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50)
- 2023(10728)
- 2022(8480)
- 2021(7508)
- 2020(6166)
- 2019(13934)
- 2018(13684)
- 2017(26426)
- 2016(14454)
- 2015(16119)
- 2014(15949)
- 2013(15203)
- 2012(13628)
- 2011(12136)
- 2010(12192)
- 2009(11371)
- 2008(11238)
- 2007(10412)
- 2006(9279)
- 2005(8815)
- 学科
- 济(59566)
- 经济(59482)
- 管理(46687)
- 业(42701)
- 企(34868)
- 企业(34868)
- 方法(24339)
- 数学(21360)
- 数学方法(21200)
- 农(17960)
- 中国(17848)
- 财(17561)
- 制(16743)
- 业经(15606)
- 体(12002)
- 农业(11377)
- 银(11019)
- 银行(10991)
- 融(10956)
- 金融(10954)
- 务(10630)
- 财务(10600)
- 财务管理(10577)
- 行(10519)
- 贸(10298)
- 贸易(10291)
- 企业财务(10125)
- 易(9998)
- 学(9881)
- 地方(9872)
- 机构
- 大学(207855)
- 学院(205773)
- 济(89786)
- 经济(88056)
- 管理(79137)
- 研究(69662)
- 理学(67735)
- 理学院(67047)
- 管理学(66016)
- 管理学院(65627)
- 中国(54542)
- 财(44810)
- 京(43461)
- 科学(39086)
- 财经(35079)
- 所(34100)
- 农(34030)
- 中心(32479)
- 经(31957)
- 江(31850)
- 研究所(30405)
- 业大(29465)
- 经济学(29027)
- 北京(26860)
- 农业(26453)
- 经济学院(26185)
- 财经大学(26167)
- 范(25116)
- 院(24878)
- 师范(24854)
- 基金
- 项目(136840)
- 科学(109648)
- 基金(102093)
- 研究(101377)
- 家(88736)
- 国家(88028)
- 科学基金(76368)
- 社会(67877)
- 社会科(64618)
- 社会科学(64602)
- 基金项目(53657)
- 省(51956)
- 自然(47270)
- 教育(46452)
- 自然科(46260)
- 自然科学(46250)
- 自然科学基金(45459)
- 划(43903)
- 编号(40437)
- 资助(40339)
- 成果(33273)
- 制(31222)
- 部(31216)
- 重点(30907)
- 国家社会(29633)
- 发(29014)
- 创(28953)
- 教育部(27436)
- 课题(27359)
- 创新(27231)
共检索到314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朱太辉
数据已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如何完善数据市场化配置机制,已成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核心是基于供应链和全生态视角,全面释放数据生产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卫民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机构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2022年12月,我国发布首份专门针对数据要素的基础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数据二十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江海生 孙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天勇
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方法有许多限定和暗含的条件,体现的是严格的市场经济标准,中国在政府支出与企业资本投入分配、资金供给竞争中性、人口迁徙和劳动力流动、土地要素配置、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和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等方面与假设条件存在较大偏差,实际是这些方面体制的扭曲。因此,可用这些市场经济假设条件“应有但没有,应有多少但没有那么多、或者比应有的多” 的还原逻辑,分析体制扭曲导致的产出损失,以及收入、消费与生产过剩的关系,将改革红利模糊的定性“猜测”变为量化测度。本文估算了理顺各项体制扭曲改革带来的经济增长潜能,以及2019—2035年形成国民产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环境需要的居民收入和消费应有的增速。研究发现,应当继续推进市民化的城市化,快速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满足八亿多农村居民和目前城镇非户籍居民对工业品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延长经济能够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工业化时间。以前20年人口增长影响后20年经济增长的定律看,如果不进行有关方面的改革,中国难以在2035年前跨越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而分低高力度不同方案进行配套改革,则可以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其中,获得经济增长潜能最大的改革,是还原土地要素市场交易配置和土地资本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江 陶成煦
[目的/意义]2024年1月,《“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正式印发。文章对其主要内容进行解读,旨在探讨政策制定的背后逻辑,明确政策的核心要义与具体导向,从而推动政策落实,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方法/过程]从乘数效应、保障支持、组织实施三大方面对政策主要内容进行阐释。[结果/结论]政策以各行业领域的实际需求为着眼点,以协同优化、复用增效、融合创新为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发挥的主要路径,同时保障数据要素流通的效率与安全,并最终通过多措并举来实现数据要素在各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瑞博 底晶 刘芸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面临着成本高企、运行效率亟待提升、发展空间不足三大现实挑战。数据要素是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大数据应用已有成功案例,但总体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数据的“关键要素”特性远未达到预期。目前仍然受制于权属不清、有效供给不足、有效需求偏弱、交易体系不健全、法规政策滞后等一系列瓶颈和痛点。激发数据要素的创新潜能,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解决数据确权难题、促进数据共享和市场流通,推动数据供给侧改革,培育数据驱动型企业,提升数据供给规模和质量,及时出台激励政策、积极培育市场需求,建立健全全国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
关键词:
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数据要素 数字经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毛振华 陈静
数据要素具有与传统生产要素不同的经济特征与传统生产要素相比,数据要素具有使用的非竞争性、价值差异性和强外部性、跨时空快速流动等新特征,这些特征使得数据要素可能对生产力的提升产生乘数效应。
关键词:
市场化配置 控制者 数据产权 数据生产者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青春 牛悦 徐慧
企业生产经营中通过提高数据要素利用水平提升投资效率的机制,有赖于利用数据要素激活冗余资源所发挥的中介作用以及企业自身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笔者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代理理论以及吸收能力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企业数据要素利用水平影响投资效率机制的研究模型,以国泰安数据库(CSMAR)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相关有效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企业数据要素利用水平与其投资效率之间的关联及其变化状况。检验结果证实:企业数据要素利用水平与其投资效率正相关;企业利用数据要素激活冗余资源对企业利用数据要素提高其投资效率具有中介作用;企业自身吸收能力正向调节企业利用数据要素激活冗余资源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尝试性地将资源基础理论、代理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拓展到实证检验企业数据要素利用水平与其投资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上,所揭示的关于企业数据要素利用水平影响投资效率机制之研究结论,将丰富有关数据要素、投资效率、冗余资源、企业吸收能力等方面的相关文献,有助于为企业利用数据要素提升投资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数据要素 投资效率 冗余资源 吸收能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尹西明 林镇阳 陈劲 赵蓉
数据要素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如何应用整体观和系统观理论构建数据要素价值化生态系统,成为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关键议题。针对数据要素价值化面临的理论与实践挑战,引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系统探究多元主体参与数据要素价值化过程的生态系统联动机制,深入剖析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动态过程机制,有助于深化数据要素价值化和市场化配置理论研究,为探索数据要素价值化过程中多元主体协同共创、优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强数据要素监管与治理、打造数字驱动型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激活数字创新生态活力与成效、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提供理论和决策启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胡向东 石自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依靠劳动力、资本、科技等要素的强有力支撑。当前,农业农村劳动力供给“量”“质”基础大,但城乡人才双向自由流动壁垒亟须加快破除;农业农村投资总体保持增长,但资本回报在工农城乡间的“剪刀差”问题依旧突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应用成效明显,但关键核心技术仍待突破、“数字鸿沟”仍需警惕。建议强化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制度建设,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加大乡村振兴资金投入,强化乡村振兴科技支撑,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稳定要素保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嘉友
本文对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现阶段高校教师的需求特点、目前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高校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因素、健全大学教师激励机制的途径等进行了研究,希望对高校管理工作者特别是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具体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激励机制 教学潜能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颂杨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维护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骨干力量。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以来,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纷纷开始了改革探索与实践,顺应国际潮流、立足中国国情,通过一系列脚踏实地、先行先试、真抓实干、稳步向前的措施,开启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篇章。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国资报告》杂志社共同编
关键词:
国企改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亚平 张会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形成了以东部地区为中心,中西部地区为外围的"中心——外围"结构。但自2006年以来,出现了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趋势。为解释这种集聚与扩散现象,本文在建立数理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类型的市场潜能和要素成本对产业集聚与扩散的作用,并利用2000~2010年全国43个城市面板数据和一阶差分GM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本地市场潜能、国外市场潜能对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集聚具有正向作用,周边市场潜能对产业集聚作用不明显;劳动力成本、工业地价和住宅地价对产业集聚起到离心力作用。另外,分组估计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工业地价和住宅地价的上升,中西部地区的周边市场潜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国群 李珮璘 徐金发
在简要介绍旅游集散中心及旅游潜在需求基础上,基于创新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旅游集散中心对旅游潜在需求的激活机制,指出旅游集散中心对潜在需求的影响与激活的机制是通过多种机制,借助于创新性旅游服务以及文化、理念、时尚等作用于潜在旅游消费需求的不同层面,从而激活旅游潜在需求。
关键词:
旅游集散中心 潜在需求 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国群 徐金发 李珮璘
文章在对潜在需求、商务模式及其创新简要回顾基础上,分析了商务模式创新内涵及类型,结合潜在需求结构层次性及影响因素,提出了服务业商务模式创新对潜在需求激活的一般性机制。并通过对旅游集散中心对旅游潜在需求的激活机制的系统分析,论证了服务业商务模式创新对潜在需求的一般性机制的适用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
潜在需求 商务模式 创新 旅游集散中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