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97)
- 2023(6190)
- 2022(5316)
- 2021(4917)
- 2020(4121)
- 2019(9637)
- 2018(9615)
- 2017(16788)
- 2016(9580)
- 2015(11104)
- 2014(10952)
- 2013(10203)
- 2012(9068)
- 2011(8204)
- 2010(8335)
- 2009(6885)
- 2008(6524)
- 2007(5717)
- 2006(4985)
- 2005(4255)
- 学科
- 济(30779)
- 经济(30749)
- 管理(20389)
- 业(18177)
- 企(13483)
- 企业(13483)
- 方法(11984)
- 农(10854)
- 数学(10443)
- 数学方法(10220)
- 地方(9490)
- 教育(9037)
- 中国(8921)
- 理论(8793)
- 教学(8729)
- 业经(8344)
- 农业(7532)
- 学(6544)
- 学法(5699)
- 教学法(5699)
- 贸(5581)
- 贸易(5576)
- 财(5484)
- 环境(5314)
- 易(5285)
- 制(5027)
- 学理(4903)
- 学理论(4903)
- 技术(4835)
- 和(4386)
- 机构
- 学院(123273)
- 大学(122044)
- 管理(42191)
- 研究(41402)
- 济(40287)
- 经济(39038)
- 理学(36658)
- 理学院(36055)
- 管理学(35005)
- 管理学院(34777)
- 中国(28916)
- 科学(28325)
- 京(27085)
- 农(24389)
- 业大(21543)
- 范(20964)
- 所(20656)
- 师范(20649)
- 江(20121)
- 中心(19982)
- 农业(19235)
- 研究所(19073)
- 技术(17884)
- 财(17338)
- 北京(16746)
- 师范大学(16424)
- 州(16009)
- 院(15417)
- 教育(14520)
- 职业(13947)
- 基金
- 项目(87586)
- 科学(67317)
- 研究(66301)
- 基金(58553)
- 家(51382)
- 国家(50848)
- 科学基金(43240)
- 省(38394)
- 社会(37945)
- 社会科(35692)
- 社会科学(35680)
- 教育(34276)
- 基金项目(32207)
- 划(31563)
- 编号(28733)
- 自然(28444)
- 自然科(27736)
- 自然科学(27728)
- 自然科学基金(27218)
- 成果(23364)
- 资助(22802)
- 课题(21778)
- 重点(20317)
- 发(19129)
- 创(19008)
- 年(18596)
- 大学(18330)
- 部(18160)
- 创新(17390)
- 规划(16823)
共检索到184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在俊 王吉豪 宁伟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培养的重要场地。以高校科研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为平台,通过政策引导和保障,建构"研究—应用—教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教师对学生培养并分层次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
实验室平台 人才培养体系 综合素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雪冬 吴志鹏 王辉
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文章通过呈现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提出培养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核心,以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满足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新时期员工的要求。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素质 综合素质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合英 孙文博 陈宜保 陈宏 张慧云 张留碗
结合清华大学近代物理实验的教学实践,阐述了自主探究实验的教学组织方法和对学生综合素养、创新思维、独立精神培养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自主探究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质疑精神,激发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教学方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宝新 王英 赵丽新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智商素质与情商素质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大学生在智商素质一定的情况下,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主要靠情商素质的作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倡导并推行"素质教育",各高校相继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工程",但至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与社会需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其重要症结在于对学生情商素质的开发与培养重视不够。文章就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与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其开发培养的内容体系和对策做分析阐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于桂萍 邵晓虹
实现高质量的就业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以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人文素养提升三位一体相互融合发展为原则,以专业技能训练、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就业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为主要任务,以"职业人"行为教育、校企合作育人、校园文化育人、课程教育四模式为实现形式的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关键词:
综合素质 就业能力 人文素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辉艳
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发展背景下,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发展空间巨大。然而,高职学生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其根本原因是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与现代企业需求不相适应。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与当前社会的现实需求,体现出尊重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林正范
必须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林正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这一变革,也必然会影响到高等教育,尽管这种影响是双重的。由于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仅仅才开始,还不能从更深层的认识中去把握,这就难以避免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走弯路。特别是市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钟芸 毛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必须切实做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其中,包容作为一种美德、一种境界,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指标。培养大学生的包容心态,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不仅要重视这项工作,更要充分利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的客观条件,让学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代光英 冯维
2007年,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多年来,学院根据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质量工程建设要求,围绕教育学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定位、课程设置与实践技能的提高、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家型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大胆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和宝贵经验,今呈现供交流与研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斌
本文认为,新型的"工学结合"环境下培养的高技能型人才需从更多的维度去界定和理解,即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高技能,其他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也要过硬。
关键词:
高职学生 综合素质 工学结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蔡景华
高等教育从传授知识到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也是教育机制的改革。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综合素质 内涵 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霍九江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素质教育工程的逐步推进,美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创新思维、提高综合能力。但在关注美学教育时发现,美学教育在当前大学教育中的地位逐渐降低,出现了美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缺失的状况。通过分析,文章提出创新美学教学模式,即"一个工程,两个部分",把美学教育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抓,由学校和社会相互配合搞好美学教育。
关键词:
美学教育 素质教育 系统工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万成 王桂莲
本文认为,应将企业生产模式、科学的管理制度、工艺流程、标准和方法等引入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中,以改变传统的实训模式。模拟工厂立足学校,在现有教学资源和系统的基础上全方位营造工厂的实践环境,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它是将企业生产过程、企业任务与学校教学与实训进行有机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
生产流程 模拟工厂 职业能力 师资队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家伦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具体、明确地提出要坚持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方针指导我国的科技工作,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自主创新,主体是企业,关键在人才。现代大学具有三方面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义彬
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在重视培养学生优秀的专业素质的同时,非专业素质的培养不容忽视,这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构建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建立健全评价和反馈机制,将对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关键词:
综合素质 专业素质 非专业素质 培养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