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84)
2023(11996)
2022(9535)
2021(8624)
2020(6987)
2019(15401)
2018(15129)
2017(28773)
2016(15430)
2015(17014)
2014(16759)
2013(16594)
2012(15044)
2011(13260)
2010(13566)
2009(12728)
2008(12801)
2007(12007)
2006(10777)
2005(9691)
作者
(43469)
(36884)
(36487)
(34244)
(23053)
(17545)
(16424)
(14167)
(13783)
(13122)
(12501)
(12183)
(11658)
(11442)
(11252)
(10959)
(10783)
(10628)
(10554)
(10447)
(9162)
(8975)
(8953)
(8418)
(8391)
(8256)
(8205)
(8143)
(7380)
(7285)
学科
(81842)
(68360)
经济(68280)
(64779)
企业(64779)
管理(55802)
(46204)
农业(30929)
业经(29261)
方法(26838)
(21632)
数学(19482)
数学方法(19356)
中国(17956)
(16408)
财务(16388)
财务管理(16377)
技术(16273)
企业财务(15469)
(15113)
(14156)
(12989)
地方(12837)
(12206)
(12175)
理论(12131)
(11644)
贸易(11636)
(11343)
农业经济(10756)
机构
学院(225381)
大学(213253)
(97011)
经济(95284)
管理(92437)
理学(79390)
理学院(78708)
管理学(77801)
管理学院(77388)
研究(68989)
中国(56976)
(54084)
(43625)
(42804)
农业(41175)
科学(40091)
业大(38471)
(36800)
(33732)
财经(33520)
中心(33506)
(30399)
研究所(30119)
(28356)
经济管理(28105)
经济学(27909)
北京(26385)
(25816)
农业大学(25588)
师范(25580)
基金
项目(147245)
科学(117711)
研究(113547)
基金(105968)
(90601)
国家(89550)
科学基金(78792)
社会(74645)
社会科(70382)
社会科学(70361)
(61709)
基金项目(56645)
教育(50419)
(48360)
自然(48068)
编号(47917)
自然科(46973)
自然科学(46964)
自然科学基金(46216)
资助(40652)
成果(36520)
(36417)
(34338)
(34007)
(32369)
重点(32345)
课题(32014)
创新(31151)
(30941)
(30773)
期刊
(119803)
经济(119803)
研究(61871)
(58146)
中国(48745)
农业(39475)
管理(35693)
(34714)
科学(30908)
学报(30603)
业经(27834)
大学(25084)
学学(24019)
技术(22778)
(22282)
金融(22282)
教育(21964)
(20688)
经济研究(16324)
财经(16201)
问题(16093)
农业经济(14188)
农村(14169)
(14169)
(14117)
技术经济(14055)
世界(12627)
(12103)
现代(11708)
经济问题(11487)
共检索到342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龚斌磊   张启正  
建设农业强国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对实现乡村振兴整体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生产端,建设农业强国需要摆脱依赖要素投入增长维持农业产出的发展模式,而要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驱动农业增长。文章立足农业生产的视角,论述了农业强国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之间的关系及农业强国与乡村振兴的联系,并分析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路径:在农业农村发展的局部维度,不断夯实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在城乡融合和区域发展的全局维度,提升县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以带动农业现代化,以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推动城市先进要素回流农村,同时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实现欠发达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速提升。为走好上述路径,需要建立各级政府涉农职能履行的“能力”和“意愿”体系,使其以实绩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向熠  叶言  缪甜甜  刘龙青  
[目的]测算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测算长江经济带38市2006年—2019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探究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其次运用fsQCA分析方法,探究5个前因条件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结果](1)显示自全面取消农业税以来,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持续性,技术进步呈现退化趋势,但效率改善明显,技术进步与效率内部出现波动性特征,且增长驱动模式具有地域性特性。(2)长江经济带具有2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H1:财政支持—信息对称—结构合理驱动型,H2:财政支持—交通便捷驱动型,同时明确三条非提升路径,[结论]提出增强财政支农力度,重视农业劳动力外流现象,因地制宜制定农业发展政策以促进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匡远配   张昊鹏  
在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础上,本文通过SBM-GML超效率模型测算中国各省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农地流转和农业绿色TFP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其影响路径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进步。而农地流转能够推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是得益于技术效率改进。从异质性分析来看,农地流转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最显著的是东部地区和非粮食主产区,但在西部地区却正好相反。因此,中国应当加快推进农地流转工作进展,促进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模式变革,加快研发、推广和应用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构建区域协作互助机制促进地区交流,进而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改革  [作者] 金绍荣   唐诗语   任赞杰  
基于200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农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升农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超额雇员率、增大研发投入来提高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调节效应检验表明,营商环境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强度加剧将削减数字化转型对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小规模农业企业、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农业企业、国有农业企业、两职分离的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为此,政府等治理主体应完善数字基础设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市场竞争秩序,优化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外部环境;同时农业企业也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科学配置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选择适宜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喜  史清华  盖庆恩  
要素市场扭曲会导致农户个体对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配置扭曲,最终降低农业的总量全要素生产率(TFP)。本文运用2003-2007年全国农村固定跟踪观察农户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农户家庭生产的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及其与总量TFP的关系,发现不同地区农户要素配置的扭曲存在显著的差异:从扭曲水平和发散程度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扭曲较为严重,中部、东北地区的配置效率较高。即使不考虑技术因素,如果有效消除资本和劳动配置的扭曲,农户的农业TFP有望再增长20%以上,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改进空间超过30%。要素配置的扭曲程度主要取决于农村非农就业机会、金融市场和土地规模。促进社会转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顾晟景  周宏  
[目的]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切实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2001-2019年29个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动情况,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贡献,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其影响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部分通过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高以及经营规模的扩大得以实现;不同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和影响路径存在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初期主要通过促进农业生产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提升来推动生产效率增长,后续则表现为规模效应和专业化效应的共同影响。[结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未来应持续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适度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谷成  尹朝静  吴清华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中国各省1999~2011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一阶差分GMM方法,实证检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农电设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显著;公路设施能够显著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而灌溉设施却显著降低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嫣  罗德尼·史密斯  武拉平  
随着全球化发展,外商直接投资(FDI)已成为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本文采用1998—2013年中国农业企业面板数据,将FDI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分解为6个渠道,基于CDM模型考察了FDI生产率溢出中创新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FDI对农业企业生产率存在显著为正的竞争效应和前向溢出,同时还存在负向示范效应、人员流动效应、后向溢出和逆向溢出。此外,在FDI对农业企业生产率的溢出中,创新起到了较强的遮掩作用,减少了负向溢出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最后,上游FDI的正向溢出主要来自于外商独资企业而非合资企业。因此,政府应鼓励外商独资企业进入农业上游领域,鼓励企业产出专利;同时国内企业应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并努力缩小与外企的技术差距,以获得正向FDI溢出效应。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凤兵   吴迪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农业政策落地将直接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政策为例,采用2005—2020年中国263个地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多时点双重差分(DID)模型,考察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设立,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政策效应具有持久性,随着设立时间的推移,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对农业全要素提升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2)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设立主要通过改善电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方式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但借助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路径不显著。(3)发达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及高粮食产量和化肥施用强度地市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更强的政策效果。优化农业产业园区政策,有助于农业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型”向“效率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水   张永奇  
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与建设农业强国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基于县域城乡融合的发展趋势,采用2014—2021年县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经过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技术效率却具有负向效果。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对东部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明显高于西部县域。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要素流动壁垒造成的供需失衡是引致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差异的底层原因。第四,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生产要素集约化与数字素养提升两条路径对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间接影响。研究结论既为提高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政策启示,也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补充了经验证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范丽霞  李谷成  
全要素生产率在农业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观察中国农业增长模式和结构的重要分析工具。本文在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进行概念性阐释的基础上,重点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核算方法及其进展进行归纳、比较和述评,讨论了这一分析工具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技术性争议,进而从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因素两个方面,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性总结。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传喜  王修梅  
采用Hsieh等的模型方法,构建农业科技资源错配模型及全要素生产率潜在增长模型测算不同地区和行业2006—2017年农业科技人力、财力资源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地区层面,东、西部地区农业科技人力、财力资源扭曲程度较严重,东、中部地区总体扭曲程度较严重。在行业层面,农垦和畜牧业农业科技财力资源配置相对过剩、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种植业农业科技财力资源配置不足、人力资源配置相对过剩。从农业的TFP发展潜力看,如果有效消除农业科技人力、财力资源错配,每个地区和每个行业的TFP都可以得到较大提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朝静  
采用中国1997—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在运用永续盘存法测算出农业科技存量,同时考虑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人力资本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科研投入和农业人力资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科研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农业人力资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另外,城市化进程和农业贸易条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农业结构调整和受灾率显著降低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晓阳  许属琴  
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19932014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区域间的时空变迁规律、要素增长源泉和动态演化特征进行解析,根据面板门槛原理解析了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稳步增长态势且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技术变化效应是提升农业产出效率的动力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会随农地经营规模扩大而逐渐加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薛建良  李秉龙  
环境的外部性使包含环境影响的生产率度量一直是个难题,而此类研究对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度量和评估包含环境影响的农业生产率方法,在本研究中,环境的外部性通过定义一个包含市场产出和污染产出的总产出而纳入分析框架,用总产出代替传统TFP计算中的产出,包含环境影响的全要素生产率公式得以建立。利用基于单元的综合调查评价法计算了1990-2008年我国主要农业污染物排放数量,并在此基础上度量了基于环境修正的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在1990-2008年间我国经环境调整后的农业生产率增长呈现减小趋势,农业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率增长降低0.09%-0.6%,且呈现较大的时期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