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56)
- 2023(11653)
- 2022(9370)
- 2021(8860)
- 2020(7503)
- 2019(16997)
- 2018(17239)
- 2017(33173)
- 2016(17861)
- 2015(20440)
- 2014(20255)
- 2013(19547)
- 2012(17610)
- 2011(15631)
- 2010(16104)
- 2009(15212)
- 2008(15104)
- 2007(13845)
- 2006(12261)
- 2005(11057)
- 学科
- 业(86396)
- 济(77076)
- 经济(76983)
- 企(69230)
- 企业(69230)
- 管理(61249)
- 农(46170)
- 方法(34233)
- 农业(30864)
- 业经(29116)
- 数学(26757)
- 数学方法(26247)
- 财(23008)
- 中国(19494)
- 技术(17667)
- 务(17329)
- 财务(17294)
- 财务管理(17278)
- 企业财务(16256)
- 制(15827)
- 理论(15497)
- 策(15079)
- 地方(13912)
- 和(13622)
- 划(13296)
- 贸(12815)
- 贸易(12808)
- 体(12724)
- 易(12439)
- 经营(11290)
- 机构
- 学院(254385)
- 大学(247413)
- 管理(106328)
- 济(105444)
- 经济(103376)
- 理学(91931)
- 理学院(91100)
- 管理学(89495)
- 管理学院(89053)
- 研究(74946)
- 中国(61307)
- 农(51822)
- 京(51545)
- 财(46741)
- 科学(44030)
- 江(40123)
- 业大(39981)
- 农业(39211)
- 财经(36998)
- 中心(36640)
- 所(35719)
- 经(33455)
- 研究所(31857)
- 北京(31772)
- 州(31693)
- 范(31404)
- 师范(31220)
- 经济管理(30772)
- 经济学(29943)
- 商学(27941)
- 基金
- 项目(165422)
- 科学(132806)
- 研究(127320)
- 基金(119433)
- 家(100662)
- 国家(99600)
- 科学基金(88937)
- 社会(82008)
- 社会科(77384)
- 社会科学(77359)
- 省(68542)
- 基金项目(63635)
- 教育(57901)
- 自然(55858)
- 自然科(54639)
- 自然科学(54627)
- 划(54349)
- 编号(54275)
- 自然科学基金(53677)
- 资助(47781)
- 成果(42332)
- 创(37830)
- 业(36673)
- 发(36270)
- 部(36243)
- 课题(35938)
- 重点(35590)
- 创新(34428)
- 制(32986)
- 国家社会(32918)
- 期刊
- 济(125605)
- 经济(125605)
- 研究(73394)
- 农(55205)
- 中国(53906)
- 管理(40918)
- 财(38433)
- 农业(37460)
- 科学(32944)
- 学报(31031)
- 教育(30514)
- 业经(28594)
- 大学(26881)
- 技术(25738)
- 融(24390)
- 金融(24390)
- 学学(24285)
- 业(19756)
- 财经(17727)
- 经济研究(17122)
- 问题(16903)
- 技术经济(15529)
- 经(15295)
- 农村(14249)
- 村(14249)
- 农业经济(13929)
- 科技(13348)
- 世界(12992)
- 现代(12966)
- 版(12636)
共检索到383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忠 牟少岩 吴飞鸣
印度的农业现代化卓有成效,许多经验值得借鉴。其中,印度的农业研究理事会是印度最高的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协调机构,在印度农业的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我国也应建立强有力的、全国性的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协调机构。印度以大学为依托,集教育、科研、技术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对我国的农业大学办学定位和农业科技推广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农业科技推广 大学 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华
围绕国家农业发展战略需求,结合现阶段农业发展特点, 顺应我国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的科教优势,积极探索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推进大学农业科技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孟莉娟
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是将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经路径。为了提升本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美国、法国、日本根据本国国情和农业发展特色,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模式创新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模式。本文在对美国、法国、日本农业科学技术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农业科技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政府要充分承担农业科技推广的公益性职能、加强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 推广模式 经验借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广东
在提出杨凌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创建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构造了以大学为依托,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核心,以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和农业科技培训体系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基本框架,并进一步阐述了新模式的实施总体目标、区域目标、实施内容及推广模式的类型。最后提出了应成立3个专门机构来保障新模式有效实施的管理体制和以项目带动、合同管理、奖惩结合及经费保障为核心内容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杨凌 农业科技推广 大学依托型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得桂
"农林科大模式"在推广载体、推广目标和推广机制等方面具有较强创新性。它着眼产业发展,创新农技推广载体;面向农户需求,提高推广效率;整合多方资源,增强推广能力;改革管理机制,保障农技推广力量。它对于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提升基层农业推广能力有启示价值。在健全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进程中,"农林科大模式"的活力和吸引力还在于它具有可移植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梁静溪 孙庆
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是提高农业科技转换率和贡献率、引导农业走向市场、农民奔向小康的必然要求。我国现有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比较单一,与农户联系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本文在借鉴国外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优化选择。
关键词:
农业 科技推广 模式 优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济民 刘春芳 申秋红 梁辛
通过调研、分析、总结和归纳,作者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存在的主要推广模式分为四大类型14种模式,并分别对模式特点、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以期在科技促进新农村建设中更加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关键词:
农业科技 推广体系 模式评价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北京市联合调研组 王东
农业科技推广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研究了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推广的体系、规律和推广模式,详细阐述了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推广的具体做法,旨在为北京乃至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提供可借鉴的国际经验,为促进决策、推进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发达国家 农业科技推广 比较研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俊杰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是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促进了大学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有效的实现了科技与农民的对接,建立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新通道,实现了科技与“三农”的对接,促进了地方主导产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指导扶持了涉农企业,引导培育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当前我国农村科技兴农的一种创新模式。
关键词:
科技专家大院 农业科技推广 科技推广模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韩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点要加快发挥家庭经营的基础作用,探索新的集体经营方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些改革对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特别是对高素质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在系统梳理典型国家和地区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对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近阶段加快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推广 人才培养 比较 借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凌凤
在总结各地近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将高等涉农院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科技推广分为试验示范基地、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校企专项合作以及直接服务经营主体四种模式。基于院校、地方、农业经营主体的各自取向,本文从科技服务能力、科技服务效果和教学科研效果三个视角比较以上模式的优势、适应性与局限性。分析表明,在科技服务能力、服务内容完整性、服务覆盖面等方面,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的效果最为理想,但实施这一模式有较高的条件要求。要以这一模式为主导方向,并行不悖发展多种模式。同时,要从推动科技资源深度整合、改革完善教育科研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凌凤
在总结各地近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将高等涉农院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科技推广分为试验示范基地、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校企专项合作以及直接服务经营主体四种模式。基于院校、地方、农业经营主体的各自取向,本文从科技服务能力、科技服务效果和教学科研效果三个视角比较以上模式的优势、适应性与局限性。分析表明,在科技服务能力、服务内容完整性、服务覆盖面等方面,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的效果最为理想,但实施这一模式有较高的条件要求。要以这一模式为主导方向,并行不悖发展多种模式。同时,要从推动科技资源深度整合、改革完善教育科研体制、完善激励制度等多个方面着手,推动农科教、产学研结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得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突破原有以行政区域为单元的农技推广界限,探索建立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吸纳企业、地方经济组织和农户参与,与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模式,可称之为"农林科大模式"。它是国家现行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补充,对于探索和建立高效、快捷而又能够持续运行的农技推广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较强的推广价值和重要的借鉴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洪霞 丁文锋
本文从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入手,论述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改革的目标模式:依托大学,整合主体;职能分离,组织多样;培育实体,直接到户;信息载体,综合服务;适时推进,配套改革。最后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推广 体制改革 目标模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苏焕兰
探索新时期加速农业科技推广的新模式宁夏科委主任苏焕兰实现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是一个历史过程。及时研究这个历史转变时期加速科技推广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对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我区组织实施了科技兴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