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67)
- 2023(13066)
- 2022(11420)
- 2021(10954)
- 2020(8831)
- 2019(20582)
- 2018(20584)
- 2017(39030)
- 2016(21452)
- 2015(24311)
- 2014(24133)
- 2013(23502)
- 2012(21527)
- 2011(19241)
- 2010(19404)
- 2009(17503)
- 2008(16775)
- 2007(14553)
- 2006(12883)
- 2005(11262)
- 学科
- 济(79077)
- 经济(78966)
- 管理(58207)
- 业(55036)
- 企(45417)
- 企业(45417)
- 方法(34045)
- 数学(28885)
- 数学方法(28510)
- 农(24327)
- 中国(22520)
- 业经(19144)
- 财(19048)
- 地方(18720)
- 学(18377)
- 农业(16249)
- 制(15169)
- 理论(14872)
- 教育(14324)
- 和(13684)
- 贸(13599)
- 贸易(13587)
- 易(13133)
- 环境(12804)
- 技术(12616)
- 银(12059)
- 银行(12023)
- 务(11499)
- 财务(11431)
- 行(11430)
- 机构
- 大学(291926)
- 学院(290482)
- 管理(115538)
- 济(107780)
- 经济(105031)
- 理学(99753)
- 理学院(98592)
- 管理学(96895)
- 管理学院(96365)
- 研究(95832)
- 中国(70684)
- 京(63110)
- 科学(60550)
- 财(50330)
- 所(47084)
- 农(44889)
- 中心(44633)
- 江(43619)
- 业大(42986)
- 研究所(42977)
- 范(42301)
- 师范(41976)
- 财经(40166)
- 北京(40126)
- 经(36356)
- 州(35859)
- 院(35369)
- 农业(34800)
- 师范大学(33956)
- 技术(31644)
- 基金
- 项目(201496)
- 科学(157556)
- 研究(152091)
- 基金(143239)
- 家(124202)
- 国家(122790)
- 科学基金(105094)
- 社会(93247)
- 社会科(87888)
- 社会科学(87863)
- 省(79481)
- 基金项目(77001)
- 教育(70311)
- 自然(67605)
- 划(66967)
- 自然科(65945)
- 自然科学(65932)
- 编号(64724)
- 自然科学基金(64711)
- 资助(57678)
- 成果(53321)
- 重点(44558)
- 课题(44424)
- 部(43736)
- 发(43093)
- 创(41820)
- 项目编号(39692)
- 创新(38803)
- 科研(37910)
- 大学(37850)
共检索到429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亚秋
费孝通的实地研究是从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组织开始的,“家”是其社区研究的基础。从家到社区、民族,再到国家,进而到天下,构成费孝通社区研究的丰富层次。其社会理论的构建也是以“家”为基础的,如差序格局、生育制度,都是围绕血缘关系展开的,“家”是认识费孝通社区研究的一个基本线索。20世纪90年代,费孝通明确提出社区研究要从生态层面提升到心态层面,并通过两个转向完成这一认识论上的提升:从关注社会转向人、由聚焦人的物质生活(志在富民)转向人的精神世界。社会学的人文转向也是基于这一认识论的提升而完成的。费孝通的社区研究给予我们的启示是:通过深挖社区的社会性基础,探查社区文化的深层,其推进的不仅是社区研究,还包括广义上的社会研究。
关键词:
费孝通 家庭 社区研究 社区建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方李莉
在工业革命以前,中国是一个以乡村文明为主导的国家,那个时候的中国乡村是富足的。80年前,费孝通先生到他家乡的开弦弓村做考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说:"历史上,江村的农民并不是全靠农田来维系生计的,他们有很发达的手工业,他们所生产的生丝和生丝原料,并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用来做外贸商品的。西方地理大发现以后,海运畅通,江村的土丝可以一直运到海外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方李莉
在工业革命以前,中国是一个以乡村文明为主导的国家,那个时候的中国乡村是富足的。80年前,费孝通先生到他家乡的开弦弓村做考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说:"历史上,江村的农民并不是全靠农田来维系生计的,他们有很发达的手工业,他们所生产的生丝和生丝原料,并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用来做外贸商品的。西方地理大发现以后,海运畅通,江村的土丝可以一直运到海外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方李莉
在工业革命以前,中国是一个以乡村文明为主导的国家,那个时候的中国乡村是富足的。80年前,费孝通先生到他家乡的开弦弓村做考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说:"历史上,江村的农民并不是全靠农田来维系生计的,他们有很发达的手工业,他们所生产的生丝和生丝原料,并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用来做外贸商品的。西方地理大发现以后,海运畅通,江村的土丝可以一直运到海外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锦华 沈亚芳
本文利用江苏省扬州市卸甲镇农村社区调查数据,考察了该社区住户20年来的职业流动情况,分析了家庭人力资本等因素对住户职业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社区住户的职业流动比较活跃,其中,非稳定的兼业阶层具有最强的职业流动性;对于低职业阶层来说,人力资本对于其实现向上的职业流动具有最重要的影响,但对于高职业阶层来说,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作用则相对较强。大力发展包括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在内的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家庭特别是低职业阶层家庭的人力资本水平,是促使其实现向上职业流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人力资本 职业阶层 职业流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东川
分析了费孝通的博士学位论文《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撰写过程及其成功的原因,指出案例研究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重要方法。不仅在社会科学领域普遍使用,在医学、技术科学和军事学等领域也大有用处,这种方法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建华 杨晨晨 徐玲玲
实现农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的农业发展导向,探讨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困境可为其有序发展提供路径参照。本文以苏南家庭农场为例,对其发展中所涉及的政府政策明确细化程度、土地流转规范程度、融资及保险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并识别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加深政策细化程度、实现"一对一"技术帮扶、规范农业用地流转过程、构建家庭农场保障体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树立农户质量安全认证意识、发挥"示范效应"促进交流合作、优化农业区域经济布局等方面提出家庭农场发展的路径选择。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波 丁金宏
抛弃代际关系探讨婚姻稳定性这种“去家庭化”的简约化处理方法并不适用于具有悠久传统家庭文化的中国。在家庭现代化变迁下,基于家庭关系结构从理论上探讨作为家庭关系重要内容的代际关系对中国夫妇婚姻关系稳定性的影响,对于理解中国式离婚以及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费孝通“基本三角理论”为逻辑起点,动态刻画了现代中国家庭关系结构的扩展类型,尝试提出了“扩展家庭三角关系结构模型”,模拟了扩展家庭关系结构中子代夫妇婚姻稳定性的动力演化过程,包括青年夫妇是中心和枢纽、子女是关键支点、双方父母是重要砝码。最后从代际关系视角讨论夫妇与双方原生家庭父代之间的关系、双方原生家庭父代之间的平衡性对夫妇婚姻稳定性的影响过程。
关键词:
婚姻稳定性 家庭结构 代际关系 理论模型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晓 黄丽娇
本论文针对中国国情与教育实际问题,提出以学习型家庭为基础建构学习社会的观点。具体从以学习型家庭为基础建构学习社会的价值取向;我国建构学习型家庭的文化适应性;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对家庭的依赖性三个方面加以论证,为建构中国特色的学习社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学习型家庭 学习社会 建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继焦
70年以来,费孝通就中国社会陆续提出了"差序格局"理论"多元一体"理论"文化自觉"理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三种主要理论全都显得有些过时了,都需要向前推进,以便适合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的全面大转型要求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总结中国经验、讲出中国理论。然而,面对理论创新的不足,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亟需形成新的学术理论或者研究范式,也正在形成从"差序格局"到"社会结构转型",从"多元一体"到和"一国多族",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转变中。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苌庆辉
在对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的学术成长历程进行总结后发现:端正的学习动机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内在基础;量身订做的计划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前提;独特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不可或缺的偶然因素是形成创新能力的独特成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生活基础;灵活创新的制度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条件。
关键词:
创新能力 研究生 费孝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石亚兵
对教育获得悖论形成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促进社会有序有效流动的前提工作。已有研究认为“寒门”不可避免地因社会资本缺乏或抚育方式的惯习差异而影响子代的教育获得。此类视角有其合理性,但难以解释“精致抚育”下乡村学生教育获得悖论,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家庭结构变迁和新型代际关系的忽视。通过对四个家庭的田野考察发现,社会转型导致了乡村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形成了新的“关系化”代际关系。在新型家庭代际关系中,家庭力量是教育获得悖论产生的根源,其抚育实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秉持“生存取向”的祖辈和秉持“发展取向”的父辈之间;二是表现在子代对抚育实践的洞察和利用。可以看出,新型代际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家庭抚育实践是影响学生教育获得悖论形成的家庭根源,也是社会转型背景下考察学生教育获得不可忽视的维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茹 何爱 吕拉昌
从家庭消费视角,通过对广州3个不同区位类型社区的问卷调查,从交通出行、家庭能耗、垃圾消耗3个方面分析其碳排放的特征,并对不同社区的碳排放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郊区社区家庭碳排放量最高,城乡结合部家庭碳排放最低,市区社区家庭碳排放量居中,社区用电的碳排放量最高,最后分析了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
家庭消费 社区 碳排放 空间差异 广州市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一彪 龙登高
元明时期浙江宗族的发展轨迹显著地带有国家和区域历史的烙印。宋元易代之际,金庭王氏通过依附元军、结交赵孟頫进而跻身军功家族。至明前中期,核心成员受政策影响,相继谪发卫所,旁支则通过粮长之职扩充土地,发展为士绅家族。明中叶以降,功名人数占据优势的士绅家族主导了宗族话语权。在上述过程中,明前中期与中后期的族谱编纂及祖先祭祀等方面的特征变化体现了家族权势转移与地方发展的路径关联。宗族整合的历程虽然体现出家族精英掌握着对祖先历史解释与塑造的权力,但也呈现了其深受现实背景乃至历史传统的约束。金庭王氏的案例说明,深受国家走向影响的多场家族活动持续推动着渐趋体系与规模的祖先认同与宗族祭祀的变迁,而这既促进了宗族建构的过程,同时又对宗族整合产生了难以直接逾越的路径依赖影响。
关键词:
元明 金庭王氏 族谱 祠庙 整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阳 赵翠萍
基于河南省432家粮食种植型家庭农场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收入水平如何影响家庭农场基础设施供给,并进一步厘清雇工行为、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两个因素分别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内在逻辑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收入水平显著影响家庭农场基础设施供给,且家庭农场雇工投入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能够削弱收入对基础设施供给产生的积极影响;另外,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合建模式会增强收入对基础设施供给的积极作用,采用自建模式会削弱收入对基础设施供给的正向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