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25)
2023(12469)
2022(10682)
2021(10123)
2020(8826)
2019(20612)
2018(20641)
2017(40265)
2016(22056)
2015(24899)
2014(25158)
2013(24820)
2012(23205)
2011(20859)
2010(21539)
2009(19965)
2008(19844)
2007(18040)
2006(15779)
2005(14125)
作者
(62883)
(52483)
(52112)
(49895)
(33514)
(25052)
(23901)
(20243)
(19685)
(19147)
(17765)
(17673)
(16792)
(16509)
(16389)
(16222)
(15975)
(15493)
(15258)
(15097)
(13039)
(13011)
(12862)
(11989)
(11882)
(11826)
(11756)
(11680)
(10441)
(10417)
学科
(88147)
经济(88061)
管理(64800)
(62611)
(51170)
企业(51170)
方法(41282)
数学(36914)
数学方法(36237)
(25855)
(25849)
中国(23638)
地方(19375)
(19329)
业经(18141)
农业(17016)
(16959)
(16521)
(16510)
贸易(16500)
财务(16467)
财务管理(16426)
(16417)
银行(16385)
(16002)
(15564)
企业财务(15486)
(14768)
金融(14765)
理论(14458)
机构
学院(307646)
大学(306083)
(123309)
经济(120325)
管理(119767)
研究(102264)
理学(102028)
理学院(100878)
管理学(98843)
管理学院(98273)
中国(81503)
(65508)
科学(63348)
(60289)
(52031)
(51166)
中心(49343)
(48782)
研究所(46751)
财经(46272)
业大(45112)
(41765)
北京(41651)
(40571)
师范(40212)
农业(40204)
(38925)
(37024)
经济学(36357)
财经大学(33990)
基金
项目(198642)
科学(155819)
研究(146994)
基金(141608)
(122453)
国家(121419)
科学基金(104203)
社会(89725)
社会科(85010)
社会科学(84984)
(79190)
基金项目(74476)
教育(68750)
自然(68226)
自然科(66627)
自然科学(66610)
(66545)
自然科学基金(65378)
编号(62036)
资助(59640)
成果(51623)
重点(44467)
(43888)
课题(43145)
(42697)
(41186)
创新(38459)
科研(38115)
教育部(37401)
项目编号(37368)
期刊
(137528)
经济(137528)
研究(90988)
中国(64442)
(49440)
(45896)
学报(44303)
管理(43656)
科学(42450)
教育(35897)
大学(33785)
(33166)
金融(33166)
学学(31420)
农业(30937)
技术(29362)
业经(22801)
财经(22211)
经济研究(21914)
(18961)
问题(17994)
(17445)
统计(16438)
图书(15855)
技术经济(15821)
理论(15178)
(15171)
科技(14757)
(14647)
(14384)
共检索到469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玲玲  付赛际  张秋柳  江若然  
国家科技管理体制顺畅与否关乎一国科技发展命脉,依托大科学装置建立的高科技园区在宏观上受国家科技管理体制管控,是一国科技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以美日英三国科技管理体制为例,探讨了多元分散型、高度集中型和分散与集中相协调型的科技管理体制特点,通过对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日本质子加速器研究设施中心、英国哈威尔科技创新园发展模式的分析,结合我国科技管理体制以及中子科学城自身特点,提出了中子科学城管控模式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玲玲  赵道真  张秋柳  
大科学装置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依托大科学装置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具有特殊性和稀缺性。以散裂中子源为依托,通过借鉴英国哈维尔创新科技园区实地调研一手资料、关键人物访谈及日本J-PARC、上海光源等国内外典型散裂中子源、光源相关产业化标杆的成功经验,提出4种产业化模式:大学-企业合作、企业自主转化、装置自主转化及大学自主转化。分析4种产业化模式的适用条件及优劣势,结合我国散裂中子源所在地东莞及其周边实际情况,发现大学-企业合作模式更符合我国散裂中子源未来产业化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段飞   龙云凤   孟鸿  
为探讨大科学装置在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技术研发上的应用和实践,以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为例,分析CSNS装置及关联机构的建设运行情况,归纳出CSNS支持下新材料技术研发的三种模式:用户自主研发模式、联合多主体协同研发模式、全链条布局创新体系模式。同时,结合新材料技术研发的环节以及CSNS关联创新主体分析发现,CSNS推动新材料技术研发的作用机制,是CSNS谱仪与各创新主体围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试孵化—产业应用”研发链各环节共同发挥作用而构成的大科学装置创新体系。并从推进相关建设、加强政策布局、建立支持部门三方面,提出提升研究成果数量和水平、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解决系统性支持缺失等现存问题的有效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晓  
以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办的科学园区为发端,科学园区在1980年代后步入了井喷式的蓬勃发展阶段。本文在对世界科学园区的概念和发展进行简介的基础上,主要结合瑞典和芬兰的高科技园区案例,较为系统地考察和剖析了北欧科学园区在规划和建设方面的规律和特征,以期为我国科学园区纳入国际化的良性发展轨道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英豪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为经济发展从总量增长型向效益型转变创造了条件。美国硅谷是世界的一个"奇迹",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也纷纷效仿美国建立高科技园区。本文以美国"硅谷"和中国"中关村"为例,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高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差异,并针对我国高科技园区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汤汇浩  
通过建立实证比较分析框架,系统研究科技园区的综合发展要素及其对园区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意义。本文对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和美国硅谷高科技园区在人才队伍、教育培训、组织网络、体制制度、风险投资、区域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实证比较研究,并针对性指出了加速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的努力方向和途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文松  方创琳  
在推进京津冀城市群高科技园区的协同发展进程中,三地园区之间是否深度融合,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质量和深度。目前京津冀城市群的天津与河北高科技园区与中关村科技园签有政府间合作协议的有10家,其对接的产业类型依次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生物医药产业,与中关村科技园总收入占比居前5位的产业类别恰好相对应。三地园区协同发展动力机制可分为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市场需求吸引机制、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政府引导驱动机制、市场合作驱动机制5类。合作共建模式主要有:政府引导驱动机制为主的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模式、市场合作驱动的类似于固安工业园的产业新城模式、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为主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模式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文松  方创琳  
在推进京津冀城市群高科技园区的协同发展进程中,三地园区之间是否深度融合,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质量和深度。目前京津冀城市群的天津与河北高科技园区与中关村科技园签有政府间合作协议的有10家,其对接的产业类型依次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生物医药产业,与中关村科技园总收入占比居前5位的产业类别恰好相对应。三地园区协同发展动力机制可分为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市场需求吸引机制、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政府引导驱动机制、市场合作驱动机制5类。合作共建模式主要有:政府引导驱动机制为主的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玲玲  赵明辉  曾钢  张利斌  
大科学装置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大量的研究表明,大科学装置的科学效益可以促进学科布局以及科研合作的发展,同时,系统合理的学科布局以及紧密有效的科研合作也会促进大科学装置科学效益的发挥。因此,进一步明晰大科学装置所涉及的学科、主题、合作网络的现状及演变趋势,是一项基础性、必要性、紧急性的工作。本文从文献计量的视角,采用社会网络、信息熵等理论方法,以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为例,研究其在2010—2015年学科、主题、合作网络的分布情况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在学科方面,上海同步辐射光源有利于促进化学、物理学、材料学等学科的发展及交叉融合,但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在主题方面,主要涉及晶体结构、结构分析等研究主题以及相应的小角散射、X射线散射等实验技术,且整体分布呈现从分散到集中的演变趋势;在合作网络方面,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系统内的科研单位之间,且合作机构之间的联系强度呈现减弱趋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静芬,史占中  
本文以入园企业“集群化程度”为切入点,从产业组织角度对我国高科技园区企业集群化不足进行深入地分析,并借鉴国外高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从制度和文化两方面,以达到提高企业自组织(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自繁育(衍生新企业),营造区域合作创新环境的目标,促进园区的快速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顽强  
经过近20年的艰苦探索,我国高科技园区基本实现了初期创业目标,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区域和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我国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总结了我国高科技园区的主要成就,分析了高科技园区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及主要原因,提出了高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玲玲  黄思婷  张莹利  胡国峰  张秋柳  
在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差异理论,筱原三代平的主导产业理论和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大科学装置自身特点,提出以产业升级潜力、地域发展能力和技术支持能力三大维度为基础的大科学装置关联产业筛选模型。通过建立三维度指标体系对产业发展定位进行判断。再以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为例,运用模型筛选出适合东莞市与散裂中子源发展的主导产业与行业,为东莞市后续资金投向与产业化规划提供借鉴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芹  王盼  何彬斌  
高科技产业集群中技术的快速扩散能够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其竞争力的提升,文章在高科技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高科技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的特点,选取5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高科技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绩效进行了评价,并对张江高科技园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认为张江高科技园区技术创新绩效不断增加,其中工业总产值和知识产权授予数权重的贡献最大,同时技术交易数量和经认定研发机构数变化不大,知识产权的授予和集群总产值的增加已经成为影响张江集群技术扩散绩效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梦周  潘家栋  
本文从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内涵入手,探究特色小镇驱动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及共生发展的稳定性条件,并利用杭州未来科技城2015-2017年运营数据进行实证,明确特色小镇的实践价值及政策启示。研究表明:(1)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包含优化内部生产力、扩大区域影响力及提升全球竞争力三重目标,三者间相互关联、互为依存;(2)三重目标的叠加及科技园区"内部-区域-全球"三重关系的同步优化构成了特色小镇"特色之源"及作用路径;(3)特色小镇的实践成效取决于自身与科技园区的共生关系,应致力于在共生系统中寻求特色定位,通过共生介质和共生界面优化实现互利共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良忠  史占中  
美国硅谷的发展经历了国防产品、集成电路、个人电脑、因特网四个阶段。硅谷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为小企业集群、独特的文化、以地区网络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和扁平的网络型组织结构。硅谷模式对发展我国高科技园区的启示是 :大力培育中小企业集群 ,培养园区文化 ,形成网络型的产业体系和企业组织结构 ,设址要靠近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 ,并优化专业化的生活与服务设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