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43)
- 2023(12621)
- 2022(10940)
- 2021(10474)
- 2020(8742)
- 2019(20541)
- 2018(20668)
- 2017(39563)
- 2016(21786)
- 2015(24720)
- 2014(24774)
- 2013(24300)
- 2012(22380)
- 2011(19867)
- 2010(19856)
- 2009(17873)
- 2008(17498)
- 2007(15229)
- 2006(13309)
- 2005(11570)
- 学科
- 济(79162)
- 经济(79066)
- 管理(60288)
- 业(55972)
- 企(46996)
- 企业(46996)
- 方法(36976)
- 数学(31473)
- 数学方法(30974)
- 农(22074)
- 中国(20527)
- 学(20481)
- 财(19659)
- 业经(18324)
- 地方(17477)
- 理论(15907)
- 农业(14813)
- 制(14381)
- 贸(14000)
- 贸易(13991)
- 和(13946)
- 易(13530)
- 技术(13118)
- 务(12786)
- 财务(12714)
- 财务管理(12685)
- 环境(12555)
- 教育(11873)
- 企业财务(11861)
- 银(11713)
- 机构
- 大学(300724)
- 学院(300086)
- 管理(116936)
- 济(107198)
- 经济(104400)
- 研究(101144)
- 理学(101050)
- 理学院(99853)
- 管理学(97795)
- 管理学院(97294)
- 中国(74803)
- 科学(68243)
- 京(66155)
- 农(54280)
- 所(52537)
- 业大(49242)
- 财(48841)
- 研究所(48227)
- 中心(46238)
- 江(45241)
- 农业(43173)
- 北京(41789)
- 范(41131)
- 师范(40590)
- 财经(39060)
- 院(37623)
- 州(37170)
- 技术(35839)
- 经(35366)
- 师范大学(32521)
- 基金
- 项目(209158)
- 科学(161237)
- 研究(150020)
- 基金(147683)
- 家(130727)
- 国家(129636)
- 科学基金(109615)
- 社会(89002)
- 社会科(83958)
- 社会科学(83927)
- 省(83731)
- 基金项目(79147)
- 自然(74564)
- 自然科(72776)
- 自然科学(72754)
- 自然科学基金(71409)
- 划(70809)
- 教育(69185)
- 编号(62702)
- 资助(61717)
- 成果(50546)
- 重点(47073)
- 部(44551)
- 发(44548)
- 课题(43547)
- 创(43484)
- 科研(40653)
- 创新(40474)
- 计划(39658)
- 大学(38491)
- 期刊
- 济(119418)
- 经济(119418)
- 研究(85066)
- 中国(59412)
- 学报(53610)
- 农(48033)
- 科学(47756)
- 管理(42934)
- 大学(39154)
- 教育(38911)
- 财(37320)
- 学学(36547)
- 农业(33816)
- 技术(28097)
- 融(22954)
- 金融(22954)
- 业经(19924)
- 图书(19373)
- 业(18084)
- 经济研究(17983)
- 财经(17788)
- 科技(15534)
- 问题(15221)
- 版(15040)
- 经(15004)
- 理论(14774)
- 业大(14356)
- 技术经济(14087)
- 实践(13771)
- 践(13771)
共检索到438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岩
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始于70年前并借鉴陆生动物营养研究经验形成了研究范式。在过去70年中,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水产配合饲料技术的进步,为水产饲料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做出了贡献。然而,随着全球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加,对水产饲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表明,根据一些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成果所配方的饲料在养殖生产实践中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应用效果,这意味着在已有范式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有时难以很好地满足现代鱼类养殖产业的需要。本文叙述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两种肉食性鱼类大口黑鲈和大黄鱼配合饲料研发与应用的历程,指出对饲料蛋白需求的低估是限制配合饲料长期未能在大口黑鲈和大黄鱼养殖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原因。早期研究报道大口黑鲈的饲料蛋白需求为400-440 g/kg,大黄鱼的饲料蛋白需求为450-470 g/kg。经过重新评估后将大口黑鲈和大黄鱼的最适饲料蛋白水平分别提高到480-510 g/kg和490-520 g/kg。在适宜的饲料蛋白水平下,投喂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和大黄鱼生长与投喂冰鲜鱼时相当。作者认为对饲料蛋白需求的低估与已有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范式存在的不足有关,其表现为:(1)强调食物对鱼类生长的作用,但忽视了实验鱼遗传背景和食物以外的环境条件对生长和摄食的影响;(2)强调鱼类个体生长对评价营养需求和饲料质量的重要性,但忽视了鱼类个体生长差异并不能完全反映养殖产量和效益的事实;(3)强调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作为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但忽视了养殖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负面影响是限制水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4)没有足够重视基础饲料配方在评价营养需求或饲料质量方面的影响,一些研究因基础饲料组成不当而产生没有实际意义的评价结果。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建议从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对已有的范式做如下修改:(1)重视鱼类遗传背景和食物以外的环境条件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明确鱼类营养需求取决于其生长需求;(2)重视食物中各种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明确不同饲料原料在实现配方的营养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3)重视对实验鱼种质和种群结构的选择,重视对照组和处理组个体生长差异的幅度对判断饲料处理效应的指示作用,重视饲料配方对渔业资源和环境等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内容的影响。经过修改后的研究范式更符合养殖生产实际,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所获得的成果也能够更好地指导配合饲料生产,为鱼类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树根 王寿昆 李建生
20 0 0年 6月 7日 -7月 1 2日在霞浦县东安海区网箱进行全价配合饲料喂养大黄鱼鱼种试验 .试验分为 A、B、C3个网箱 ,A箱饲喂全价鱼种配合饲料 ,B箱饲喂 5 0 %全价鱼种配合饲料搭配 5 0 %冰鲜鱼是鱼 ,C箱饲喂冰鲜鱼是鱼 .试验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管理和养殖条件下 ,A、B、C3组饵料系数分别为 1 .41、1 .46和 1 .65 ,增重率分别为 5 5 .5 0 %、5 3 .69%和 43 .67% ,说明 A、B网箱大黄鱼鱼种的生长速度快于 C网箱 ,且养殖成本低
关键词:
大黄鱼鱼种 配合饲料 饲喂试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牟明明 蒋余 罗强 陈拥军 罗莉 林仕梅
为探讨不同来源饲料对大口黑鲈生长、血浆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以及肝脏和肠道组织学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2.45±0.07)g的大口黑鲈180尾,随机分成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鲢,养殖84 d。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冰鲜鲢组,而蛋白质效率(PER)、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显著高于冰鲜鲢组。大口黑鲈摄食配合饲料后,肝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冰鲜鲢组,肝脏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冰鲜鲢组,而肌糖原和肠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饲喂配合饲料组大口黑鲈血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血糖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Ca/P比值显著高于冰鲜鲢组,而血浆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尿素、钙和磷含量显著低于冰鲜鲢组。各实验组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以及胆固醇(TC)和胰岛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配合饲料明显影响大口黑鲈肝脏和肠道的组织结构,饲喂配合饲料组实验鱼的肝脏空泡化现象严重,小肠绒毛受到严重机械性损伤。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冰鲜鲢更适合饲喂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不仅影响大口黑鲈的生长,而且损伤肝脏和肠道的健康。因此,可以借鉴冰鲜鲢的营养组成和大口黑鲈的代谢特性,深入研发大口黑鲈的饲料配制技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江 张泽芸
经小池试验,对筛选出的89-I号饲料配方进行调整,确定以89-I-4号配方进行中试。经140-150天饲养,高产池平均亩产大口鲶472.1kg,平均尾重达400g以上,个体净增重73倍,饲料系数2.17,亩均盈利6400元。
关键词:
配合饲料,池塘饲养,大口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金柱 艾庆辉 麦康森 谭北平 徐玮 马洪明
以初始体重为(1.93±0.11)mg的大黄鱼稚鱼(12日龄)为实验对象,以微粒饲料(micro-diet,MD)分别替代0%2、5%、50%、75%和100%生物饵料(live prey,LP),探讨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对大黄鱼稚鱼生长、存活、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30d的摄食生长实验表明: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显著影响大黄鱼稚鱼的生长、存活、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当微粒饲料替代50%和75%生物饵料时,两组间的特定生长率(SGR)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100%替代水平(P<0.05);同时,75%替代水平SGR显著高于0%和25%替代水平(P<0.05)。存活率在各处理组...
关键词:
大黄鱼 稚鱼 微粒饲料 替代 生物饵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游 周飘萍 袁野 马红娜 周歧存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小麦淀粉和脂肪水平对大黄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以及糖代谢关键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设计了3个小麦淀粉水平(5%、10%和30%)和2个脂肪水平(5%和10%)的3×2的两因子实验,配制了6种等氮的饲料,分别喂养平均体质量为(6.75±0.12)g的大黄鱼幼鱼。结果显示,饲料中小麦淀粉和脂肪水平对大黄鱼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成活率(SR)、肝体比(HSI)和肥满度(CF)无显著交互作用,对脏体比(VSI)有显著交互作用。在同一脂肪水平下,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马俊 魏泽宏 邢淑娟 依丽娜 徐玮 周慧慧 张文兵 麦康森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寡肽(OMet)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蛋白质代谢反应的影响,并与在饲料中添加等量的晶体蛋氨酸(cMet)的效果相比,实验以初始体重为(26.0±1.6)g的大黄鱼幼鱼为研究对象,以鱼粉和豆粕为主要蛋白源,设计1个低鱼粉(31.8%)对照饲料(LF)。在LF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35%、0.65%和0.95%的晶体蛋氨酸或蛋氨酸寡肽,配制其他6组饲料,并分别命名为cMet 0.35、cMet 0.65、cMet 0.95、OMet 0.35、OMet 0.65和OMet 0.95,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与LF组相比,OMet...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欧红霞 王广军 谢骏 余德光 张凯
为研究不同饲料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消化道指数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对摄食配合饲料(饲料组)和冰鲜鱼(冰鲜组)的大口黑鲈消化道指数和淀粉酶活性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饲料组比肠质量、比肝胰脏质量、比内脏质量显著高于冰鲜组(P 幽门盲囊>肠>胃,而肝胰脏中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它消化器官(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田鑫鑫 黄卫 谢春元 陈乃松 朱站英 钟国防
为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饲料效率、表观消化率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以枯草芽孢杆菌有氧发酵豆粕替代部分鱼粉配置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发酵豆粕的添加量为0%(FM组)、10%(FSM10组)、15%(FSM20组)、20%(FSM30组)、25%(FSM40组),分别替代0%、10%、20%、30%、40%的鱼粉。初始体质量(19.83±0.33)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成5个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 30 尾鱼,每天饲喂2次( 7: 00和17: 00),养殖75d。结果显示:各组饲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FSM20和FSM30组的均末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各组蛋白质效率无显著性差异,FSM组的摄食量显著高于FM组,FSM40组的蛋白质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显著低于其他组;各组全鱼粗蛋白无显著性差异,在FSM20组出现最大值;FSM组的全鱼粗脂肪显著低于FM组;各组之间的蛋白质消化率和脂肪消化率无显著性差异,FSM30和FSM40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组;低于15%(FSM20组)替代,FSM组与FM组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无显著差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梓晔 姚春凤 车明晓 迟淑艳 谭北平
本试验旨在探究高脂饲料中添加α-硫辛酸(α-LA)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配制3组等氮实验饲料,分别为粗脂肪14%的基础饲料组(D1),粗脂肪14%添加α-LA组(D2),粗脂肪16%添加α-LA组(D3),投喂大口黑鲈幼鱼[初体质量(5.01±0.02)g],养殖试验持续8周。结果显示,D3组与D1组之间的鱼体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D2组;D3组的蛋白质效率和蛋白沉积率显著高于D1和D2组;D2和D3组血清甘油三酯、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比D1组显著降低,各组间总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D2和D3的肝脏空泡化面积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D1组;D2和D3组肝脏的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Ⅰ活性显著提高,脂肪酸合成酶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显著降低;肝脏代谢组学结果显示,D3组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代谢通路相比D1组显著上调。D3组肌肉十五烷酸、十七烷酸和二十一碳酸含量显著升高,D2和D3组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显著升高。研究表明,高脂饲料中添加α-LA,通过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代谢通路增强脂质分解并抑制脂质合成,减少肝脂积累,促进肝脏健康,增加肌肉ARA、DHA和EPA的沉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泽芸 吴江
用配合饲料饲养大口鲶的初步研究张泽芸,吴江(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宜宾市644000)大口鲶(SilurusmeridionalisChen),原名南方大口鲶,俗称河鲶、鲶巴朗、叉口鲶等,是生产于长江流域大江河里的重要经济鱼类。该鱼是我国鲶科鱼类中...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樊佳佳 白俊杰 李胜杰 马冬梅 姜鹏
为了检测驯食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3个选育世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变化,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驯食配合饲料大口黑鲈选育基础群体(Sp0)和第二、三和四代选育群体(Sp2、Sp3和Sp4)共240尾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8个微卫星位点共获得44个等位基因。Sp0、Sp2、Sp3和Sp4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分别为0.4895、0.4802、0.4579和0.4206,平均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为0.4615、0.4454、0.4621和0.391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791、0.3659、0.3764和0.3257。4个群体间的配对比较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_(st))值在0.01612~0.16162之间、遗传距离(D_a)在0.0249~0.1434之间。遗传变异来源(AMOVA)分析显示,只有8.38%的变异来自于群体间,其余遗传变异均来自于个体间。研究表明,经连续多代选育之后,易驯食配合饲料的快长大口黑鲈选育群体具有中度遗传多样性,具备选育潜力,可继续进行选育。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武辉 孙成飞 董浚健 杨超 胡婕 田园园 叶星
本研究利用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和研究了2—30日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仔鱼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及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3±1)℃条件下,0~4日龄仔鱼消化道初步分化,为内源性营养期。4~6日龄仔鱼消化道逐渐分化形成食道、胃和肠,胃和肠黏膜褶形成,肝胰脏细胞团出现,仔鱼具备基本摄食能力,进入混合性营养期;10~16日仔鱼消化道和消化腺结构分明,胃、幽门盲囊、肠道紧密排列,肝脏和胰脏独立,进入外源性营养期。此阶段后可逐步转食人工配合饲料;20~30日仔鱼胃腺发达,胃和肠道出现次级黏膜褶,幽门盲囊黏膜褶显着增多、增长,肝脏逐渐出现脂肪积累区,胰脏可见酶原分泌颗粒,肝胰脏组织结构近似成鱼。扫描电镜显示,30日仔鱼胃部内表皮具有丰富的网状黏膜褶,胃小凹间分布着密集的分泌孔;幽门盲囊和肠道内表面结构相似,无固定形态的黏膜褶上布满黏液细胞和分泌孔。20日龄后仔鱼具备转食人工配合饲料的能力。此外,在仔鱼开口和转食人工配合饲料过程中,部分死亡个体的胃肠组织表现出腔体扩大或皱缩,内表皮无成型的黏膜褶或黏膜层脱落,胃和肠道组织损伤。本研究可为大口黑鲈仔鱼开口和转食人工配合饲料条件的优化提供组织学基础资料。
关键词:
大口黑鲈 消化系统 组织学 扫描电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崔正贺 余聪 李云梦 王岩
通过养殖实验评价了饲料中发酵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添加水平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饲料利用效率和水质的影响。以鱼粉含量为40%的饲料为背景(RF),利用棉籽浓缩蛋白替代饲料RF中60%的鱼粉(CH0);在饲料CH0的基础上,分别按1%(CH1)和2%(CH2)的剂量添加发酵啤酒酵母。将初始体重为(21.7±0.2)g的实验鱼在容积为4000L的室外聚乙烯水槽内养殖8周,密度为30尾/水槽。实验期间,水温为(22.5±5.2)℃,溶解氧>6.0mg/L,pH为6.8±0.1。实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1%或2%的发酵啤酒酵母对鱼成活率、体增重、摄食率、饲料利用效率(饲料系数、碳和氮储积效率)、单位鱼产量鱼粉消耗、鱼体形态(肥满度、肝重指数)和组成(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碳和磷含量)、碳、氮和磷废物排放量以及养殖水槽内水质(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磷储积效率随发酵啤酒酵母添加水平增加明显下降(P0.05),但前者的单位鱼产量鱼粉消耗、肝重指数和鱼体灰分含量明显高于后者(P<0.05)。摄食饲料RF的鱼磷储积效率明显高于摄食饲料CH1和CH2的鱼(P<0.05),而氮和磷废物排放量显著低于后者(P<0.05)。与采用湖沼学方法估算的养殖水体氮、磷积累量相比,采用营养学方法估算的氮积累量较低(P<0.05),而磷积累量较高(P<0.01)。本研究结果揭示,通过添加棉籽浓缩蛋白将饲料中鱼粉含量降低到16%不会对大口黑鲈摄食、生长、饲料利用效率、鱼体组成和养殖废物排放量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在饲料中添加1%或2%的发酵啤酒酵母不会明显增加摄食低鱼粉饲料的鱼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或明显降低其养殖废物排放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