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21)
2023(16138)
2022(13648)
2021(12823)
2020(10583)
2019(24712)
2018(24548)
2017(45509)
2016(25748)
2015(29410)
2014(30061)
2013(28664)
2012(26654)
2011(24057)
2010(24985)
2009(22986)
2008(22563)
2007(20554)
2006(18310)
2005(16984)
作者
(71037)
(58967)
(58774)
(56560)
(37419)
(28482)
(27311)
(22757)
(22646)
(21505)
(20130)
(19921)
(19042)
(18790)
(18610)
(18551)
(17959)
(17346)
(17320)
(17221)
(15034)
(14567)
(14372)
(13659)
(13548)
(13396)
(13379)
(13259)
(12039)
(11787)
学科
(93103)
经济(92976)
管理(71698)
(66324)
(55646)
企业(55646)
方法(38794)
中国(36360)
数学(33809)
数学方法(33408)
(31043)
(29771)
金融(29765)
(28556)
银行(28525)
(28228)
(27602)
(27462)
教育(23184)
业经(22229)
地方(21361)
理论(20095)
(19467)
(19451)
财务(19416)
财务管理(19361)
(18668)
企业财务(18363)
农业(17594)
(17272)
机构
学院(354534)
大学(353604)
(137926)
经济(134362)
管理(125368)
研究(121273)
理学(105438)
理学院(104155)
管理学(102276)
管理学院(101563)
中国(95742)
(76609)
(72466)
科学(70213)
(61166)
(58484)
中心(57614)
(55423)
财经(55245)
研究所(54303)
(54095)
师范(53659)
(49794)
北京(49328)
业大(47362)
(46611)
(43418)
师范大学(43327)
经济学(43110)
农业(42931)
基金
项目(219804)
科学(172551)
研究(171462)
基金(153560)
(131234)
国家(129911)
科学基金(110734)
社会(104631)
社会科(98797)
社会科学(98765)
(89077)
教育(86659)
基金项目(80551)
(75163)
编号(74390)
自然(68067)
自然科(66377)
自然科学(66357)
自然科学基金(65176)
成果(63968)
资助(62652)
课题(54824)
重点(50964)
(50186)
(48411)
(46284)
(45708)
(45562)
(44987)
项目编号(44433)
期刊
(160652)
经济(160652)
研究(119183)
中国(87196)
教育(71485)
(60599)
(50453)
学报(50352)
(48667)
金融(48667)
管理(46163)
科学(45416)
大学(39661)
技术(36381)
学学(35640)
农业(32551)
财经(28544)
业经(25317)
(24523)
经济研究(24518)
职业(21921)
问题(20825)
理论(17426)
(17347)
(17164)
论坛(17164)
(16789)
(16592)
图书(16428)
财会(16226)
共检索到566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星  
近年来,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效果不佳,根源在于以政府为中心的高职教育治理机制无法有效激发产教融合主体的合作动力并协调好主体间的行为关系。破解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合作困境,须借助以市场为中心的共治。以市场为中心的高职教育共治与教育的独立性、公益性并不矛盾,也符合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及教育体制改革的走向。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治理机制改革,要警惕无中心的教育共治,减少政府的政策推动及其对自组织的干预,重视市场机制的引入与完善,发挥好政府治理和自组织治理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杰  周桂瑾  徐安林  王振华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应有之意,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方面存在的政策困境以及合作能力不强、合作层次不高等现实问题。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企业参与程度、提升高职院校自身竞争力等方面提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思路,并着重分析介绍了笔者所在学校探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具体举措和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潘思佳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颇受关注。新时期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的关键途径。由蒋新革等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高职产教融合路径研究》一书,基于案例分析的方法,从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史出发,讨论市场机制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并提出从制度保证的角度解决对外开放的实施问题。本书选题新颖且有较强实践性,论述了新时代产教融合的内涵特征和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类型,对现代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校企文化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及治理体系等改革内容加以探究,以期为我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及产业学院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文贤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机制的改革是生态圈重构的重要任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学校为核心、政府统筹的产教融合体系,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拓展新空间成为当下改革的重要任务。只有突破内部封闭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和教育发展机制,紧密联系企业,以产定教、以教促产,积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有效促进职业教育生态圈的平衡,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胜   戎成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升课程质量,加强课程治理是职业教育课程质量提升的关键。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教育课程治理的逻辑是以“多元共治”促进职业教育课程“善治”目标的实现。在这一逻辑下,建构“多元共治”课程治理的行动框架,即多主体参与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研定、多渠道提升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质量、多层级优化职业教育课程组织体系以及多机制保障职业教育课程评价运行。提出具体实践抓手,包括搭建与完善校企政协作共治职业教育课程的体制机制、将企业用人标准完整纳入课程标准、以1+X证书制度作为校企共治课程的桥梁、提升课程治理手段的信息化水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金铃  
为深化产教融合,将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以人才培养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职院校长远发展,必须积极培育高职产业学院。高职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区域产业,与企业、产业合作办学的新模式。文章通过分析同程学院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机遇及挑战,提出产业学院未来的发展对策:国家法律层面: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形成激励保障协同支持;政府、行业协会层面:发挥统筹协同作用,促进产业和教育联动发展;学校、企业层面:改革人才培养机制,降低成本,完善校企共同治理模式;学生层面:进行产业学院内创业孵化器建设,减少人才流失。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莉  
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评价体系优化的现实基础,进而提出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评价体系的优化策略:基于科学、系统评价要求,明确产教融合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与框架;结合实际教学与生产实践,明确技能、素质、价值为主要评价内容;从办学参与主体角度出发,构建产教融合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三级结构;基于不同办学主体的作用,优化产教融合项目过程实施环节评价体系;基于产教融合的特殊性,构建多元评价主体的产教融合教育评价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雷沪  李万锦  金洪勇  
产教融合是提高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产教融合过程管理,可持续提高高职教学质量。依据职业标准制订课程内容(教学计划P),到教学与生产一体化(教学实施D),再到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双证考核(教学检查C),最后总结固化经验、提出产教融合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进入下一次循环(提升水平A),以此构建一个动态、循环的提高产教融合质量的过程管理方法,促进产教融合呈阶梯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规范化管理,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快速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石俊华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践路径。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深度释放技术技能人才红利,是职业教育和产业界需要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当前,"成型未成熟"的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制度,正陷入"制度低效"困境,具体表现在企业的集体性"主体失位"与行业的边缘游离;组织文化碰撞,难以调和的价值冲突格局;被迫"出局"的应然主体,筹资偏好转向的高职院校;制度执行的约束与监督机制缺失,"囚徒困境"中的产教各方。而困境缘起主要集中在认知受阻、动力缺乏、执行不力以及理性有限等方面。由此,可以从唤醒激活、和而不同、自觉担当以及监督保障等层面进行有效地突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陶红  杨阳  
广东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产教融合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广东省79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进行调研发现,高职院校所在区位、办学水平和办学性质对产教融合有显著影响。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加大产教融合落后院校的经费投入、树立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打造产教融合资源共享的平台、借鉴产教融合特色突出的院校,主动适应产业经济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昌荣  
"产教融合"具有职业性、区域性、层次性、互动性和共赢性等主要特征,其基本要求是人才供需融合、人才培养融合、社会服务融合和文化育人融合。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可概括为"五位对接",即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区域产业、行业、企业进行人才培养要素对接。"对接"促进"融合","融合"深化"对接",必将有力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牛士华  陈福明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进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途径。目前,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形成了较丰富的理论及实践成果。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此,高职院校要加快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重点项目工程实施以及创新载体建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树超  郭文富  
党的十九大对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提出明确要求。《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做出全面部署,产教融合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从中国高职教育20年的大发展来看,坚持产教融合是其发展壮大的关键,也是其实践探索取得的重要经验。深化产教融合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克服现存问题,进一步将产业先进技术、优秀文化和发展需求融入专业教学,深入推进产业界、教育界的有机衔接,以保证高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慧  
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是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载体。基于产教融合背景,在结构化理论和功能主义理论视阈下,探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运行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组织运行是例行化行为与反思性调控交互作用的过程,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组织运行的动力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理念和文化是组织运行的关键因素,多维互动整合是组织运行及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应充分激发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内生动力,多元协同推进理论与实践双向融合,深化产教融合引导组织差异化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谭柳青  
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总结了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做法、经验与成效,为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体制机制、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