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52)
- 2023(9232)
- 2022(7803)
- 2021(6866)
- 2020(5523)
- 2019(12402)
- 2018(12296)
- 2017(23327)
- 2016(12195)
- 2015(13644)
- 2014(13804)
- 2013(13902)
- 2012(13480)
- 2011(12597)
- 2010(13007)
- 2009(12143)
- 2008(11893)
- 2007(10613)
- 2006(10016)
- 2005(9597)
- 学科
- 济(80311)
- 经济(80255)
- 管理(31648)
- 业(30520)
- 地方(26197)
- 中国(22393)
- 企(21556)
- 企业(21556)
- 方法(21376)
- 数学(18672)
- 数学方法(18553)
- 农(18483)
- 地方经济(16432)
- 业经(16043)
- 农业(13338)
- 学(13201)
- 财(12134)
- 融(12081)
- 金融(12080)
- 发(12069)
- 制(11529)
- 银(11337)
- 银行(11327)
- 行(11174)
- 环境(10967)
- 贸(10880)
- 贸易(10868)
- 易(10341)
- 产业(8890)
- 发展(8843)
- 机构
- 学院(187606)
- 大学(185482)
- 济(92180)
- 经济(90497)
- 研究(74940)
- 管理(66489)
- 中国(56827)
- 理学(55495)
- 理学院(54764)
- 管理学(54015)
- 管理学院(53651)
- 科学(42406)
- 京(40476)
- 财(39679)
- 所(38759)
- 研究所(34583)
- 中心(32371)
- 财经(30586)
- 农(29970)
- 经济学(29758)
- 江(29693)
- 经(27528)
- 北京(26553)
- 院(26476)
- 范(26314)
- 经济学院(26312)
- 师范(26085)
- 州(24063)
- 业大(23893)
- 科学院(23075)
- 基金
- 项目(115474)
- 科学(91116)
- 研究(86955)
- 基金(82764)
- 家(71631)
- 国家(71029)
- 科学基金(60140)
- 社会(58161)
- 社会科(55223)
- 社会科学(55210)
- 省(45552)
- 基金项目(42942)
- 教育(38340)
- 划(37672)
- 自然(35105)
- 自然科(34249)
- 自然科学(34243)
- 编号(34084)
- 资助(33815)
- 自然科学基金(33628)
- 发(32492)
- 成果(28357)
- 发展(26974)
- 重点(26679)
- 展(26535)
- 部(25363)
- 课题(25239)
- 国家社会(24747)
- 创(23678)
- 创新(22307)
- 期刊
- 济(117542)
- 经济(117542)
- 研究(66349)
- 中国(43596)
- 农(29443)
- 财(28405)
- 管理(27591)
- 科学(25831)
- 学报(25489)
- 融(21637)
- 金融(21637)
- 经济研究(19971)
- 农业(19957)
- 大学(19764)
- 教育(19648)
- 学学(18654)
- 业经(17986)
- 技术(17393)
- 财经(16200)
- 问题(15104)
- 经(14234)
- 贸(11809)
- 世界(11338)
- 技术经济(11319)
- 国际(11039)
- 业(10195)
- 商业(9796)
- 经济问题(9742)
- 统计(9693)
- 经济管理(9287)
共检索到312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正英 陶凌云
地区经济的差异与差距是有显著区别的。地区差异的经济学涵义即地区经济的比较优势 ,差距与地区经济的分工格局有关 ,而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又是以地区经济的合理分工为前提 ,故可以得出扩大差异是可以缩小差距 ,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
差异 差距 比较优势 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武兆瑞 张钢彦
缩小差距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研讨会采撷武兆瑞,张钢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都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是,由于自然地理、人口资源、社会历史和政策导向等诸多原因,出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汪爱娥 蔡根女 王德海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建军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与缩小差距的金融思考○崔建军逐步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是实现国民经济全面振兴和全民族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本文仅从资金角度,对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东西部差距的金融对策。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本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英骥
坚持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刘英骥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我国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方针。这对于我们继续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永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的双重转轨,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大发展,从改革开放以来到80年代末,国民收入平均递增9%之多,大大高于改革前4%的速度;进入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国国民生产总值1992、19...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田江海
关于地区协调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地区发展不平衡,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但具体情况各有不同。中国的突出特点,可概括为:差异悬殊、源远流长、影响深广、布局错位、举步维艰。应当正视差异悬殊的事实,深刻分析其形成的综合因素,高度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丽梅 张士强
现在城乡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差距和城乡劳动生产率差距造成城乡差距的根源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既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城乡差距的根源.那么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就必须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而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繁荣农村经济: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加强对耕地的保护。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邱晓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决策。而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8亿农民整体收入和消费水平偏低的问题,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又是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关键环节,需要认真抓好。
关键词:
城乡差距 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计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王一鸣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康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与"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制定,提出2020年中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的确鼓舞人心,振奋人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出了令人震撼的一步!同时,它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豪情睿智,为全球所瞩目。习总书记说得好,"小康,小康,全看老乡!"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核心就是要实现全面小康,必须缩小城乡差别,必须让592个县脱贫,必须让7017万贫困人员致富。靠什么脱贫?靠什么致富?靠发展经济。发展经济靠资源,资源要靠发掘、保护、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陆大道
作者就地区差距的形成、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全面扩大情况下的地区间矛盾、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八五”期我国区域政策的调整作了精辟分析;最后阐述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和基本内容;强调重视内地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的差距,促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地区经济 发展差距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洋 罗建敏 王健康
中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目前,中部地区经济"塌陷",通过分析发现,这与中部地区缺乏合适区域政策、产业结构不合理及趋同、城市群的发展滞后等因素有关。因此,中部地区应确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识,积极引导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形成,进而促使该地区经济崛起。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朱敏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在出口下滑、经济转型的双重压力下,经济增长明显放缓,而中西部经济在政策支持、产业转移和内需拉动下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地区经济平衡性有所增强。而今年一季度,地区经济发展再次进入平衡状态,表现在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尚志,李利锋
长江干流上中下游地区经济差距正在逐步扩大、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与发达地区并存。区位和政策、经济基础、资金和市场、教育科技水平是形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因素。今后需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共同发展。具体说来,即贯彻和落实国家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和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抓住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上马两个契机,推动干流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重视上游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在上游地区积极培育区域经济的生长点和发展轴;在微观上实行反梯度推进战略;发挥区域协作组织的作用,实施"一帮一"工程;加上上游防护林带建设和上中游的水土保护工作.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的排放.加强环境整治工作和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关键词:
长江 地区经济 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