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4)
2023(8326)
2022(6997)
2021(6165)
2020(4985)
2019(10869)
2018(10874)
2017(19992)
2016(10906)
2015(12299)
2014(12689)
2013(12466)
2012(11937)
2011(11242)
2010(11594)
2009(10782)
2008(10241)
2007(9396)
2006(8735)
2005(8000)
作者
(34883)
(29294)
(29087)
(27983)
(18472)
(13632)
(13127)
(11441)
(11066)
(10423)
(10178)
(9781)
(9616)
(9541)
(9318)
(8993)
(8574)
(8381)
(8340)
(8005)
(7613)
(7234)
(7199)
(6769)
(6615)
(6485)
(6407)
(6191)
(6064)
(5849)
学科
(71101)
经济(71044)
管理(29076)
地方(22579)
(22231)
方法(18137)
(17008)
企业(17008)
(15891)
地方经济(15309)
中国(15242)
数学(15215)
数学方法(15117)
(14462)
业经(14267)
环境(13075)
产业(11730)
(10350)
(9778)
农业(9752)
(8827)
(8807)
(8790)
金融(8782)
理论(8542)
(8500)
经济学(8496)
生态(8133)
资源(7893)
(7735)
机构
学院(168075)
大学(164998)
(78671)
经济(77119)
研究(67913)
管理(57597)
中国(49003)
理学(48129)
理学院(47469)
管理学(46669)
管理学院(46357)
科学(41273)
(36204)
(35483)
(32732)
研究所(32232)
(29826)
中心(29053)
(27307)
财经(25244)
经济学(25048)
(24876)
业大(24651)
北京(23378)
农业(23002)
(22812)
师范(22561)
(22532)
经济学院(22153)
(21401)
基金
项目(108808)
科学(84551)
研究(79910)
基金(76095)
(67549)
国家(67045)
科学基金(55509)
社会(51719)
社会科(49047)
社会科学(49039)
(44325)
基金项目(39862)
(36583)
教育(34032)
自然(33345)
自然科(32328)
自然科学(32316)
自然科学基金(31681)
编号(31108)
资助(30564)
(27596)
重点(25459)
成果(25109)
课题(23489)
发展(22693)
(22497)
(22392)
(22343)
国家社会(21857)
创新(21034)
期刊
(102051)
经济(102051)
研究(54662)
中国(37805)
(27714)
学报(27520)
科学(25480)
(24000)
管理(23331)
大学(20183)
学学(19375)
农业(18602)
经济研究(16849)
教育(16476)
业经(15619)
技术(15331)
(14348)
金融(14348)
财经(13513)
问题(13105)
(12095)
技术经济(9823)
(9714)
资源(9089)
(8748)
统计(8700)
世界(8635)
经济问题(8602)
商业(8117)
现代(8087)
共检索到270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文东  
绿色化、生态化是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是形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实现成渝经济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内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邓丽  赵达  
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包括重庆市的万州、涪陵等31个区县,以及四川省的成都、德阳、绵阳等15个市,区域面积20.6万平方公里。"一五"、"二五"、"三线"建设后,成都成为西南"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继琼  
采用豪斯道夫(Hausdorff)分维模式,利用2002和2003年成渝经济区各等级城市非农业人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等6个指标对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的分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较为分散。除第一产业外,经济区内各城市在非农业人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等级差异。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完善和优化成渝经济区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振明  
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支撑作用的关键。成渝经济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重要环节,转变发展思路,加快完善成渝经济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长期以来,在供给约束的战略背景下,成渝经济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以规模扩张为主题、以要素投入为驱动力,存在发展绩效与发展目标相偏离、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发展思路应由"优先发展"向"平衡发展"转变,在时序、结构、资源环境和制度环境等多个方面实现更高水平的综合协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钟海燕  
应用城市体系位序规模模型,采集1998—2012年面板数据对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显示: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属于双核首位分布型,成都和重庆双核与其他城市的规模差距不断拉大,城市体系出现断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实力偏弱,属于城市群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城市集聚发展时期,扩散效应不明显。提出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优化要以高位序城市为核心发展各种形态的城市群体,引导成渝整合构建成渝城市群;促进城市规模晋级,弥补特大城市缺口和大城市的薄弱环节;积极发展区域性中心城镇,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镇集中;建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等级完整合理的长江上游现代化城市体系,并构建一个更加繁荣、和谐的成渝城市群。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瑞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已形成了"三大增长极",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京津冀经济圈,无论从经济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还是从产业规模、利用外资总额来说,上述三个经济区被认为是产业集聚效应发挥最好、周边经济带动能力最强的三大经济区。这意味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成渝经济区的建立成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代芬  
[目的]区域经济发展反映经济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规划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先构建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再采用层析分析法确定权重,结合线性加权和函数计算生态农业评价指数,通过相关分析法分析生态农业各个指标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最终确定生态农业对成渝经济区经济的影响程度。[结果]生态农业指标中评价指数大于0.9是森林覆盖率,介于0.8~0.7的包括投入产出比、土地生产率、农业科技贡献率、万人拥有的科技人员、劳动生产率、化肥施用量。且生态农业中各个指标与GDP都正相关,其中森林覆盖率、人均收入增长率、农业科技贡献率和万人拥有的科技人员与GDP显著相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最大。[结论]成渝经济区经济受生态农业的影响,进一步选取更多生态农业相关因素,对于全面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的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江琴  
通过对GDP和能源消费的历史数据分析出成渝经济区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并预测了2009~2020年成渝经济区的GDP、能耗、CO2排放、森林固碳量等,得出走低碳经济是成渝经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未来,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金成  
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但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同时,由于生态脆弱地区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其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要求,加快长江上游有条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论对促进长江全流域及区域协调发展,还是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区域发展格局看,长江上游经济区是成渝经济区的外延扩展,而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区的支撑,长江上游经济区区域合作的主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海霞  
成渝经济区城乡产业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成渝经济区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富集区,适合资源加工业和后续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发展。目前,成渝经济区已进入工业化中前期阶段,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分布特征。成渝经济区工业集中度高,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全国40个工业大类中,成渝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嘉宁  
对成渝经济区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绩效的测算及其收敛性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绩效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另外,新兴产业科技发展不平衡,而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在科学规划、资源共享与政策支持等方面,促进成渝经济区科技政策绩效的提升及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晓波  孙继琼  
成渝经济区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成都、重庆两个特大中心城市,在没有次一级的中心城市支撑下,造成了对本区域的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的"虹汲效应",内江、自贡等成渝经济区的中部地带发展陷入了"塌陷"的境地。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方向是推行"多极多点"发展战略。由于内江、自贡等城市之间独特的条件和基础,推动内自一体化发展成为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首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涂晓玲  
低碳产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本文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产业体系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低碳产业的经验和启示的基础上,论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产业体系构建的最优路径,以期为制定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寒冰  胡煜晖  王恕立  
区域经济的核心是主导产业,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则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本文针对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生态农业为主的主导产业现状,重点从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方面阐述了主导产业成长的政策体系,分别提出了实行活力型、动力型、竞争力型、潜力型和压力型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推进技术标准化建设和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的技术政策,实施基础类产业、技术与创新类产业和生态农业与低碳产业等的财税政策,以及做大做强南昌区域金融中心、加大金融机构和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培养和发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金融政策,力图为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建升  冉建宇  
本文通过构建衡量区域差距的指标体系,利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和成渝经济区共计63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成渝经济区与三大经济区的差距。研究表明,成渝经济区与三大经济区相比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经济总量低、消费能力低、对外开放度和公共服务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经营效率低以及环保水平差也是构成差距的重要因素,而科教水平和工业发展等因素影响不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