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47)
- 2023(13603)
- 2022(11717)
- 2021(11378)
- 2020(9318)
- 2019(22196)
- 2018(22410)
- 2017(42985)
- 2016(23674)
- 2015(26848)
- 2014(27294)
- 2013(26042)
- 2012(23375)
- 2011(20927)
- 2010(21161)
- 2009(18881)
- 2008(18044)
- 2007(15301)
- 2006(13383)
- 2005(11642)
- 学科
- 济(88640)
- 经济(88540)
- 管理(63075)
- 业(58400)
- 企(49100)
- 企业(49100)
- 方法(42038)
- 数学(36884)
- 数学方法(36184)
- 中国(24962)
- 农(24785)
- 业经(20720)
- 财(20471)
- 地方(18775)
- 学(18217)
- 制(17693)
- 理论(17544)
- 农业(16535)
- 技术(14601)
- 和(14294)
- 贸(14288)
- 贸易(14281)
- 教育(14018)
- 易(13819)
- 环境(13074)
- 体(12808)
- 银(12671)
- 银行(12638)
- 融(12147)
- 金融(12142)
- 机构
- 学院(319604)
- 大学(314232)
- 管理(126194)
- 济(118481)
- 经济(115658)
- 理学(109711)
- 理学院(108495)
- 管理学(106281)
- 管理学院(105714)
- 研究(102143)
- 中国(74995)
- 京(67655)
- 科学(64693)
- 财(54636)
- 所(50333)
- 农(47185)
- 业大(46702)
- 江(46479)
- 中心(46284)
- 研究所(45982)
- 范(44541)
- 师范(44189)
- 财经(43453)
- 北京(42863)
- 经(39457)
- 技术(39189)
- 州(38484)
- 院(37641)
- 农业(36584)
- 师范大学(35550)
- 基金
- 项目(220388)
- 科学(172920)
- 研究(166178)
- 基金(156014)
- 家(134545)
- 国家(133358)
- 科学基金(115170)
- 社会(100533)
- 社会科(94944)
- 社会科学(94915)
- 省(88596)
- 基金项目(83087)
- 教育(79530)
- 自然(75042)
- 划(74061)
- 自然科(73289)
- 自然科学(73274)
- 自然科学基金(71889)
- 编号(71614)
- 资助(64580)
- 成果(57878)
- 课题(50074)
- 重点(49304)
- 部(47779)
- 发(46837)
- 创(46032)
- 项目编号(43328)
- 创新(42615)
- 科研(41529)
- 大学(41502)
- 期刊
- 济(129831)
- 经济(129831)
- 研究(93052)
- 中国(63555)
- 教育(49717)
- 学报(46785)
- 管理(45778)
- 科学(44045)
- 农(42957)
- 财(40412)
- 大学(36125)
- 学学(33402)
- 技术(32606)
- 农业(29957)
- 融(24187)
- 金融(24187)
- 业经(22445)
- 经济研究(20351)
- 财经(19868)
- 图书(17976)
- 经(16909)
- 职业(16663)
- 问题(16657)
- 理论(15251)
- 科技(15222)
- 业(15080)
- 技术经济(14774)
- 实践(14120)
- 践(14120)
- 版(14080)
共检索到459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晨洁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高职德育模式,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对就业、创业等活动有正确认识。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观的现存问题,探索了以就业为导向抓好高职德育教育的意义,并从以就业为导向,强化理念创新、丰富教育内容;树立正确就业观、以主体为切入;创新德育形式、关注教学评价;创新评价体系、夯实师资队伍几个方向总结了就业为导向下的高职德育模式改革路径。
关键词:
就业导向 高职院校 德育教育 改革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秋明 赵丽敏
以我国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与办学目标匹配问题为切入口,通过对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现状描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同时,借鉴国外同类高等院校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我国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管理模式 问题分析 对策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虢欢 胡顺义 李微波
学分制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高职院校需要立足自身特点,通过系统研究来合理规划实施方案。简单照搬普通高校的经验模式,仅仅关注建课选课等传统问题是不恰当的。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需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落实学习自由等先进的教育理念;遵循先进教育理念,根据人才要求和学习需求来设计;聚焦人才培养模式,对照专业状况汇编个性动态方案。根据行为模式实施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高职院校在思想能力上,加强理念宣传,做好分类培训;在人才要求上,参与地方决策,深化校企合作;在学习需求上,开展专项研究,重视日常反馈;在培养实施上,确保资源投入,做到四管齐下;在环境优化上,优化物质环境,打造精神家园。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分制改革 行为模式 实现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方婷婷
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和激烈的就业竞争给高职外贸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当前,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实践教学不足、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缺乏等现实情况,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前高职外贸相关专业适应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对此,文章从外贸人才培养标准、实践教学体系、双证书及双师型队伍的构建等方面对高职教育外贸人才教育模式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外贸人才 培养模式 就业导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曹丽萍
在当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结合办学的背景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实践路径为:一是坚持思政课改革实践就业导向的"全程性";二是坚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就业问题相结合;三是坚持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正确的育人方向;四是坚持突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实践性。
关键词:
就业导向 高职院校 思政课 改革实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雷正光 黄芳
相对于传统"三段式"的课程模式,"三段递进"课程模式从技术学科的系统性出发,更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其课程开发依照"分析-归纳-课化"过程来进行,即通过科学的市场与岗位分析,对行业与岗位发展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态度结构、证书结构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归纳与梳理,进而形成一套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金伟 王明吉
我国公办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案例多是一校一策,难以发现共性规律。在自主和试点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公办高职院校面临着合作伙伴选择欠科学、产权操作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PPP模式作为我国公办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过渡途径有其自身优势,但还需从制订高职领域PPP模式实施规范、引入中间机构教育管理人才、改良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落实推行高职领域PPP模式措施,使其真正成为探索公办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立弘
一、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现状(一)教学内容现阶段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基本与会计专业一致,不管是基础课还是核心课,课程安排大体相同,专业课都是从基础会计学起,再到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会计专业学的会计类课程财务管理专业都学,财务管理专业只是比会计专业多学习了1到2门财务管理专门的知识。这样的财务管理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学科系统性,主要是在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点、财务管理公式计算及会计核算内容。这种教学内容忽视了财务管理真正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汇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如何真正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从高职院校的就业导向方针入手,把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作为高职德育工作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尝试将高职德育目标、理念、手段和内容与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培养有机融合,从而提升高职德育工作的实效,打造特色的高职德育模式。
关键词:
职业素质 高职 德育模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袁娟
人才培养模式是影响人才质量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一些问题提出了"一技三对接"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高职 会计 一技三对接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姚永华 尹璐
商务英语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的有效途径。本文讨论了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必要性,详述了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指出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改革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行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商务英语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商务英语 工学结合 教学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田凤秋 周德富
在市场需求指引下,我国高等教育应走向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道路。这是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包含三个层次,即一次就业能力培养、创业能力培养及就业迁移能力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应以"职业本位"为基础,保障一次性就业能力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的经济目标;以"能力本位"为原则,将创业能力纳入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评估指标,拓展高等教育内涵;以"素质本位"为核心,将就业迁移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高素质"社会人"的培养目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祝家贵
紧紧抓住人才培养的核心因素和关键环节,逐步建立以"专业牵动、能力驱动、校企联动"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要突出"能力为本",强调"学以致用",凸显"实践主题",加强"校企联姻"。高校应推进以能力为核心的学业评价方式改革,坚持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突出考核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应佳 车海云
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首要标准。如何以人才培养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这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内容。湖北工业大学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结合学校实际,坚持"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自由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质量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大红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取向和关键所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路径在于"就业导向下的一主多元"。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职能和宏观调控职能,行业要进行协调和业务指导,要充分依靠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
就业导向 职业教育 办学体制 改革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