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6)
2023(339)
2022(290)
2021(337)
2020(283)
2019(644)
2018(605)
2017(935)
2016(906)
2015(1336)
2014(1450)
2013(928)
2012(743)
2011(723)
2010(795)
2009(599)
2008(519)
2007(570)
2006(471)
2005(406)
作者
(1650)
(1341)
(1310)
(1228)
(802)
(676)
(675)
(556)
(547)
(527)
(513)
(495)
(429)
(412)
(409)
(393)
(393)
(389)
(381)
(374)
(372)
(369)
(360)
(357)
(341)
(323)
(300)
(293)
(288)
(285)
学科
教育(3150)
政治(2102)
思想(2099)
思想政治(2093)
政治教育(2093)
治教(2093)
德育(2084)
教学(1974)
学法(1144)
教学法(1144)
理论(1083)
学校(865)
管理(825)
学理(803)
学理论(803)
中国(519)
心理(508)
理学(460)
心理学(457)
高等(393)
研究(348)
(329)
文教(324)
改革(323)
学生(321)
工作(295)
组织(284)
教学研究(260)
计算(252)
算机(251)
机构
学院(9221)
大学(8548)
教育(3230)
(3068)
师范(3057)
职业(2538)
师范大学(2271)
技术(2221)
(2049)
研究(1986)
技术学院(1878)
职业技术(1843)
(1674)
科学(1600)
(1506)
北京(1409)
教育学(1341)
理学(1294)
管理(1285)
理学院(1203)
教育学院(1068)
业大(995)
中心(995)
(988)
管理学(975)
管理学院(964)
(946)
科技(906)
经济(882)
研究所(871)
基金
研究(5988)
项目(5229)
教育(4732)
科学(4073)
成果(3598)
编号(3498)
课题(3257)
(3185)
学生(3086)
(3073)
大学(2740)
社会(2736)
(2545)
社会科(2446)
社会科学(2446)
基金(2228)
项目编号(2122)
规划(2089)
研究成果(2076)
(2063)
年度(1941)
大学生(1880)
(1872)
高校(1859)
(1765)
(1760)
阶段(1753)
阶段性(1630)
(1480)
(1459)
期刊
教育(9729)
中国(5094)
研究(3254)
职业(2856)
成人(1996)
成人教育(1996)
高等(1393)
技术(1335)
(1139)
经济(1139)
技术教育(1122)
职业技术(1122)
职业技术教育(1122)
高等教育(1053)
大学(1001)
学报(899)
(695)
论坛(695)
国特(674)
(674)
特殊(674)
特殊教育(674)
教研(672)
高教(672)
(652)
学学(644)
图书(641)
科学(630)
(610)
农业(593)
共检索到144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文瑜  
高校的学生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加强学生工作,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努力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全面加强学生工作的时代课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温斌  胡婧超  张增水  
生本理念主张尊重学生差异,调动学生自主性,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将其作为高职学生管理的指导思想是提高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高职院校通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推进学生参与管理,优化学生管理机制,维护学生权益等举措,构建新型学生管理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邓建平  
在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教育质量亟待提升的今天,践行"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成为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应有之义。然而,"以学生为本"从应然的可能向实然的可行顺利转化亟须正确的认识观、均衡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以学生为本"成为可能的基础,取决于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制度架构及机制推动;在现实的高等教育背景下实现"以学生为本",需要坚持依据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认知、分析、调和及化解师生关系和校生关系中存在的兼容共存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安强  
以学生为本,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新形势下“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那么,首先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第三要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晓轩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诱导,是激发,是唤醒,是为了人的发展。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大学阶段是个人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的身心已趋于成熟,有较强的自主发展意识,具备实现自主管理的基础条件,也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实现大学生自主管理,既是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教育回归本源的内在追求。一、自主管理是对教育活动育人功能的有力呼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丹枫  
红色文化资源蕴意深远,其主要包含从革命斗争时期到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形成的伟大精神、爱国情操及诸多物质资源之和,红色文化资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起到思想引领、党性教育、精神传承等作用。因此,为创新新时期党建工作路径,高校必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有效探索和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方式,切实保障党建工作高效开展。基于此,由丁兆明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提高大学生党建科学化水平探析》一书,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者备受青睐和关注的书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益民  唐松林  余会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裴智民  
后示范时期,一些高职院校存在与"以学生为本"要求不相称的现象,折射出高职教育存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工具人",教育资源的"管建"不"管用",教育功能主次颠倒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使人才培养回归"以学生为本",让高职课堂呈现"绿色",让个性服务融入育人方阵,让高职校园文化五彩缤纷,让学生顶岗实习真正受益,让毕业生有"立交桥"可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勇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对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涵义,并针对我国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针,建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庞丽丽  
课堂教学评价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现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大都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而制定,已逐渐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建立在深层次转变评价理念、评价内容应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原则确立的多样化、评价方法运用的完善化等四个方面的"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严隽琪  
做好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在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这一问题更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喆  
2013年11月29日,我们漫步在寂静、美丽的郝博小镇街道上,按约定时间到达与博世公司合作的郝博中等职业学校,接待我们的是普兰先生(前任校长)和胡格先生(很受学生喜爱的教师)。胡格先生带我们来到他正在上课的教室。我们看到学生分成4个小组,岛式摆放的课桌椅。胡格先生继续他的课程,并演示着一堂课的任务布置。今天的任务主题是"大脑的思维方式"。胡格先生讲述5分钟后,给出了活页教材和关键词,他要求学生阅读后,以小组为单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朝霞  
"学生为本"是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的一种重要理念,对于培养适应现代化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高校班级管理中需要体现"学生为本"管理理念意义与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班级管理运行机制的具体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田建国  
教育是最具人类良心的事业,是人类最纯洁最壮美的事业。教育的第一使命让人像人,让人更高大。真像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所说:教育是把一个人从黑暗引向光明,从虚假引向真实,从低俗引向崇高。教育是引导不是去左右,教育是影响不是去支配,教育是感染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献君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教育、教学思想古已有之,但由于班级教学制的提出,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的特殊国情等原因,近代以来的教育逐渐偏离了"以学生为中心"。随着信息技术、心理和教育科学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现在人们开始重新重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获得全面提升。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范式的转变,必须全面、整体、协调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