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42)
- 2023(9077)
- 2022(7227)
- 2021(6855)
- 2020(5672)
- 2019(12964)
- 2018(12944)
- 2017(23034)
- 2016(13552)
- 2015(15122)
- 2014(15026)
- 2013(14342)
- 2012(13157)
- 2011(11619)
- 2010(12024)
- 2009(11044)
- 2008(11027)
- 2007(9945)
- 2006(8897)
- 2005(8355)
- 学科
- 业(66064)
- 企(61630)
- 企业(61630)
- 济(49125)
- 经济(49057)
- 管理(48467)
- 业经(23194)
- 教育(21380)
- 农(20805)
- 方法(19348)
- 财(19346)
- 中国(16722)
- 技术(15907)
- 务(15860)
- 财务(15856)
- 财务管理(15850)
- 农业(15773)
- 理论(15075)
- 企业财务(14919)
- 数学(12240)
- 数学方法(12126)
- 制(11805)
- 和(11338)
- 策(11288)
- 划(10642)
- 企业经济(10328)
- 经营(9723)
- 技术管理(9676)
- 地方(9281)
- 体(8925)
- 机构
- 大学(183628)
- 学院(182589)
- 管理(69800)
- 济(69050)
- 经济(67344)
- 研究(60716)
- 理学(59349)
- 理学院(58638)
- 管理学(57893)
- 管理学院(57491)
- 中国(41400)
- 京(41188)
- 科学(33480)
- 范(33346)
- 师范(33215)
- 财(32876)
- 教育(31741)
- 江(30844)
- 所(28987)
- 农(27687)
- 师范大学(27197)
- 北京(26574)
- 中心(26397)
- 研究所(25823)
- 财经(25714)
- 州(23906)
- 业大(23520)
- 经(23259)
- 院(22160)
- 农业(21526)
- 基金
- 项目(112540)
- 研究(94094)
- 科学(91927)
- 基金(78396)
- 家(64947)
- 国家(64074)
- 社会(57858)
- 科学基金(56846)
- 社会科(54518)
- 社会科学(54505)
- 教育(50299)
- 省(47169)
- 编号(41595)
- 基金项目(41477)
- 划(39646)
- 成果(35077)
- 自然(34247)
- 自然科(33442)
- 自然科学(33432)
- 自然科学基金(32898)
- 课题(31171)
- 资助(29874)
- 业(28441)
- 创(26903)
- 部(26328)
- 发(26277)
- 年(25965)
- 重点(25821)
- 项目编号(25214)
- 规划(25100)
共检索到291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海刚
科学研究与教学和学习的结合是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结合使博士生教育与科学研究建立起了历史的、必然的关联,并成为有志于学术研究的人的重要选择。但随着职业的分化以及学术劳动力市场的萎缩,博士学位作为大学教师"资格证"的传统正面临挑战,从而引发了关于博士生教育是继续保持以"学术为业"的传统,还是要与学生的短期职业目标以及更广泛的职业选择建立联系的本质之争。
关键词:
美国教育 博士生教育 教育本质 学术研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潘金林 龚放
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博士生教育培养目标单一化受到的挑战,阐述了博耶对博士生教育目标的反思与建议,介绍了近年来美国实施的旨在拓宽博士生培养目标、增强对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的重要改革项目,并讨论了其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美国 博士生教育目标 多元学术能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韦岚 全守杰
博士生教育的学术性特征初显于考生报考与录取阶段,综合体现于博士生的培养过程中,并延伸至以大学等学术职业集中的领域为职业取向。博士生的学术职业认同体现了博士生将学术性内含的规范与准则内化在学术活动中,以此确认自身价值,并获得学术共同体的认可。因此,整体建构博士生学术职业认同可相应从惯习纠正、科研训练和职前辅导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博士生由学业向学术职业的稳定转换。这不仅利于博士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将有助于达到提升我国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向教育强国目标迈进的目的。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学术职业 认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尔东 罗英姿
在我国博士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张且毕业博士向非学术领域快速溢出的背景下,博士生教育面临学术培养范式与职业路径不匹配的问题,有必要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强化相关的职业发展支持,以促使其在更广泛的社会生产领域发挥知识领导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起的以促进生物医学博士职业发展多元化为主旨的博士生教育实践——科研训练经历拓展计划,其特点在于将博士培养与职业支持手段相融合。本文通过分析该案例的实施路径与特征,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产教研相贯通的博士培养方式、博士生培养实验等方面为我国博士生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树锋
1978年,我国恢复硕士研究生招生,我考入南京大学地质学系构造地质学专业,师从著名地质学家郭令智院士;1982年初,我在郭老师指导下继续博士研究生学业,1984年底,我的博士学位论文通过答辩,我有幸成为我国实施学位制度以来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地质学博士。在学期间,我还担任了研究生支部书记、研究生辅导员。1985年我留南京大学任教后即开始招收硕士生,并协助指导博士生,担任地质学系副主任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系分委员会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云鹏
进行博士生教育的比较研究,课程是一个重要的视角。通过对美国博士生课程体系多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博士生教育不断优化课程理念、重视课程学习与构建个性化课程体系的特点。根据我国博士生课不受重视、不系统的问题,建议我国优化博士生课程结构,强化研究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
博士生课程 创新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颖 安俐静 怀丽
在道德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违反学术道德的现象也成为备受社会瞩目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以学术研究后备群体——博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该群体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包括学术底线、学术正义和学术自觉三个层面。因此今后在构建博士生的学术道德教育体系时,应该以该群体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三个层面的认知架构为基础,逐步纠正博士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以降低他们未来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可能性,为社会培养具有高尚学术道德水平的学术队伍。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学术认知 道德规范 教育构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鑫 朱佳妮
学术社会化是博士生成为研究者的必经之路。从事学术职业是教育学博士生的主要归宿,其学术社会化经历却鲜为人知。基于扎根理论分析15位教育学博士(生)的深度访谈资料,结合6所高校博士生培养相关文本,探究学术社会化的核心要素与作用机理,构建教育学博士生学术社会化模型。研究发现:读博动机主要在预期社会化阶段发挥作用;院系制度与人际互动是集体社会化阶段的保障性和支持性要素;个人社会化阶段视自我主导力与组织支持程度的高低,分化出主动建构、自我沉淀、寻找外援及接受规训4种类型。高匹配度的导生关系、支持性的制度环境利于激发和维持强动机,顺利实现学术社会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沈文钦 谢心怡 郭二榕
博士生教育和学术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但尚未有研究系统分析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变革对博士生教育的影响。近年来,全球学术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变革,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也出现了“预聘—长聘”制度的引入、次级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精英学术劳动力市场饱和、海外学术劳动力回流的冲击等变革趋势。以入口—过程—出口理论模型为分析框架,结合访谈调查资料及各高等学校公开数据分析发现,上述趋势对博士生教育的入口、过程及出口三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博士生生源总量持续上升,但优秀生源向海外流失;在博士生社会化过程中,教学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及可迁移能力培养不足;博士生就业呈现“下沉式”和多元化就业趋势。面对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变革,我国博士生教育须进一步提升培养质量,并加强对博士生教学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与可迁移能力的培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莞荷 袁本涛
从日本博士生培养定位的转变和博士生就读意愿低迷的培养现状出发,阐述了日本博士生教育引领计划的诞生背景,介绍了博士生教育引领计划的制度特点和人才培养体系特点,从毕业生能力提升与职业选择两方面分析了博士生教育引领计划的人才培养成效,总结了博士生教育引领计划在项目定位运营管理等方面仍需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
日本 博士生教育 跨学科 职业路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闫广芬 邵彩玲
分析了当今女博士生面对的一系列困惑的问题所在,认为女博士生们应该走出性别迷失,超越自我,同时各大学应积极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承担起推动两性教育平等的使命。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女博士生 困境 教育平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沈文钦 赵世奎
对近年来西方学者博士生教育研究的主题进行了研究,将其归纳为博士生教育的规模与结构、学术指导与师生关系、流失率、完成率与修业年限、博士生教育的质量评估、博士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专业博士教育六个方面,指出这些研究可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三种取向,大部分研究仍然是纯经验性的,纯理论维度和历史维度的研究比较缺乏。
关键词:
西方 博士生教育研究 主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雪芬 李子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博士研究生助教是雇员还是学生的身份争议引起学界广泛关注,这一问题是反思博士研究生助教制度的重要窗口。博士研究生助教的身份之争,表面上是助教和大学管理者对助教教学任务性质的观念争锋,实际上却隐含着助教维护教学权益和大学管理者节约教学成本之间的利益博弈。其根本原因是,在学术劳动力临时工化的危机下,博士研究生助教制度的资助、雇佣和教育功能失衡,雇佣性超越教育性。无论研究生助教被定义为雇员还是学生,研究生助教制度都应平衡好资助、雇佣和教育三种功能,立足于保障博士研究生的教学权益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非成为节约教学成本的雇佣手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包水梅 魏玉梅
系统研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Ph.D、Ed.L.D项目后发现:跨学科授予学位、跨学科设置专业方向、跨学科配置师资、跨学科设置和修读课程等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路径;培养具有跨学科素质、能解决复杂教育问题的卓越的学术领袖,促成学科之间正式的合作关系,促进新的协同效应和资源的产生,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根本宗旨;问题导向性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特征。美国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路径及其特征对于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尚处于"探寻期"的我国不乏启发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立莹
对美国博士生教育高损耗现象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指出美国博士生教育高损耗主要表现为博士生修业时间长、流失率高两个方面,认为专业类别、资助方式、导师指导、博士生的思维方式是影响博士生学业进展的主要因素,介绍了美国政府、社会、学校各方面针对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美国博士生教育 高损耗 毕业时间 流失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