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02)
2023(14343)
2022(12021)
2021(10912)
2020(8780)
2019(19699)
2018(19096)
2017(34782)
2016(19076)
2015(21635)
2014(21410)
2013(20643)
2012(19397)
2011(17717)
2010(18387)
2009(16982)
2008(16181)
2007(15102)
2006(13700)
2005(12574)
作者
(53483)
(44268)
(44046)
(41714)
(28312)
(21126)
(19898)
(17018)
(16890)
(16224)
(15096)
(14983)
(14431)
(14106)
(13763)
(13754)
(12994)
(12834)
(12755)
(12753)
(11433)
(10899)
(10709)
(10455)
(10235)
(10131)
(9907)
(9906)
(9098)
(9073)
学科
(73522)
经济(73462)
(58533)
管理(56050)
(48009)
企业(48009)
中国(32357)
(26924)
金融(26923)
(25827)
银行(25796)
地方(25206)
(25090)
(24112)
业经(21668)
方法(21095)
技术(20524)
(18548)
(17789)
农业(16790)
理论(16769)
数学(16679)
数学方法(16388)
教育(14008)
(13384)
技术管理(13306)
(13206)
贸易(13185)
(12820)
(12709)
机构
学院(260463)
大学(252458)
(103199)
经济(100612)
管理(93160)
研究(91676)
理学(77035)
理学院(76104)
中国(75169)
管理学(74820)
管理学院(74321)
(55362)
科学(53423)
(49712)
(46237)
(45297)
中心(43651)
(42177)
研究所(40977)
(38987)
师范(38627)
(37328)
财经(37145)
北京(35995)
业大(34545)
技术(33716)
(33429)
(33398)
农业(32057)
经济学(30914)
基金
项目(160640)
研究(128722)
科学(125375)
基金(107685)
(92035)
国家(91013)
社会(78006)
科学基金(77954)
社会科(73831)
社会科学(73817)
(69492)
教育(61480)
基金项目(56117)
(55762)
编号(55522)
成果(46489)
自然(45841)
自然科(44777)
自然科学(44771)
自然科学基金(43977)
资助(42819)
课题(42086)
(41535)
(39575)
重点(37265)
创新(36001)
(35048)
发展(34131)
(33636)
(33513)
期刊
(129251)
经济(129251)
研究(87144)
中国(73068)
教育(52268)
(41021)
(40281)
金融(40281)
管理(40032)
(39402)
学报(34862)
科学(33117)
技术(29441)
农业(27621)
大学(27460)
学学(24699)
业经(23466)
经济研究(19534)
财经(18249)
职业(16627)
(15995)
图书(15905)
(15735)
问题(15677)
(15392)
论坛(15392)
科技(14245)
技术经济(13836)
(12553)
现代(12264)
共检索到439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善超   熊乐天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原始创新,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实现原始创新的关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并不是仅仅依靠高等教育阶段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贯穿整个小学、中学、大学的连续培养过程。中小学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融入中小学课程建设是指在保障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校根据拔尖创新人才早期成长规律,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进行的系统性建构。然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在融入课程建设时面临环境不良、制度困顿、技术锁定等困境。通过弘扬育人文化、营造课程建设的良好环境,完善制度供给、夯实课程建设的基础,加强技术研发与提升教师胜任力,强化课程建设的技术之柱,或可破解上述困境。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齐彦磊   周洪宇  
拔尖创新人才是连接教育和新质生产力的纽带和桥梁,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教育强国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需求侧”的人才需求引导、“供给侧”的人才资源供给和“主体侧”的人才创新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应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顶层设计,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政策保障;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人才供给;激发拔尖创新人才创新活力,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支撑;扩大拔尖创新人才国际交流,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竞争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之红  
综观世界教育领域,有关精英人才教育的实验和探索,始终没有停息过,21世纪以来,更多国家普遍采取了支持精英人才教育的政策、计划、投资支持和立法保护。在中国教育历史长河中,有关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源远流长,而当前,通过精英教育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选择。为此,在学校教育领域,要深入研究有关智能潜力的测试甄别、特别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非智力因素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及评价标准,切实提高有关试验探索的质量和水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立芬  
为探讨大学与中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国内优质大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和高中素质教育之间的相互衔接,第五届著名大学中学校长峰会在文化源远流长的正定古城、在古色古香的正定中学开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共同使命。《中国髙等教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颖  尹志国  
从探讨知识产权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方面入手,分析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产权教育缺失的归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产权教育层级渗透和多维融合的思路设计,并从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师资力量和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实施举措。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建平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新课题,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人才培养是核心,高水平大学要更好地承担起历史重任,关键是要着力培养一大批高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和平  
实践育人的重要性,正在被广泛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再次强调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近年来,清华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廷奇  
学科交叉已成为知识创新、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大学交叉学科建设不仅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传统管理体制及"单科制"组织体系的"惯性",使我国大学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不少困境和障碍。当务之急是树立大学科意识,积极推进学科交叉的制度创新,整合不同学科资源,实现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人才培养的互动和协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立足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和学校的目标定位,着眼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学校持久竞争力的提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2008年7月建立创新实验学院,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独立学院体制,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管委会主任、首任院长由学校常务副校长赵忠教授担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华永  陈芷  王宗元  
文章分析了高职教学管理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提出研究制定人才选拔制度和方法、量身定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教学管理视角下高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并指出高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发现和挖掘具有拔尖创新潜质人才等需要关注的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玉波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些重要论述,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在科学技术上有超越他国的能力,关键要看世界科学中心能否在中国逐步形成,关键是我国能否培养和造就世界最高水平的科学家。特别是基础学科在国家创新体系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姚期智  
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制定了"三个九年,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清华大学的办学实力、社会声誉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我非常有幸能够在2004年到清华大学工作,有机会参加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清华大学有很多个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实验基地,我主要就计算机科学实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瞿振元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大改革、大建设、大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何更好地适应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目标的总要求,切实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内涵发展的轨道上来,促进教育质量的大提升,实现高等教育的新跨越,使我国高等教育大国稳步迈向高等教育强国,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更加稳固的教育基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曾庆玉  姚梅林  
适应性专长兼具知识和创新的双重成分,与常规专长存在质的不同,突出表现在生成性重构、理论驱动和灵活调控等方面。它是拔尖创新人才应具有的核心特征。当前应树立培养适应性专长的教育目标观,知识和创新并重;加强多学科交融,推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为适应性专长的形成奠定深厚根基;改革评价方式,构建"为未来做准备"的评价体系,为适应性专长的形成提供正确导航。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彭芝  
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中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发现的眼光、全面的眼光,需要处理好办学思想和体制机制中无为和有为的关系、整体适应和局部突破的关系。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