捐赠和异质性股东治理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补充。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贾康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现阶段也面临着新情况与新问题,如财政收入制度不够完善、财政体制有待健全、财政预算制度不尽完整、财政管理的法治性和绩效尚需提高、财政宏观调控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等。当前应根据经济发展阶段、改革配套条件等内外因素的发展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循序渐进地加以解决:如积极运用财政政策,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完善财政收入体系,规范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秩序;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财权与事权相顺应、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预算制度体系;提高财政管理绩效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谢永忠  
我是一名从生产队会计、农业税助征员成长起来的财政干部。结合自己32年来从事财政工作的实践,我提炼总结的财政精神是:理财善政、勇于改革、赤诚为民。"理财善政"是财政精神的总纲作为财政部门,在理财行政过程中必须做到讲政治、懂政策、守政令。科学发展是讲政治的最好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最大的政治。财政部门要积极履行资源配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顾松年  
怎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贯彻落实,顺利开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本文强调提出:必须树立应有的问题意识,以正视问题、破解问题为导向,梳理和创新观念,倒逼新的思想解放,从理性反思中感悟规律;更坚定地立足转型,凝聚起创新求变的意志,组合成改革攻坚的合力。文内就增速换档面临考验、城镇化转型面临疑难、政府职能转变面临攻坚的三个侧面,对如何善从问题感悟规律,研机析理、解疑释惑、驱散迷雾、感悟规律,从而激发攻坚改革、创新求变的自觉性,深入思考,展开论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贾康  
财政,是国家政权"以政控财、以财行政"的分配体系;财税问题的实质,是公共资源配置体系与机制问题,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联动效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但仍面临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当前,必须直面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加快"扁平化"框架中的省以下分税分级体制改革构建地方税体系,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喜霞  
晚清以来,慈善教养应社会环境而发生重大变革。首先,在理论界倡导"以教代养"之时,教养兼施成为近代慈善教养事业的主导;其次,在教养过程中,"教"的内容经历了从传统技能到近代工艺的转变;再次,慈善教养的目标,也从清末的劝善教化转到民国时期公民意识的培养。这些变革,凸显了近代中国慈善教养事业的转型特征,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