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6)
- 2023(7631)
- 2022(6300)
- 2021(5847)
- 2020(4682)
- 2019(10701)
- 2018(10537)
- 2017(19322)
- 2016(10458)
- 2015(11727)
- 2014(11596)
- 2013(11558)
- 2012(11032)
- 2011(10138)
- 2010(9927)
- 2009(8775)
- 2008(8242)
- 2007(7654)
- 2006(6866)
- 2005(5876)
- 学科
- 济(41333)
- 经济(41292)
- 农(27470)
- 业(24647)
- 管理(23626)
- 农业(18738)
- 地方(16766)
- 企(13404)
- 企业(13404)
- 业经(13326)
- 中国(12843)
- 方法(12642)
- 数学(10956)
- 数学方法(10830)
- 制(8906)
- 环境(8557)
- 发(8366)
- 农业经济(8146)
- 学(7828)
- 财(6989)
- 和(6719)
- 工作(6334)
- 发展(6317)
- 展(6310)
- 地方经济(6167)
- 资源(6116)
- 土地(6094)
- 贸(6011)
- 贸易(6006)
- 建设(5803)
- 机构
- 学院(140770)
- 大学(137283)
- 管理(51959)
- 济(51694)
- 经济(50125)
- 研究(49540)
- 理学(43727)
- 理学院(43120)
- 管理学(42279)
- 管理学院(42002)
- 中国(37415)
- 科学(31679)
- 农(31413)
- 京(29666)
- 中心(25562)
- 江(24645)
- 所(24144)
- 业大(23964)
- 农业(23249)
- 财(22845)
- 范(22810)
- 师范(22655)
- 研究所(21904)
- 省(21278)
- 州(19710)
- 北京(18261)
- 院(18079)
- 师范大学(17943)
- 财经(17214)
- 技术(15974)
- 基金
- 项目(98962)
- 科学(77396)
- 研究(76576)
- 基金(68364)
- 家(58987)
- 国家(58336)
- 科学基金(50060)
- 社会(47601)
- 社会科(44366)
- 社会科学(44351)
- 省(43657)
- 基金项目(37346)
- 教育(34185)
- 划(33834)
- 编号(33454)
- 自然(31104)
- 自然科(30272)
- 自然科学(30266)
- 自然科学基金(29682)
- 成果(26732)
- 资助(25774)
- 课题(23518)
- 发(23445)
- 重点(22193)
- 部(20558)
- 创(20306)
- 年(19503)
- 发展(18997)
- 创新(18961)
- 农(18749)
共检索到224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富瑞,张原震,史世珍,杜清河,王永新
西永康村位于河南省黄河以北新乡县合河乡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人口2386人,有耕地2780亩,1993年底,被国家计生委确定为全国23个人口控制与社会发展网络建设试点村之一。按照国家社区发展网络建设总体方案要求,三年来,该村以发展经济、增加社区群众收入为目的,把社区建设与计划生育“三结合”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和第三产业,努力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广泛的就业门路,提高了妇女就业率,促进了社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楚珠,李树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鲜开林 刘晓亮
伴随着我国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留守群体合法权益的维护和保障问题日渐突出。其中,农村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现实问题。本文以河南省Y市农村留守妇女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交谈的方式,总结概括出当前农村留守妇女合法权益受损的问题表现,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合法权益缺失的主要根源,并提出维护农村留守妇女合法权益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农村 留守妇女 合法权益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妇女地位提高与中国高等教育鲁洁妇女地位的提高是与人类文明进展相一致的一种文化过程。与妇女受教育状况的巨大改善相联系,本世纪全球妇女地位迅速提高已明显表现为政治参与、经济生活、家庭结构和文化表达等主要方面。有关妇女解放运动的消极方面是形成了妇女的传统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车伟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生育水平存在着极大的地区间差异。妇女总和生育水平农村远远高于城市。90年代人口控制面临的困难就在于城市妇女的生育水平已非常低,不可能再下降、而农村妇女的生育水平虽还有再降的潜力,但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控已到了事倍功半的程度,仅仅依赖计划生育政策想把农村生育率降到预期水平是不够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生育率居高不下呢?分析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分析为什么我国城、乡妇女生育水平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从生育率的变化可以看到,城、乡间妇女生育差距的拉大开始于60年代中期,而我国严格推行计划生育是70年代以后,这就意味着,计划生育政策对城、乡间生育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董式珪,刘俊喆,郑戈,张怀宇,杨国良
河南是有7,285万人口的大省,其中农村人口约占92%。农村育龄妇女的生育状况对我省人口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了解和掌握目前农村育龄妇女生育率的状况,分析影响生育率的各种因素,对于控制人口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1981年7月12日至8月11日,我们先后到扶沟,上蔡、登封三县的20个公社31个生产大队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范围涉及209个生产队的38,168人,取得育龄妇女登记表5,700份。现将调查结果概述如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金和辉
本文对内蒙、青海、甘肃、宁夏4省区11个贫困县33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1)在偏远落后的贫困地区,女性不仅在期望生育的数量上低于男性而且对生男生女更加无所谓,(2)绝大多数女性在家庭生育决策中并没有实质性发言权,她们关于生育子女数量、生育年龄和生育问隔的愿望,均受到严重忽视;(3)一旦女性在生育决策中获得更大的自主权,便会有效地降低生育率,特别是对那些生育率很难控制的贫困农户而言,其作用尤为重要,(4)在影响女性生育权的各种因素中,教育和参与生产的程度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采取切实措施增加妇女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和机会,无疑将成为提高贫困地区妇女生育决策地位、从而降低生育率的有效途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富德
1981年中,全世界育龄妇女达9.8亿,占15岁以上人口的三分之一。她们的社会、经挤状况,尤其是生育水平,作为各国妇女解放和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标志,引起普遍关注。 妇女获得和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只是近百年的事。这是妇女参与政治生活的开始。和争取政治权利相比,妇女在控制生育方面的觉醒就更晚了。据128个国家有关妇女状况的资料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伯华,朱钢
一引言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少数民族,特别是农村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农村少数民族在地理分布、经济发展、受教育程度、卫生与健康水平等方面同农村汉族相比均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因而农村少数民族妇女与汉族妇女的生育意愿与实际生育水平必然存在着相应的差别。在制定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过程中,虽然从总体上来说,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但是在具体要求和做法上,与汉族有一定区别。同时,由于各个少数民族的历史及现有人口的规模、人口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生育率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对各个不同少数民族的具体要求也不完全一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任晓静
本文基于2008年对河南省农村280名60岁以下已婚妇女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妇女外出务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妇女受教育程度、丈夫当年是否外出务工、社区经济发展是否以农业为主和社区已婚妇女外出务工比例5个因素对农村妇女外出务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妇女年龄、家中是否有3岁以下孩子和家庭人均耕地面积3个因素对农村妇女外出就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婚前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妇女当年外出务工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国家计生委政策法规司P07项目课题组
1 引言 本研究是国家计生委政策法规司由联合国人口基金援助的P07项目于1994年开展的一个研究课题,其主要目的是对计划生育与妇女地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科学的解释。该项研究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计划生育对提高妇女地位的作用和影响上,而不是在妇女地位对计划生育的作用和影响上。1994年7月课题组成立之后,先后三次组织有关专家就调查目的、调查的具体内容、问卷设计、样本的选取、数据分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为了保证调查的质量,根据专家们的意见,课题组先后两次在河北香河、山东昌邑进行了试点调查,对调查问卷作了反复修改。最终确定的问卷包括基本情况、文化教育、劳动就业、经济收入与管理、婚姻与家庭、生育和妇幼保健、避孕节育7个方面的内容,共76个问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晓静
本文采用Tobit模型,基于2008年河南省农村254个60岁以下已婚妇女的调查数据,对妇女农业劳动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地经济发展是否以第一产业为主、农村经济是否以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业为主、人均耕地、块均耕地、妇女年龄以及家庭财富都对妇女农业劳动时间有显著影响;妇女受教育程度对妇女农业劳动时间有负向影响,但统计上并不显著;家庭赡养系数对妇女农业劳动供给有正向影响,但统计上并不十分显著。
关键词:
农村已婚妇女 劳动供给 耕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吕红平,高金三
当前,河北省人口形势十分严峻,人口出生率回升很快,特别是自进入第三次生育高潮的1986年以来,每年出生人口都在100万以上,人口出生率连续3年超过20%。1988年底,全省总人口已达5795万。1980—1987年全省总和生育率为2.57,高于全国2.47的平均水平。如果按目前生育水平发展,到本世纪末全省总人口将大大突破6450万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中国农村家庭在转型期形成的代际分工模式对促进妇女就业和提升妇女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代际分工模式将中青年妇女从家务负担中解放出来,缓和了妇女的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妇女持续参与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代际分工模式建立在亲代对子代厚重的责任伦理和家庭本位的生活逻辑之上,是转型期农民家庭应对现代性压力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表明,代际分工模式重塑了妇女与家庭的关系状态,妇女地位的提升不再完全是家庭内部权力斗争和权力博弈的结果,而是家庭功能性整合的产物,从而超越了家庭权力斗争的视野。因此,对妇女地位的研究要立足中国本土的社会基础和制度环境,促进妇女权利保障与家庭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妇女地位提升、真正通往美好生活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