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16)
- 2023(5342)
- 2022(4352)
- 2021(4049)
- 2020(3401)
- 2019(7894)
- 2018(8022)
- 2017(16025)
- 2016(8555)
- 2015(10034)
- 2014(9969)
- 2013(9992)
- 2012(9811)
- 2011(9121)
- 2010(9447)
- 2009(9051)
- 2008(8871)
- 2007(8207)
- 2006(7546)
- 2005(7089)
- 学科
- 济(38817)
- 经济(38775)
- 业(25252)
- 管理(24497)
- 企(19972)
- 企业(19972)
- 中国(14484)
- 方法(14110)
- 数学(12019)
- 数学方法(11932)
- 贸(11562)
- 贸易(11555)
- 易(11383)
- 农(10238)
- 制(10180)
- 银(9402)
- 银行(9400)
- 财(9200)
- 行(9131)
- 业经(8917)
- 融(8704)
- 金融(8704)
- 地方(7645)
- 策(7135)
- 农业(6354)
- 体(6195)
- 技术(6041)
- 税(5884)
- 和(5813)
- 关系(5721)
- 机构
- 大学(129566)
- 学院(128697)
- 济(60669)
- 经济(59478)
- 管理(48229)
- 研究(45706)
- 理学(40089)
- 理学院(39683)
- 管理学(39338)
- 管理学院(39066)
- 中国(37118)
- 财(30425)
- 京(27907)
- 财经(23284)
- 科学(22466)
- 所(22441)
- 经(20950)
- 研究所(19639)
- 中心(19449)
- 江(19319)
- 经济学(18793)
- 北京(18647)
- 财经大学(17132)
- 经济学院(17078)
- 范(16849)
- 师范(16758)
- 院(16618)
- 州(15881)
- 农(14693)
- 贸(14677)
- 基金
- 项目(71225)
- 研究(57903)
- 科学(55969)
- 基金(51027)
- 家(42592)
- 国家(42252)
- 社会(36965)
- 科学基金(35305)
- 社会科(35174)
- 社会科学(35165)
- 教育(26588)
- 省(25842)
- 基金项目(25761)
- 编号(24945)
- 划(22551)
- 成果(22265)
- 资助(21131)
- 自然(19451)
- 自然科(18919)
- 自然科学(18913)
- 自然科学基金(18575)
- 课题(17584)
- 部(17090)
- 发(16816)
- 重点(16072)
- 性(15677)
- 项目编号(15578)
- 国家社会(15252)
- 教育部(15144)
- 创(14855)
共检索到213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瑾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在与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道路和战略的重要特点。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后引发的全球经济大调整、大变动、大变革,挑战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为谋求变革的各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这次由美欧发达国家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格局变革将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建
本文首先对实施28年之久的对外开放战略进行了评价,肯定了其对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其次根据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出现的新特点,提出了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的重点,即在经济发展方面,重点是通过不断扩大的出口规模,为国内的工业化建设换取必须的各类初级产品;在经济体制方面,重点是在2015年以前通过贸易顺差的扩大吸纳国内的过剩资本和生产能力,以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连续性与社会稳定。最后根据这些战略重点以及新战略面临的国际背景,分析了新时期战略实施的可行性,并提出了若干具体的战略目标。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毕吉耀
把握国际环境的变化趋势和中国发展大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扩大开放中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爱玲
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全国掀起了新的一轮对外开放的高潮,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范围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已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区——内地、沿边开放这样由南到北,由东本西、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鞍钢 熊义志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斌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物质保障,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总体规模大幅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目前占全球比重20%左右。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实力,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极大推动了我国现代化进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志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四个全面"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履行历史使命的重大战略布局。新时期,履行党的历史使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几个关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树伟
一、东部地区构建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东部地区根据自然地域空间和传统经济联系,可分为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经济相对发达,资源相对丰富,产业发展良好;但资源、环境承载力已经趋于饱和,面临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双重压力。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经济实力雄厚,对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卢中原 张小济 隆国强 夏斌 赵晋平 张承惠 张琦 张丽平 陈道富 胡江云 方晋 吕刚 许宏强
"十二五"时期是危机后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阶段。对中国而言,"十二五"时期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实现和平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战略机遇期中的黄金期,也是对外经济贸易摩擦与矛盾的凸显期。本文指出,我国要根据国际国内新形势与新要求,牢牢把握后危机时期的战略机遇,对对外开放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实现和平发展。对外开放战略将实现四个转变,即从以出口创汇为核心目标转变为以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目标,从追求外资外贸规模与速度转为讲求质量与效益,从以"引进来"为主转变为"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从制造业开放为主转变为制造业与服务业开放并...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德学 赵灿
中国加入WTO的对外开放更多地表现为适应型特征,而新时期全面开放战略呈现新的特征,对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带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等诸多领域的市场反应和微观主体效应。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以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实证检验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对异质性企业的差异影响。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对在生产率、规模、要素密集度、所有权性质方面不同的企业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高生产率企业、大规模企业、低劳动密集度企业以及国有企业获益更多;上述采用不同指标衡量企业异质性的检验结果最终都可归结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这表明在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背景下,全要素生产率是企业获益多寡的决定性因素;"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显著的基础设施联通效应、产能合作效应以及资源配置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章潇萌 杨宇菲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转型不应过度追求与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相一致的转型路径,对外开放带来的国际分工造成了当前发展中国家转型路径的多样性。本文在一个两国、三部门模型框架下,使用中、美两国数据,分析对外开放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路径的影响。文章发现,1992~2014年我国农业占比的下降主要来自国内因素驱动,而对外开放对解释这一时期内我国制造业占比的迅速增长和持续偏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是造成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转型路径区别于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趋势上看,对外开放效应的重要程度逐渐减弱,本国效应的重要程度逐渐增强,长期内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仍需立足内需。
关键词:
对外开放 结构转型 特征事实 比较优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储祥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邵建春
对外开放是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格兰杰原因,两者存在协整关系。就经常项目而言,出口贸易有利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改善,而进口贸易则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平等,二者的净效应表现为对外贸易恶化了我国的收入分配。就资本金融项目而言,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减轻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而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则不利于本国的收入分配平等,两者的净效应为外商直接投资活动有益于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改善。人民币汇率上升导致了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加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侯杰
发展中国家政府为了应对大规模国际资本流动所引发的宏观经济不稳定的问题,都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本文在分析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内部因素基础上,选取1980~2009年期间我国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相关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1980~2009这30年的数据,结果发现,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最大,对此我国政府应该通过加强对外开放管理来避免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
关键词:
国际资本流动 政策 宏观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