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24)
2023(8566)
2022(7192)
2021(6518)
2020(5563)
2019(12314)
2018(11858)
2017(23278)
2016(12066)
2015(13361)
2014(13190)
2013(12808)
2012(11610)
2011(10384)
2010(10775)
2009(10773)
2008(9819)
2007(8877)
2006(7997)
2005(7620)
作者
(32190)
(27173)
(26732)
(25669)
(17031)
(12939)
(12199)
(10455)
(10106)
(9587)
(9241)
(9075)
(8650)
(8602)
(8479)
(8386)
(7954)
(7878)
(7761)
(7592)
(6850)
(6485)
(6393)
(6196)
(6178)
(6138)
(5888)
(5888)
(5348)
(5260)
学科
管理(44618)
(43903)
(42551)
经济(42467)
(37643)
企业(37643)
(26654)
金融(26652)
(24640)
银行(24633)
(23819)
(19870)
中国(18809)
(18509)
方法(16762)
数学(14653)
数学方法(14487)
(14132)
(14001)
财务(13964)
财务管理(13935)
企业财务(13366)
业经(12119)
(11991)
中国金融(11068)
体制(10304)
农业(9774)
地方(9168)
(8492)
制度(8461)
机构
学院(167245)
大学(166465)
(73352)
经济(71875)
管理(66213)
理学(56204)
理学院(55712)
管理学(55014)
管理学院(54704)
研究(52472)
中国(50342)
(40809)
(33339)
财经(31196)
(28222)
科学(27301)
中心(27291)
(25606)
(25051)
(24876)
经济学(23469)
财经大学(23316)
(21969)
研究所(21788)
业大(21698)
(21384)
银行(21222)
经济学院(21162)
金融(20961)
北京(20759)
基金
项目(106894)
科学(85671)
研究(80861)
基金(80453)
(68464)
国家(67910)
科学基金(59880)
社会(54410)
社会科(51816)
社会科学(51803)
基金项目(42231)
(40881)
自然(36708)
教育(36228)
自然科(35860)
自然科学(35854)
自然科学基金(35281)
(33518)
编号(32941)
资助(32314)
成果(27453)
(27341)
(24390)
重点(23730)
国家社会(23448)
(23073)
(22171)
(22113)
教育部(21823)
创新(21713)
期刊
(80628)
经济(80628)
研究(52627)
(36638)
金融(36638)
中国(36045)
(34436)
管理(25617)
(23645)
学报(22022)
科学(21204)
大学(18304)
学学(17507)
财经(16401)
农业(14153)
(13920)
教育(13285)
业经(12997)
技术(12943)
经济研究(12454)
问题(10220)
理论(9393)
财会(9201)
(8480)
实践(8427)
(8427)
会计(7967)
国际(7867)
(7739)
技术经济(7497)
共检索到264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晓恩  
本文主要阐述了打击逃废债、维护金融债权的现实意义很强的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现今企业逃废债严重的基本情况 ,列举了企业通过破产、租赁等方式逃废债的主要类型 ,剖析企业大量逃废债的形成原因 ,最后作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止和打击企业逃废债的有力措施。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何伟武  符一帆  
一、逃废债的主要手段 (一)利用改制机会逃废债。由于历史等原因,一部分企业长期存在信用意识差的问题,对于银行贷款“敢借、敢用、敢不还”的思想在部分企业中存在,加上信用环境恶化,扭曲了银企之间的信用关系,导致一部分企业出于各种利益考虑,利用各种兼并、承包、破产、改制等机会逃废银行债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锋  
做好维护金融债权工作是当前一个重要而棘手的问题。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维权工作遇到的障碍和困难,并对做好维权工作从维权理念、法规、机制、平台、合力和方式六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纪文  任智勇  
黎川县是江西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七个试点县之一,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但笔者调查发现,试点县林权制度改革给金融债权维护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分析认为,贷款期限短和林木生长周期长的矛盾突出,林权抵押登记虚设,林业部门的现实困境以及林业生态工程的政策性强,都是导致金融债权维护难的主要原因。对此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罗光协  阙方平  向圣俊  朱华  景宏  
国企在改制过程中逃废银行债务问题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难题 ,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支持企业改制与维护金融债权的统一性 ,并从经济学角度对企业改制逃废债行为进行了分析 ,认为逃废债是企业产权明晰化内在要求的必然体现 ,是企业权衡改制成本与收益后作出的一种利己选择 ,也是企业、银行、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多方博弈的结果。为此提出了实现二者兼容性的对策与思路。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玉敏  
按照国家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统一安排,2008年12月22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明确了取消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相关政策,逐步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如何做好金融债权的维护和地方公路建设工作,笔者就此进行了调研思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永良  石金华  
为防止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以损害公司和债权人利益,各国纷纷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对公司人格独 立制度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加以修正和补充,对公司的独立人格不予以考虑,直接追究股东的个人责任,以平衡公司与股 东的权利和股东与债权人的风险,这便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作者认为,我国引入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有利于金融债权 的保护,必须从立法和司法实践两方面尝试和完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从而抑制社会信用缺失现象进一步蔓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廉士昌  杨学道  赵成良  
企业改制对金融债权管理的影响及对策廉士昌杨学道赵成良一、企业改制对金融债权管理的影响及金融债权管理中的问题企业改制是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步骤,它对于搞活搞好国有、集体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国的现实国情所决定,各种所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艳慧  
金融债权人委员会制度(以下简称"金融债委会制度")实施以来,对化解企业债务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受制于金融债委会制度的法治保障水平不高的现实,金融债委会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实现金融债委会制度的法治化,通过立法明确金融债委会的法律地位、工作原则、运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沈筱曼  黄清  吴筠  边宏琪  吴细保  罗贺飞  
4月10日,人民银行召开党委会和司局级党员干部会议。会议强调,今后一段时期,各级人民银行要认真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以纠正和打击逃废银行债务为重点,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社会信用秩序,切实维护金融债权。在此之前,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银行监管处在认真做好监管工作的同时,积极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刊发的是该处课题组在对某市逃废债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后撰写的调查报告,反映了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的种种表现,并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值得一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永山  徐有林  刘青云  陈波  
对加强企业改制中金融债权管理的思考王永山徐有林刘青云陈波1997年,湖北省十堰市被国务院纳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对此,市委、市政府为加快企业改革步伐,促进企业改革健康顺利的进行,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小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这对农行加...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龚家慧  
依据我国《企业破产法》,对企业拯救主要采取重组与和解两种方式。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具有较高拯救价值的企业实现重组或和解的效果不够理想,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企业在破产处置过程中长时间的停业加剧了资产贬损和资源浪费,从而使得破产企业错失重生的有利窗口期。为此,应当高度重视企业破产处置过程中的继续生产经营问题,通过维持破产企业有效资产的持续运营来促使企业的整体价值提升,达到资产保值、职工稳定、收益增加和企业重生的目的。目前,破产企业的继续生产经营并未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应用,还面临着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和制度缺陷的限制,主要表现为理念尚未确立、债务主体怠于拯救、权利主体利益对峙、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综合服务保障缺位。针对上述制约因素,一是要树立和强化企业"破产不停产"的理念,不能简单地从企业角度看待破产,而是应当将其视为一种金融现象进行分析并有效应对,以化解金融债权风险;二是要优化企业"破产不停产"的制度架构,完善破产企业金融风险控制机制,建立债务人申请破产义务制度,健全企业集团破产集中管辖制度;三是要培育和发展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确保综合评估的中立性和科学性,将综合评估报告作为法院判定破产企业继续生产经营的主要依据,以避免决策失误令债权人利益受损和新矛盾出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