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
- 2023(8)
- 2022(14)
- 2021(11)
- 2020(9)
- 2019(22)
- 2018(14)
- 2017(34)
- 2016(28)
- 2015(35)
- 2014(36)
- 2013(32)
- 2012(32)
- 2011(28)
- 2010(20)
- 2009(11)
- 2008(11)
- 2007(9)
- 2006(9)
- 2005(3)
- 学科
- 教育(53)
- 教学(50)
- 学校(38)
- 学法(36)
- 教学法(36)
- 理论(34)
- 学理(31)
- 学理论(31)
- 政治(27)
- 德育(26)
- 思想(26)
- 思想政治(26)
- 政治教育(26)
- 治教(26)
- 管理(25)
- 中国(21)
- 高等(20)
- 职业(17)
- 技术(16)
- 职业技术(16)
- 技术学校(15)
- 高等职业(15)
- 工作(13)
- 互派(10)
- 授(10)
- 教授(10)
- 派(10)
- 留学(10)
- 读者(10)
- 农(8)
- 机构
- 学院(244)
- 大学(189)
- 职业(123)
- 技术(95)
- 职业技术(86)
- 技术学院(82)
- 教育(74)
- 范(52)
- 师范(51)
- 京(48)
- 江(44)
- 州(43)
- 研究(42)
- 师范大学(39)
- 科学(34)
- 职业学院(31)
- 北京(30)
- 中心(26)
- 委(26)
- 理学(26)
- 理学院(26)
- 农(25)
- 管理(25)
- 院(24)
- 上海(23)
- 业大(23)
- 学校(23)
- 教育学(23)
- 工程(21)
- 教育学院(21)
共检索到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是上海市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共建的特色骨干高职院校。建校60多年来,紧紧围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素养、艺术眼光和创新意识的印刷出版传媒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根本目标,紧密结合上海经济发展、行业企业需求和学校发展实际,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教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成为上海职业教育发展的排头兵,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的引领者。在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中走出一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内涵建设为核心"的特色办学之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景华
教育是以培养人、塑造人为主的社会活动。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表达了对教育功能、价值的科学认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是要突出树人育人的基本宗旨,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对高等教育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云翔 蔡洪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锡富
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偏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膨胀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历史经验的总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宗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锡富
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偏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膨胀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历史经验的总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宗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锡富
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偏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膨胀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历史经验的总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宗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剑祥
高职外语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是学生职业理想能否实现的基础。在对高职外语专业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调查了解外语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状况,正视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问题,引导其做好职业规划,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品格,探索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分级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剑辉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宏观背景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打造宏大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队伍,解决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破解人才市场供需匹配失衡的结构性矛盾,必须从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全程就业指导、拓展职业实践等三个方面完善相关举措,从源头上解决好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端与供给侧的有效对接问题,从根本上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练缤艳 黄书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职高专教育已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作为一个独特群体的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必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对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调查与访谈,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对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状况的诸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学习状况 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赖斌 贺继明
将领导力建设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各个层面是加拿大高职院校的一大特色。此文以温哥华社区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分别从体制机制、专业建设两个层面,立足于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及学生素质养成三大环节,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建设领导力的途径和主要经验。并从国家体制、社会价值观和温哥华区域产业需求的背景出发,分析其实施领导力建设背后的原因。最后结合我国实际,就实施领导力建设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范莉莉
残疾学生群体是高职学生弱势群体中最困难、最边缘、最亟需关注的一部分。从服务视角出发,梳理了残疾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认知的特点,分析了这一群体职业生涯服务的现状。从树立生涯服务与就业服务并重的理念、建立服务制度与评价制度并行的机制、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并进的路线、优化教师队伍与转衔服务并建的平台四个层面出发提出构建职业生涯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从而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关键词:
弱势群体 残疾高职生 职业生涯服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常桐善 杜瑞军
大学的全球化程度是衡量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准之一。以本科学生的全球化知识和经验为例,对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进行比较研究的结果发现:中美学生在全球化经验、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学生明显落后于美国学生。数据分析表明,学生参与全球化活动的程度与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因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国首先应重视本科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全球化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与专业课有机交融,并通过营造全球化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切合实际的学习机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本科生 全球化知识经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郝根彦
以某"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高校220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准实验研究方法,对其参赛前后的创造力水平进行分组比较,并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参赛团队学科交叉水平和指导教师指导频次对创造力变化幅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参加学科竞赛使大学生创造力的四个维度,即研发力、洞察力、执行力、创意力均有显著提升,且提升幅度受到学科交叉和指导频次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同时,从样本中选取其中一个团队作为案例,跟踪其参赛后比赛成果实现转化并进一步产业化,刻画该作用机理在实践中的复现过程。研究结果有望为高校结合学科竞赛培养创造力的模式形成和效果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
学科竞赛 创造力 高校 准实验研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汪利 董必荣
文章以会计学专业为例,构建了基于学生投入的一流专业建设成效评价框架,包括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学生学习成果、课程、有效教学实践、教育经验丰富度、师生互动水平、专业环境支持度、持续改进机制等八个维度,是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中影响学生投入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框架的各维度及质量标准强调了学生投入理论和OBE理念等先进教育理念,突出了一流专业的学业挑战度和高阶认知学习,以及各维度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印证关系,体现了一流专业建设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系统性和科学性要求。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念背景下,一流专业建设应落实到学生学习上,从学生投入的视角构建一流专业建设成效评价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投入理论及其实践应用NSSE(全美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和CCSS(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工具为框架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
学生投入 一流专业 成效评价框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国良
1993年1月25日,蒋一苇同志在北京不幸逝世。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中的一颗耀眼的巨星,殒落了!中国失去了一个杰出的经济学家、优秀的社会活动家,我失去了一位可敬的老师,真诚的朋友! 1992年10月28日下午,我专程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看望病危中的蒋老。他摘下吸氧器,握住我的手说:“要保重身体,要调整一下节奏,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作。”这亲切爱抚的言语似乎仍在耳边,而蒋老却走了,永远永远离开了我们,他走得太匆匆!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很多很多事,多么迫切地需要像蒋老这样赤诚的革命者,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