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45)
- 2023(9712)
- 2022(8167)
- 2021(7619)
- 2020(6223)
- 2019(14485)
- 2018(14324)
- 2017(25599)
- 2016(15181)
- 2015(17600)
- 2014(17763)
- 2013(16453)
- 2012(15473)
- 2011(14313)
- 2010(14663)
- 2009(12789)
- 2008(12309)
- 2007(10903)
- 2006(9896)
- 2005(9048)
- 学科
- 济(60540)
- 经济(60493)
- 管理(33227)
- 业(30837)
- 中国(23391)
- 企(22466)
- 企业(22466)
- 方法(21536)
- 地方(20730)
- 数学(19194)
- 数学方法(18762)
- 农(17944)
- 业经(13696)
- 教育(13610)
- 理论(13109)
- 农业(12463)
- 地方经济(11167)
- 学(10688)
- 发(10671)
- 教学(10363)
- 技术(10207)
- 环境(9568)
- 融(9553)
- 金融(9551)
- 银(9179)
- 银行(9162)
- 贸(9085)
- 贸易(9073)
- 行(8985)
- 财(8836)
- 机构
- 学院(198563)
- 大学(195871)
- 研究(72307)
- 济(71644)
- 经济(69685)
- 管理(67633)
- 理学(57206)
- 理学院(56334)
- 管理学(54679)
- 管理学院(54304)
- 中国(51011)
- 科学(45312)
- 京(44356)
- 所(36977)
- 范(35044)
- 师范(34753)
- 农(33771)
- 研究所(33404)
- 江(33244)
- 中心(32517)
- 财(31536)
- 业大(29249)
- 北京(28936)
- 技术(28615)
- 教育(27644)
- 师范大学(27425)
- 州(27130)
- 院(26609)
- 农业(26029)
- 职业(24489)
- 基金
- 项目(128483)
- 研究(101075)
- 科学(100760)
- 基金(85622)
- 家(73382)
- 国家(72578)
- 科学基金(61546)
- 社会(59101)
- 省(55915)
- 社会科(55624)
- 社会科学(55611)
- 教育(52744)
- 划(47009)
- 编号(44891)
- 基金项目(44841)
- 自然(38298)
- 自然科(37388)
- 自然科学(37384)
- 成果(37255)
- 自然科学基金(36604)
- 资助(35427)
- 课题(35162)
- 发(33705)
- 重点(30124)
- 年(29579)
- 部(27726)
- 创(27352)
- 发展(27057)
- 规划(26904)
- 展(26567)
- 期刊
- 济(87793)
- 经济(87793)
- 研究(64313)
- 中国(56146)
- 教育(51652)
- 农(32243)
- 学报(29184)
- 科学(26929)
- 管理(26156)
- 技术(25058)
- 大学(23392)
- 财(22810)
- 农业(22804)
- 学学(20185)
- 职业(17856)
- 融(17581)
- 金融(17581)
- 业经(16122)
- 经济研究(13371)
- 业(12588)
- 图书(12197)
- 坛(12024)
- 论坛(12024)
- 技术教育(11969)
- 职业技术(11969)
- 职业技术教育(11969)
- 财经(11273)
- 问题(11254)
- 发(11230)
- 资源(10401)
共检索到322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殷成志
复合型人才是集多门理论知识、技能为一体,并且拥有跨学科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的多功能人才,高校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将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的发展。文章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途径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复合型人才 大学生 职业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万云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同德语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并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这为德语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德语本科专业学生相对"过剩"的现象。文章对中国矿业大学德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跟踪调查,就德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就业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德语教学基本思想,探讨了德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德语专业 复合型人才 教学改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蔚 贺晓琳
本文从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应用导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逻辑起点入手,解析应用导向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英语基本技能的系统化训练、英语文化内涵的系统化拓展、综合素质能力的系统化提升、面向就业创业的一体化培养等基本特征,提出了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策举措。主要包括重构应用导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专业课程体系、立体化培养体系、能力递进的培养实施体系和双师型教学团队等,以期对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转型发展有所裨益。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项男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社会经济发展急需"俄语+"复合型人才。当下的俄语人才培养存在语言知识运用能力不强、第二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精准、口语表述能力较低、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通过"俄语+专业"学习意识培养、校本教材编写、"互联网+"俄语教学模式、"学生中心"高效课堂、实习基地建立等途径,能够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复合型 俄语 人才培养 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宗仁
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是高校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甄别第二学士学位的内涵并分析其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是引导我国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持续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文章探讨第二学士学位的内涵,回顾我国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的发展历程,剖析其发展状况,提出促进我国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第二学士学位 复合型人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朝晖
高校需要主动适应全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全球高等教育发展思潮,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树立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有机结合。进一步创新全员育人的培养模式,推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交叉培养、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进一步构建全过程的教育生态圈,加强课程教学、校内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4个课堂的协同培养。进一步打造全方位的教学新体验,深化课堂教育、慕课教学、移动学习、网络平台创新互动。充分调动人和组织的积极性,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一流的本科教育、卓越的研究生教育与特色的继续教育建设,从而持续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力和质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兰霞 钱金花 孙新波 贾建锋
随着具有学科交叉、知识融合和技术集成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各界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各高校陆续开展了一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但效果不甚理想,迫切需要探寻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在简要界定复合型人才的基础上,结合东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依据科莫斯教授等的PBL模型,对东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重新设计,以期在推进东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进程的同时,为其它高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栗玖玲
为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既有专业领域内的精深知识、又有良好的外语表达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大学英语教学有必要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种种弊端,借鉴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建立一种新的能力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应用性、复合性。
关键词:
复合型外语人才 区域经济 教学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一丁
当前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于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要。文章提出通过重视听力、口语练习,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在校园文化中植入独特的英语文化交流氛围三种途径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通过学分制、双学位等课程改革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社会实践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校内校外双重评估机制。
关键词:
英语 复合型人才 培养策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孟磊
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法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的交叉和跨界的知识优势、能力优势和思维优势是新文科建设和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针对我国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存在专业间学科壁垒难以打破、专业复合程度不深、双学位存在考研与就业政策障碍和学制、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理工类高校要发挥法学与特色学科深度交叉优势、推广"双学位双证"培养模式、推动法学双学位与二学位招生与培养并轨、鼓励在国家急需的领域设置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博士点、借鉴"四跨"培养模式、探索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新机制的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梅春才
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是当今共同关注的课题。高师外语专业作为培养外语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养人才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只有从本专业实际出发,大胆探索,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充分重视第二课堂活动才能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师 外语专业 复合型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志红
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策略要以知识的复合、能力的复合和思维的复合为出发点,从多素质、大专业、大课程的角度探索人才培养思路,通过教与学、学与行、思与谋的有机结合,为公安实战部门输送满足现代动态警务模式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公安院校 复合型人才 培养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云助
地方高校要针对过于专业化取向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根据"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的人才培养基本原则,合理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践取向的综合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型。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屈凤杰
文章对地方高校复合型生物科学专业建设方案进行了研究。该方案通过对复合型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的修订,对课程体系的建设,对实验室与实训实习平台的建设以及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进行改革,以加强专业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培养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复合型本科人才。
关键词:
生物科学专业 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辉
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我国对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外语+专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要求。外语院校、综合性大学和各类专业性较强的院校都根据自己的特色,转变教育理念,开展了强化专业特色、拓展专业方向、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创新人才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我国的外语教育目前存在着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建设、专业结构、学生比例等方面的问题,借鉴国外教育经验,我国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外语人才中必须以人为本,走大众化推广、精英化培养、特色化办学、国际化比较的道路。
关键词:
外语教学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