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07)
- 2023(8587)
- 2022(6763)
- 2021(6189)
- 2020(4803)
- 2019(11198)
- 2018(10831)
- 2017(20319)
- 2016(10779)
- 2015(12421)
- 2014(12331)
- 2013(12251)
- 2012(11106)
- 2011(10303)
- 2010(10175)
- 2009(9468)
- 2008(9245)
- 2007(7943)
- 2006(7322)
- 2005(6935)
- 学科
- 济(56259)
- 经济(56199)
- 管理(26511)
- 业(23302)
- 中国(22322)
- 方法(20844)
- 数学(19091)
- 数学方法(18997)
- 企(15996)
- 企业(15996)
- 农(14149)
- 地方(11656)
- 业经(11337)
- 贸(11255)
- 贸易(11247)
- 易(11001)
- 发(9894)
- 财(9217)
- 制(9201)
- 农业(9183)
- 学(8826)
- 环境(8640)
- 城市(8076)
- 银(7797)
- 银行(7790)
- 发展(7697)
- 展(7685)
- 行(7593)
- 融(7418)
- 金融(7417)
- 机构
- 大学(163131)
- 学院(158528)
- 济(78558)
- 经济(77229)
- 研究(64635)
- 管理(57120)
- 中国(49459)
- 理学(48698)
- 理学院(48056)
- 管理学(47387)
- 管理学院(47084)
- 京(36547)
- 科学(36474)
- 财(32488)
- 所(31676)
- 研究所(28843)
- 中心(27477)
- 经济学(27059)
- 财经(26448)
- 经(24496)
- 经济学院(24469)
- 农(24074)
- 北京(23640)
- 院(23586)
- 江(22345)
- 范(22029)
- 师范(21878)
- 业大(20326)
- 财经大学(19886)
- 科学院(19789)
- 基金
- 项目(106919)
- 科学(86560)
- 基金(81849)
- 研究(78257)
- 家(71933)
- 国家(71454)
- 科学基金(61133)
- 社会(55140)
- 社会科(52513)
- 社会科学(52504)
- 基金项目(42175)
- 省(36653)
- 自然(36607)
- 自然科(35842)
- 自然科学(35835)
- 自然科学基金(35221)
- 教育(34322)
- 资助(33177)
- 划(32627)
- 编号(28512)
- 国家社会(25378)
- 部(25215)
- 重点(24439)
- 发(24353)
- 中国(23977)
- 成果(23252)
- 教育部(21894)
- 创(21220)
- 发展(20543)
- 人文(20504)
共检索到246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宇 靳晓雯
论文首先阐述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含义,分析了以工业化率比照城市化率来判断中国城市化水平存在的误区。提出我国人口众多是造成这一偏差的主要原因,另外在指标的选取以及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城市化水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孔凡文 许世卫
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有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超前于工业化和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等几种情况。二者关系的量化测度方法主要有 IU、NU比的0.5和1.2国际标准值法和钱纳里标准法。我国城镇化发展由过去的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逐步趋向于与工业化发展相适应或相协调。
关键词:
城镇化 工业化 关系 判断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玉红
乡村半城市化地区是在农村工业化驱动下非农人口和产业发生了自发式的集聚但依然保留农村管理体制的村庄。本质上看,乡村半城市化地区是自然城镇化过程,然而,由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处于城镇化质量较低的阶段。利用第一、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数据,对我国乡村半城市化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行了整体性估算。研究发现,我国乡村半城市化地区的村庄数约1万个,但其就业量占我国农村地区工业就业量的一半以上,其企业规模和竞争力都超过了其他农村地区的企业,半城市化地区的数量与地区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而,这些地区存在着工业污染严重、耕地浪费和公共产品不足等市场失灵等问题,以及外来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低、与当地人收入分配失衡等问题。政府应通过提升乡村半城市化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逐步提高其城镇化质量。
关键词:
农村工业化 城镇化 公共产品 农民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玉红
乡村半城市化地区是在农村工业化驱动下非农人口和产业发生了自发式的集聚但依然保留农村管理体制的村庄。本质上看,乡村半城市化地区是自然城镇化过程,然而,由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处于城镇化质量较低的阶段。利用第一、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数据,对我国乡村半城市化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行了整体性估算。研究发现,我国乡村半城市化地区的村庄数约1万个,但其就业量占我国农村地区工业就业量的一半以上,其企业规模和竞争力都超过了其他农村地区的企业,半城市化地区的数量与地区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而,这些地区存在着工业污
关键词:
农村工业化 城镇化 公共产品 农民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焦高乐 严明义
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碳生产率进行了测度,并运用耦合模型分析了二者的动态耦合演化轨迹。结果显示: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化水平和碳生产率的耦合度呈收敛趋势;耦合度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省份仍处于轻度失调状态。
关键词:
中国 城镇化 碳生产率 耦合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长顺
对中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关系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新工业化战略目标、措施的选择。中国工业化从1953年起步,经历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对重工业倾斜的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和80年代体制过渡期轻工业优先增长的阶段。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工业化进入了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的新阶段。目前,中国学术界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所处阶段的判断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由于我国70%以上的劳动力仍滞留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宇
从迄今国际通行的传统城乡人口划分原则和标准以及当今城乡界限淡化背景下城乡人口划分和统计的演变趋势两个方面,对2011年末中国大陆51.27%的城镇化率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现行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基本上符合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城乡划分原则和标准,不应因为城镇化进程中某些问题的存在而否定我国已有半数以上人口聚居于城镇、且拥有国际公认的城镇人口基本特征的事实。文章还认为,我国现行的城镇化数据不仅没有高估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反而存在着未能涵盖大量具有相当城镇特性、但仍未被纳入常规市镇人口统计的"准城镇人口",从而低估实际城镇化进程的广度和深度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进一步改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莎莎 张东辉 陈汝影
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和异质型特征两个角度,分别构建了中介效应和交互效应模型,分析了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实现全要素生产率(TFP)驱动的有效路径。结果显示: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程度可间接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Tech)产生显著促进效应,而对技术效率(Effch)影响不显著;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分别结合初级人力资本和中级人力资本水平将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产生负的交互效应,结合高级人力资本水平将产生正的交互效应;随着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初级人力资本和中级人力资本水平的下降以及高级人力资本水平的上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将会显著提高,进而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衡量人力资本,亦存在显著中介效应,但其显著低估了人力资本对TFP的促进程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高文静 柳亚琴 潘明清
在低碳经济领域,能同时兼顾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和产出增加的一个核心指标是碳生产率。本文利用1984—2013年数据分别对工业部门与国民经济总体的碳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发现工业碳生产率始终低于国民经济总体的碳生产率。经理论分析,提出工业化、城镇化对工业碳生产率均存在着"门槛效应"的假说,继而运用门槛回归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工业化、城镇化均是决定工业化、城镇化与工业碳生产率关系的重要门槛。在工业化水平较低阶段,工业化显著促进了工业碳生产率的提高;而在工业化水平较高阶段,工业化则抑制了工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高文静 柳亚琴 潘明清
在低碳经济领域,能同时兼顾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和产出增加的一个核心指标是碳生产率。本文利用1984—2013年数据分别对工业部门与国民经济总体的碳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发现工业碳生产率始终低于国民经济总体的碳生产率。经理论分析,提出工业化、城镇化对工业碳生产率均存在着"门槛效应"的假说,继而运用门槛回归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工业化、城镇化均是决定工业化、城镇化与工业碳生产率关系的重要门槛。在工业化水平较低阶段,工业化显著促进了工业碳生产率的提高;而在工业化水平较高阶段,工业化则抑制了工业碳生产率的提高;在城镇化水平较低阶段,工业化显著促进了工业碳生产率的提高;在城镇化水平较高阶段,城镇化对工业碳生产率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何磊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城市化的健康与否,与城市化过程中所采取的途径和方式,即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从城镇化历史进程中城乡关系变化的视角出发,对英、法、德、美等工业化国家的城镇化演进过程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这些国家的百年城镇化演进都连续地发生了三次可称之为革命的变化。依次为:向"城市病"宣战、"农村转变城市"兴起、"区域网络型"城镇化模式形成。三次革命在客观上显示了现代城镇化演变的规律性特征。以此作反思,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理应是一条既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又能够很好地吸取历史教训,且具有一定前瞻性的道路。
关键词:
城镇化 革命 城乡一体化趋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谭策天 何文 刘玉人
本文应用NEG异质性企业模型,探究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化的形成机理,分析物流成本和工业生产率等因素的影响,基于2000—2018年的省级数据构建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理论假说并获得全国和分区域的相关结论。研究发现,第一,物流成本的降低对于城镇化的作用取决于当地的人口规模,一个地区的人口规模越大,物流成本越低,越能提升当地的城镇化水平。第二,工业生产率的提升对于城镇化水平的作用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工业生产率的提升越会降低城镇化水平。第三,物流成本的持续降低和工业生产率的不断提升,以及资本禀赋及利用效率的区域差距,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国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在城镇化进程中,市场规模大的地区要致力于推动区际贸易自由化,市场规模小的地区则需要重视人口的吸引和产业集聚;欠发达地区要持续推动技术进步,而发达地区则需要权衡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和就业岗位流失这两方面的得失。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全胜
城市空间不仅融入资本运作过程中,而且直接成为资本追求的目标;除了是生产的原料、消费的对象,还是政治权力的基础、意识形态的工具,推动社会走向资本化、消费化和景象化,引起日常生活分裂化、虚拟化、颠倒化等问题。城市空间生产批判不仅有利于认清空间的不平等现象,而且对中国城镇化有重要意义。中国城镇化长期采用粗放的增长方式,不仅存在较严重的城乡二元格局,而且存在市场在空间资源配置中作用不彰的现象,需要转变城镇化增长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关键词:
城市空间生产 中国城镇化 现实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全胜
城市空间不仅融入资本运作过程中,而且直接成为资本追求的目标;除了是生产的原料、消费的对象,还是政治权力的基础、意识形态的工具,推动社会走向资本化、消费化和景象化,引起日常生活分裂化、虚拟化、颠倒化等问题。城市空间生产批判不仅有利于认清空间的不平等现象,而且对中国城镇化有重要意义。中国城镇化长期采用粗放的增长方式,不仅存在较严重的城乡二元格局,而且存在市场在空间资源配置中作用不彰的现象,需要转变城镇化增长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关键词:
城市空间生产 中国城镇化 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慧慧 胡秋阳 张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同区域间城市化和镇化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城市化与镇化并重,中西部地区镇化快于城市化,东北地区镇化水平偏低。从省级层面来看,人口城市化与镇化之间的关系由正相关逐渐转为负相关,反映出城市化与镇化间并没有实现良好的协同发展。在此过程中,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性表现出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其改善的时间节点在2005年前后。同时,由于镇化与工业化的正向互动不断增强且与城市化的竞争关系逐步显现,导致镇化与"两化"协调性间的关系渐趋负向。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布局,应明确城市化与镇化分工定位,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为城市化发展培育新动能。同时,打破行政化分割,促进区域间融合发展,推动国内大循环。
关键词:
城市化 工业化 镇化 协调性 耦合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