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60)
- 2023(11036)
- 2022(9140)
- 2021(8901)
- 2020(7057)
- 2019(15846)
- 2018(16168)
- 2017(28605)
- 2016(15637)
- 2015(17028)
- 2014(16593)
- 2013(15837)
- 2012(14704)
- 2011(13606)
- 2010(14279)
- 2009(13154)
- 2008(13274)
- 2007(11954)
- 2006(11091)
- 2005(9878)
- 学科
- 济(60340)
- 经济(60253)
- 业(53496)
- 农(45975)
- 管理(41257)
- 企(34386)
- 企业(34386)
- 农业(30652)
- 业经(21058)
- 中国(18663)
- 方法(18269)
- 技术(17693)
- 制(16513)
- 数学(14196)
- 数学方法(13952)
- 学(13920)
- 地方(13537)
- 理论(13007)
- 财(12930)
- 体(12357)
- 技术管理(11665)
- 教育(11626)
- 银(11243)
- 银行(11221)
- 发(11122)
- 策(11023)
- 行(10915)
- 融(10475)
- 金融(10474)
- 农业经济(10461)
- 机构
- 学院(217077)
- 大学(213889)
- 济(89125)
- 经济(87274)
- 管理(81971)
- 研究(77050)
- 理学(70115)
- 理学院(69321)
- 管理学(68168)
- 管理学院(67740)
- 中国(59926)
- 农(52672)
- 科学(46035)
- 京(45394)
- 财(40781)
- 农业(39838)
- 所(38625)
- 江(36313)
- 业大(35855)
- 中心(35159)
- 研究所(34818)
- 范(31956)
- 师范(31703)
- 财经(30578)
- 北京(28274)
- 州(28169)
- 经(27807)
- 院(26724)
- 经济学(25863)
- 省(25132)
- 基金
- 项目(139960)
- 科学(111198)
- 研究(110373)
- 基金(98827)
- 家(85496)
- 国家(84543)
- 科学基金(72478)
- 社会(69893)
- 社会科(65557)
- 社会科学(65541)
- 省(57664)
- 基金项目(52418)
- 教育(50950)
- 编号(47040)
- 划(46943)
- 自然(43300)
- 自然科(42288)
- 自然科学(42274)
- 自然科学基金(41564)
- 成果(39465)
- 资助(36908)
- 创(35301)
- 课题(33172)
- 创新(31990)
- 发(31981)
- 重点(31977)
- 部(31056)
- 农(30397)
- 国家社会(28619)
- 制(28536)
- 期刊
- 济(112148)
- 经济(112148)
- 研究(68333)
- 农(57286)
- 中国(56193)
- 农业(38548)
- 教育(36333)
- 学报(32760)
- 科学(31719)
- 管理(30543)
- 财(29812)
- 大学(26300)
- 学学(23946)
- 业经(23631)
- 融(23631)
- 金融(23631)
- 技术(21118)
- 业(19167)
- 财经(15025)
- 问题(14812)
- 经济研究(14756)
- 农村(14246)
- 村(14246)
- 农业经济(13853)
- 经(13115)
- 版(12798)
- 科技(12636)
- 图书(12488)
- 世界(12085)
- 技术经济(11374)
共检索到348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新时代党在“三农”领域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不断成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理论化体系化、建设农业强国方略的提出与完善。党的“三农”理论创新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并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作出了时代贡献,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系统总结、研究新时代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过程、成果及其时代贡献,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建设农业强国,对于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新时代党在“三农”领域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不断成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理论化体系化、建设农业强国方略的提出与完善。党的“三农”理论创新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并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作出了时代贡献,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系统总结、研究新时代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过程、成果及其时代贡献,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建设农业强国,对于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新时代党在“三农”领域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不断成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理论化体系化、建设农业强国方略的提出与完善。党的“三农”理论创新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并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作出了时代贡献,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系统总结、研究新时代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过程、成果及其时代贡献,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建设农业强国,对于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正图 朱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既然如此,这一重大贡献到底是哪些?本文试图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视域中探索这个问题。本文认为,消除中国的绝对贫困、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样本、积极参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事业是新时代中国精准扶贫实践的重大贡献;新时代我国脱贫攻坚战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既是对西方反贫困理论的颠覆,也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新视域。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 精准扶贫 重大贡献 理论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宇文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扎实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实践应用,需要坚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思用贯通和知信行合一,需要把思想与实际、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亚平 费荣荣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充分肯定了新时代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改革和创新,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宏观经济治理指明了方向。本文结合《决议》精神,系统梳理了新时代以来我国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的重大创新,将其归纳为调控理念、调控模式、调控主线、调控定位、调控导向、调控视角和调控工具等七个方面的创新;并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以来我国宏观调控创新的理论贡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领会《决议》精神,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孙智君 范嘉旭 吴传清 李萌
习近平在英明提领和把握中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和回答共同富裕这一时代课题,从经济学、伦理学等视野推进共同富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共同富裕既是经济创新,也是新时代中国式文化与伦理创新。生产层面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高质量良性循环,铸就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分配层面基于经济伦理、劳动伦理和政治伦理设计科学合理的基础分配制度;在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过程中,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等问题,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尹平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客观地总结了我国审计工作26年来的发展经验,科学地凝练了国内外审计理论研究成果,对我国国家审计发展做了系统探究和深入思考,对国家审计在经济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作出了全新的诠释,对于指导我国审计事业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在新的历史阶段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尹平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免疫系统"理论是对我国国家审计发展的系统探究和深入思考,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影响深远。它准确回答了国家审计发展中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理论体系作出了显著贡献;同时该理论科学定义了国家审计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审计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审计理论创新、审计人才创新、审计内容创新、审计方法创新和审计管理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牵引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廖敏伶 李明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三农”理论创新具有科学深邃、系统完备的逻辑理路。一是理论逻辑,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三农”问题基本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二是文化逻辑,在于对中华农耕文化的转化与创新;三是历史逻辑,在于对中国及世界现代化历史的反思与借鉴;四是现实逻辑,在于对“新三农”问题的化解和回应;五是实践逻辑,在于对“三农”实践创新的指引和领航。通过以上“五重逻辑”审视习近平“三农”理论创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增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自觉自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治东 黄明元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注重引领和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基于价值观念引导内在机理,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有三重维度:立足“五大范畴”,深入把握思政课改革创新理路;深化“四大体系”,明确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进路;实施“三项融合”,积极拓展思政课改革创新思路。
关键词:
思政课 改革创新 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现代化可以说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十九大明确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十九大提出的现代化的中国方案隐含着新时代现代化理论的一系列重大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贾新华
文章指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进而剖析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路径: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内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制度保障;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全面领导。
关键词:
新时代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芳
自国家教育部门将思政理论课程地位提升至专业教育学科以来,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专家与学者对思政理论课程进行了全面且深入地研究,并从中获得颇多学术研究成果,对各高等院校推动思政理论课教学在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有机渗透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深究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实践是时代发展必然趋势。对此,笔者将结合李雅茹主编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分析当今社会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所提的全新优化改革发展要求,思考如何促进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实践,以助力强化思政理论课整体教学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保平 付雅梅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社会逐渐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探索、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以及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三个发展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其中,理论创新体现在以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改变确立了阶段性主题,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精髓的现代化理念,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实质的现代化制度创新,以"中国梦"为线索的现代化蓝图的升华。实践创新体现在从外向经济到双向驱动的开放现代化之路,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绿色现代化之路,着眼短期发展和长期趋势的创新现代化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现代化之路,以消除不平衡为目标的协调现代化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