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32)
2023(8358)
2022(6929)
2021(6772)
2020(5419)
2019(12511)
2018(12574)
2017(21263)
2016(13383)
2015(15757)
2014(16277)
2013(14348)
2012(13181)
2011(11989)
2010(12416)
2009(10490)
2008(9971)
2007(9154)
2006(8066)
2005(7153)
作者
(34582)
(28653)
(28251)
(27090)
(17925)
(13867)
(13284)
(11359)
(11061)
(10527)
(9874)
(9541)
(9204)
(9048)
(9010)
(8893)
(8726)
(8472)
(8385)
(8153)
(7484)
(7179)
(6923)
(6855)
(6667)
(6548)
(6356)
(6223)
(6015)
(5941)
学科
(31880)
经济(31831)
管理(28649)
教育(22958)
(22561)
中国(19184)
(17651)
企业(17651)
理论(13548)
教学(12540)
(12106)
(11392)
方法(10236)
地方(9618)
(8780)
(8478)
业经(8304)
数学(8192)
技术(8082)
农业(7981)
数学方法(7919)
学法(7224)
教学法(7224)
(7105)
学校(6386)
(6338)
学理(6075)
学理论(6075)
(5932)
(5788)
机构
学院(166703)
大学(164087)
研究(59857)
管理(49601)
(46759)
经济(45048)
理学(41857)
理学院(41095)
管理学(39835)
管理学院(39500)
(38351)
科学(38324)
中国(37799)
教育(35965)
(35876)
师范(35593)
(30386)
技术(30035)
(29117)
师范大学(28724)
职业(28082)
研究所(27618)
(27382)
中心(26631)
北京(24797)
业大(24203)
(24033)
(23260)
(22533)
农业(21445)
基金
项目(108769)
研究(91190)
科学(84971)
基金(69080)
(59463)
国家(58678)
教育(52642)
社会(49996)
(48488)
科学基金(48381)
社会科(46604)
社会科学(46595)
编号(43574)
(42134)
成果(39037)
基金项目(35901)
课题(35417)
(30655)
自然(29065)
自然科(28304)
自然科学(28290)
自然科学基金(27739)
资助(27192)
重点(26398)
项目编号(25424)
规划(25372)
(24975)
(24157)
(23933)
(23153)
期刊
教育(69124)
研究(57317)
(56138)
经济(56138)
中国(52575)
学报(26540)
(24945)
科学(22308)
技术(21801)
职业(21485)
大学(21059)
(19561)
学学(17715)
管理(17498)
农业(17108)
技术教育(13755)
职业技术(13755)
职业技术教育(13755)
(11442)
论坛(11442)
(10667)
金融(10667)
图书(10233)
业经(10148)
(9842)
(9313)
财经(8637)
高等(8443)
(8237)
成人(8151)
共检索到265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新华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提升高职生就业维权能力,保障高职生顺利就业,能够助力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当前,在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以及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提升学生就业维权能力是构建高职院校法律教育体系的重要目标。应以强化法治意识、夯实法律知识、增强用法维权能力为内容载体,以学生的求职、就业、创业为服务范畴,构建事前防范教育、事中帮助教育和事后跟踪教育组成的立体的、全方位的以提升学生就业维权能力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法律教育体系。这样,既能克服传统的高职院校法律教育体系的不足,进一步提升法律教育效果,又能帮助学生积极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峰  
体育教学作为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以提升心理水平为核心目标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对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落实体育教学本质功能、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有深远意义。核心目标下的体育教学优化将遇到一系列问题,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纵横结合的目标认识,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等加以解决。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饶家辉  王宏娟  张乃生  
培养造就高水平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校的核心任务。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按照系统性、渐进性、探索性和个性化原则构建学生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理论基础与实践教育、专业技艺与创新创业、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实践教学与科研训练、本土培养与国际化培训相结合,全面促进学生基本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使学生实验、实习、实训、创新实践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实现层次化、一体化和综合化,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和持续创新能力培养之目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庞映平  王丽娟  梁正席  岳文喜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高职大学生就业又与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对就业能力的重视程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针对当前高职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要花大力气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拓展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加强职业指导,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为更多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丁振国  赵频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近几年老生常谈的问题,并且突出表现在那些专业、院校处于劣势的大学生弱势群体身上。对于这些易遭受就业排斥的大学生群体,高校在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方面责无旁贷。现实中的劳动力市场并非完全竞争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所致的市场失灵,使得大学生遭受着各种形式的就业排斥。从需求的角度看,雇主将某些类型的大学生排斥在市场之外,是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为降低甄别成本,雇主往往按照某些标签(如院校、专业等)筛选大学生,尽管这种甄选机制有可能将一些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樊成刚  
高职法律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因素是强调能力本位、贴近实际。在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法律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围绕高职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课程体系构建的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牛冰非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学生个体发展和家庭幸福。本文针对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特点,探索构建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体系的内容和对策,对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建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评估可以反映一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风向标,有利于促进学校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就业服务。根据现行评估工作存在的评估主体单一、评估过程静态化、评估指标不全面、过分注重评估结果等问题,通过建立多层次就业评估体系、合理确定就业评估时点、建立"质""量"完备的就业评估指标、实训网络就业统计等决策重新构建完善的就业评估体系,包括就业条件保障评估、就业指导评估、就业服务评估、就业管理评估、就业成效评估及就业附加页评估六大方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曾继平  
当前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尤其严峻。为了实现更多更好的就业,高职院校应以就业素养为立足点,重新探索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以就业背景为依据,分析就业课程体系的实际状况,并借鉴"板块"原理,探索一套"以就业专业素养为基础,以就业通识素养为重点,以就业实践素养为载体,以就业科研素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建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评估可以反映一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分析开展就业评估的意义,总结了当前就业评估工作开展的概况与存在的问题,试图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全面、公正的就业评估指标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睿祺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要遵循科学性、全面性、简明实用性、超前性、主客观指标结合等原则,其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就业率、人职匹配率、职业稳定性、毕业生待遇、自主创业率、主客观满意度、工作创新率等指标,对每一个指标都有具体的测算公式和权重划分。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一个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上述七大评价指标不可能涵盖全部,因此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讨和提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伟东  
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困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成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高校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应从目标系统、操作系统与管理系统等方面入手,力求拓展教育途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翔  
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生就业之前了解企业、体验岗位的重要窗口,其工作目标决定了它应当具有学校教学和企业运营的双重属性。所以实训基地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实训任务的同时,应当引入企业的管理模式,实行企业化运作,并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效益。这不仅有利于高职实训基地实现资金积累和自我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前  
大学生兼职行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普遍现象。但是,由于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兼职的出发点存在差别。我国大学生兼职行为要以提升就业能力为目标,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当前大学生兼职出现的问题,高校与政府要制定正确的行为规范,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艳丽  刘晓莉  
"互联网+"跨界融合的特质必将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对技术技能人才产生一系列新的用人需求。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侧,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以满足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人才需求,直接关乎到高职院校充分就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和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基于"互联网+"时代特征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模型,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通过强化信息素养教育、培养互联网跨界融合思维、加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等途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