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16)
2023(6058)
2022(4888)
2021(4975)
2020(4273)
2019(10492)
2018(10948)
2017(19845)
2016(11412)
2015(13017)
2014(13156)
2013(12386)
2012(10729)
2011(9678)
2010(10322)
2009(9339)
2008(9555)
2007(8575)
2006(7983)
2005(7264)
作者
(29594)
(24452)
(24283)
(23517)
(15794)
(11434)
(11219)
(9442)
(9319)
(8933)
(8490)
(8340)
(8110)
(7992)
(7579)
(7501)
(7304)
(7278)
(7080)
(7078)
(6282)
(6114)
(6029)
(5642)
(5607)
(5594)
(5465)
(5454)
(5083)
(4802)
学科
管理(38126)
(37634)
经济(37591)
(30703)
(28771)
企业(28771)
方法(19021)
数学(16519)
数学方法(15989)
(12579)
(11929)
中国(11457)
理论(11073)
(9680)
业经(9367)
教学(9078)
教育(8444)
(8121)
(7834)
财务(7783)
财务管理(7759)
(7747)
银行(7738)
(7309)
企业财务(7279)
(7268)
体制(6850)
(6754)
(6446)
(6196)
机构
学院(142535)
大学(141980)
管理(57241)
(51542)
经济(50008)
理学(46852)
理学院(46321)
研究(45986)
管理学(45195)
管理学院(44879)
中国(37380)
(31800)
(28653)
科学(27350)
(24693)
(23118)
中心(21653)
(20837)
北京(20789)
师范(20659)
研究所(20577)
(20430)
财经(20067)
(19474)
技术(19090)
业大(19078)
(18127)
(16805)
教育(16632)
(16546)
基金
项目(86984)
科学(67637)
研究(67430)
基金(59078)
(50554)
国家(50087)
科学基金(43355)
社会(38660)
社会科(36495)
社会科学(36483)
(36089)
教育(35622)
(30250)
基金项目(30026)
编号(29845)
自然(28207)
自然科(27577)
自然科学(27573)
自然科学基金(27039)
资助(26019)
成果(25414)
课题(22428)
重点(20026)
(19089)
(18549)
(18466)
项目编号(18148)
(17664)
创新(17133)
规划(17036)
期刊
(64128)
经济(64128)
研究(46819)
中国(41175)
教育(33031)
管理(26999)
(25401)
技术(18717)
学报(18688)
科学(18111)
(18099)
大学(15370)
(15160)
金融(15160)
学学(13636)
农业(11844)
职业(10430)
财经(10222)
业经(10110)
经济研究(9528)
(8849)
(8610)
统计(8256)
图书(7920)
(7498)
技术经济(7391)
会计(7377)
财会(7113)
(7006)
论坛(7006)
共检索到239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柯文进  
自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阶段。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对以本科教学为主的教学型高等院校——地方高等学校而言,这既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更对其自身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过去几年间这类高等院校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与切实提高质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学型院校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出特色和优势,除了要转变理念,突出特色办学,还要创新学校的管理思路和管理理念,以学校管理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质量的提高。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肖玉梅  欧阳忠明  刘小勤  徐迎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钟秉林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质量问题凸显;高等学校内涵建设任务繁重,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高等学校要增强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趋势,加强研究,系统规划,扎实推进,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俞立中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大学国际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通过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提升办学水平和能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加快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文良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校在制定提升质量的实施方案时,一要客观,二要科学。所谓"客观"就是客观分析自身的办学层次、发展水平、特色和优势,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所谓"科学"就是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有效实施。要以国家实施"质量工程"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加大教学投入,真正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是第一要务,本科教育是基础和核心。当前,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学校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结合60多年办学历史,提出了"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第一个"三"是办学定位的"三型",即精英型教育、特色型教育、研究型教育。第二个"三"是培养目标的"三化",即大学生全面化成长、个性化成长、最大化成长。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庆伟  
物流管理人才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创出特色,打造自身品牌,成为专业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科学有效地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岗位群为基本依据构建人才培养规格,在分析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内容,构建与岗位衔接的工学一体的课程体系,同时建立与"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小星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基础条件是加强课程管理的改革创新,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管理体系。课程管理体系是教学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课程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开发活动管理、课程实施活动管理和课程评价活动管理三部分。其课程管理体系是一个由"三大系统、四个层级、多重复合回路"构成的结构复杂的完整系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方华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要求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零差异、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差距、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过渡。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口,也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路径。笔者从教学管理的六个主要方面入手,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杭桂兰  
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不少高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以独特的创新思维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耀林  黄川川  
大数据时代对信息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信息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设置思路不清、人才培养方式单一等问题。大数据对信息管理科学的冲击、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信息管理学科的变革、就业市场大数据相关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推动了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注重:顺应大数据时代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大数据内容调整课程体系;依托大数据平台完善人才培养途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杭桂兰  
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不少高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以独特的创新思维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学政  
深化课程模式改革,可以有效提升医学教育质量,使医学人才培养更符合执业医生的要求。新的课程体系提高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运用基础医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启发式和自学指导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2012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推进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深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甲奇  杨陈慧  
高职行动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导向,该人才培养模式下,与此配套课程改革迫在眉睫。行动导向课改思路从重构课程体系入手,重组课程内容,以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专业课程内容融汇素质培养。课程改革要点强调"形散神不散",建议实施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元评价手段和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施课程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瑾  曾冬梅  
一、以“地方性”为主线。确立办学指导思想 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出发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于学校办学类型和办学目标的定位。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受到“大一统”办学理念的支配,不论重点大学还是地方院校,办学目标定位基本是一个模式即“高水平大学”。这种缺乏个性的办学思想,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制约着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至今,高校与高校间办学目标的趋同现象仍然存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