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38)
- 2023(5163)
- 2022(4048)
- 2021(3392)
- 2020(2643)
- 2019(5651)
- 2018(5215)
- 2017(9587)
- 2016(5200)
- 2015(5842)
- 2014(5947)
- 2013(5921)
- 2012(5727)
- 2011(5004)
- 2010(5171)
- 2009(4519)
- 2008(4508)
- 2007(4528)
- 2006(3862)
- 2005(3190)
- 学科
- 济(26817)
- 经济(26803)
- 管理(15681)
- 业(14439)
- 企(11524)
- 企业(11524)
- 地方(9972)
- 产业(9119)
- 中国(8868)
- 业经(8791)
- 农(8416)
- 方法(7177)
- 农业(5668)
- 技术(5624)
- 地方经济(5545)
- 数学(5524)
- 数学方法(5496)
- 结构(5138)
- 财(4741)
- 发(4312)
- 制(4197)
- 环境(4116)
- 和(3847)
- 理论(3739)
- 产业结构(3678)
- 教育(3552)
- 贸(3421)
- 贸易(3411)
- 信息(3393)
- 易(3260)
- 机构
- 学院(73463)
- 大学(71046)
- 济(32676)
- 经济(32012)
- 管理(28480)
- 研究(25552)
- 理学(23827)
- 理学院(23596)
- 管理学(23334)
- 管理学院(23198)
- 中国(18774)
- 京(15632)
- 财(14386)
- 科学(13982)
- 江(12888)
- 中心(12143)
- 所(11580)
- 农(10787)
- 财经(10576)
- 州(10177)
- 研究所(10172)
- 院(10145)
- 范(10031)
- 师范(9945)
- 北京(9912)
- 业大(9893)
- 经济学(9859)
- 经(9481)
- 技术(9219)
- 省(9078)
- 基金
- 项目(49057)
- 研究(40167)
- 科学(39066)
- 基金(33045)
- 家(27933)
- 国家(27708)
- 社会(25835)
- 社会科(24614)
- 社会科学(24612)
- 科学基金(24145)
- 省(21396)
- 教育(17917)
- 基金项目(17292)
- 编号(16656)
- 划(16645)
- 成果(13373)
- 发(13260)
- 自然(13199)
- 自然科(12817)
- 自然科学(12817)
- 课题(12707)
- 自然科学基金(12605)
- 资助(12381)
- 发展(11508)
- 重点(11447)
- 展(11298)
- 创(10966)
- 国家社会(10647)
- 年(10309)
- 部(10265)
共检索到121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姜江
近年来,在产业区域政策引导下,各地或顺势而为或因势利导,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成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的有力支撑。但也要看到,部分集群大而不强、发展遇到困难导致转型停滞不前甚至集群有名无实的情况也比较突出,有关问题亟待解决。为此,要按照分类施策、因业施策、顺势而生的思路,牢牢把握国家产业政策的转型方向和产业区域政策的调整重点,确保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力“三维度立体提升”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业安全等总体目标衔接,科学判断产业集群所处生命发展周期阶段性特点,客观诊断集群主导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所急需的要素支撑和“卡点”疏通需求,正确评估前期产业集群扶持政策经验和不足,创新综合并用各类政策工具,集中多方资源聚力集群主导产业率先实现质量引领力提升,确保政策发力顺应产业集群发展客观规律、顺应产业演进科学周期、顺应市场主体自主选择意愿。以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力提升为支点,培育以质量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新优势,夯实质量强国建设根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钟秉林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强化办学主体地位,推进高校内涵发展和质量建设。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办学主体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竞争意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教育规模急剧扩大,普及程度不断提高。201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升至37.5%,高考录取率超过75%,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559万人,入学机会已不再是稀缺教育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亚斌 谢岳峰 王振国 秦梦舟
本文基于企业的微观数据,重新修正了贸易强国指数,量化检验了人工智能对中国贸易强国建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为中国贸易强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且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和考虑工具变量后的检验仍然显著。人工智能给中国贸易强国建设带来的推动作用,目前主要集中在非国有企业;而在具有良好劳动保护机制的国有企业中,人工智能对贸易强国建设的促进效应会有所减弱。进一步考虑金融危机冲击时发现,人工智能可以部分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中国贸易强国建设。人工智能主要通过两条机制促进中国贸易强国建设:一是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巩固传统外贸优势;二是通过促进探索性技术创新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贸易强国 全球价值链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丽 梁鹏
贸易强国一定是产业强国,贸易发展加速产业发展。中国建设贸易强国,要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政策引导,通过统筹国内外和境内外商品市场、统筹境内外服务市场、统筹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促进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境内外经贸规则有序对接、促进跨国经营市场主体发展壮大、促进内外贸监管方式有机衔接,推动内外贸市场高质量融合发展;要努力构建自主贸易体系,掌握贸易的主导权、渠道的控制权、商品的定价权和市场的话语权;要跳出低附加值层面,让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要打造一流的贸易企业尤其是内贸外贸融合发展的一流企业;要有理论支撑。打造贸易强国,离不开流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实现流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解决好去中间化和再中间化的问题,加快发展物流业。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要更加重视扩大内需,以创造消费者价值为核心重构零售业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赖德胜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3)。这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新的路径,也为教育强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把“蛋糕”做得更大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这要求有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做基础,人均收入要达到较高水平,实现更加富裕。通俗地说,就是要把“蛋糕”做得更大。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潘道红 黄本蓉
近年来,南京市鼓楼区把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新出台的有关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文件作为首要任务,围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方向,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本文重点介绍了2015年南京市鼓楼区的就业创业工作概况,从就业岗位开发,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提升、鼓励和扶持自主创业、统筹推进困难群体就业以及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作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
就业 创业 职业培训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晓燕
物流技能大赛是对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建设水平和办学成果的衡量与检验。在总结分析物流技能大赛的特点与趋势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物流技能大赛对推动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物流技能大赛 物流专业建设 引领与促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毛蕴诗 梁永宽
本文通过分析行业边界模糊理论,阐述了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趋势;结合文化产业的特点,阐述了以文化产业转换经营机制为基础,借鉴产业融合的经验,调整政府产业政策,借助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产业的推动作用,拓宽文化传播途径,加快文化传播速度,提升文化价值,将使文化产业获得飞跃发展。同时还通过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凸显其他产业的核心价值,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提高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产业融合 产业政策
[期刊] 求索
[作者]
吴雄周
农村高质量防贫在防贫组织上更加注重"自组织"性,在防贫动力上更加注重内生性,在防贫手段上更加注重持续性。韧性农户具有自主性强、适应性强、稳定性高和灵活性强等特征。农户韧性能力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三个方面的能力要素,其中,经济韧性能力包括就业渠道拓展能力和收入来源挖掘能力;社会韧性能力包括社会网络缔结能力和社会信息共享能力;文化韧性能力包括贫困思想破除能力和环境变化学习能力。农户韧性能力促进农村高质量防贫的实现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冗余机制、竞合机制和调整机制。从精准防贫现实情况看,推动高质量防贫需要从提高创业能力、增收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快提升农户韧性能力。
关键词:
韧性农户 韧性能力 高质量防贫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传忠 疏爽 李泽浩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算法+算力”占据价值链高端,成为推动创新范式变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入手,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历史地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基础,从“生产要素—组织形态—产业体系—技术创新”四个维度揭示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在信息化、数智化生产条件下因科学技术持续突破创新和产业不断升级发展所衍生的新形式和新质态,其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广泛的渗透性、高效的提质性、明显的动态性和显著的融合性。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提升生产要素质量,催生新型生产组织形态,实现核心主导产业、交叉融合产业、潜在关联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之间的互联互动,并赋能创新生态系统,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应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使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茂兴 薛见寒
新质生产力是以突破性技术创新为主导,以生产要素优化升级为重要抓手,重塑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以人类推动生产力变革的历史进程为鉴,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发展生产力的百年实践,不仅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发展逻辑、战略逻辑、辩证逻辑、价值逻辑层面具有高度的逻辑一致性,而且以新技术业态、新产业组织、新生产方式催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代表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突破的生产力发展趋势,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征程上,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持续健全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高水平开放,以高水平生产力跃升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林生
产业集群是近年来特别受到关注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创新网络,产业集群有利于知识扩散、企业合作、创新人才的聚集及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我国目前许多区域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产业集群,但存在集群以中小型的非公有企业为主,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强,产业聚集基地的创新体系不健全,各地创新能力不平衡等问题;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政策措施。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域 创新体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呼倩 吴群锋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经济科学》编辑部于2021年11月13日举办第二届"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共同探讨新时代如何凝聚中国经济学界共识和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学期刊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论坛汇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122家重要期刊的136位主编、社长和编辑部负责人,围绕经济学期刊如何促进和引领理论创新、如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如何推动中外学术交流、如何支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主题展开讨论,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将其中部分精彩发言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启迪
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刘延东同志强调要"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袁贵仁同志提出,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的关键词、核心词是"落实"。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当前教育系统的紧迫任务,提高教育质量需要各方面齐心协力和积极行动。在"建立健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喻建新 林贻鹏 卓轶常 章明华
强化自身建设促进联社发展喻建新,林贻鹏,卓轶常,章明华余杭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于88年1月,建社七年多来,该联社以服务于基层信用社为宗旨,强化联社自身建设,促进了业务的发展,至今年6月末,各项存款24.50亿元,比建社前2.39亿,增长10.25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