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11)
2023(8253)
2022(6942)
2021(6263)
2020(4827)
2019(11268)
2018(11084)
2017(20811)
2016(11368)
2015(12678)
2014(12601)
2013(12537)
2012(12136)
2011(11034)
2010(11308)
2009(10138)
2008(9895)
2007(8632)
2006(8081)
2005(7430)
作者
(33498)
(27855)
(27508)
(25903)
(17829)
(13390)
(12540)
(10802)
(10726)
(9948)
(9442)
(9355)
(9010)
(8621)
(8490)
(8458)
(8118)
(8037)
(8030)
(7845)
(6932)
(6831)
(6632)
(6467)
(6294)
(6215)
(6173)
(6109)
(5607)
(5480)
学科
(53374)
经济(53321)
管理(27036)
(25078)
地方(22082)
中国(21142)
(16942)
企业(16942)
(16235)
业经(12662)
方法(12627)
农业(11582)
地方经济(11374)
(10977)
数学(10583)
数学方法(10432)
环境(9856)
(9436)
(8775)
金融(8772)
(8542)
银行(8531)
(8528)
(8440)
(8370)
(7950)
贸易(7938)
发展(7668)
(7642)
技术(7534)
机构
学院(157481)
大学(154548)
(62749)
研究(61830)
经济(61019)
管理(55667)
中国(47345)
理学(45994)
理学院(45254)
管理学(44453)
管理学院(44122)
科学(38508)
(36484)
(31356)
(28266)
中心(28222)
研究所(28031)
(27970)
(26463)
(25118)
师范(24909)
北京(23764)
(23309)
业大(22931)
(21811)
农业(21501)
财经(21093)
(20740)
师范大学(20159)
(18862)
基金
项目(101272)
科学(79441)
研究(76023)
基金(70226)
(61060)
国家(60462)
科学基金(51583)
社会(47370)
社会科(44759)
社会科学(44748)
(41656)
基金项目(37813)
(35044)
教育(33345)
自然(32212)
编号(31591)
自然科(31389)
自然科学(31385)
自然科学基金(30726)
(28806)
资助(27274)
成果(25473)
课题(23423)
发展(23284)
重点(22929)
(22893)
(20666)
(20613)
创新(19369)
(19055)
期刊
(82373)
经济(82373)
研究(53393)
中国(40532)
(27056)
科学(22704)
学报(21851)
管理(21435)
教育(21263)
(20657)
农业(18756)
(16820)
金融(16820)
大学(16571)
学学(15219)
业经(15020)
技术(14747)
问题(12260)
经济研究(12166)
(10860)
资源(10313)
(10081)
财经(9507)
城市(9126)
图书(8908)
现代(8531)
(8306)
(7757)
论坛(7757)
科技(7627)
共检索到262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倪维斗  郑洪弢  李政  
目前 ,中国煤炭城市普遍面临城市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转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城市人口就业形势严峻等挑战。在低价高硫煤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缺乏、经济发展水平适中、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的典型地区实施以多联产为支撑点的“合成气城市”规划 ,是这类煤炭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初步探讨了“合成气城市”规划研究的内容 ,并以山东省济宁市是为例分析了实施“合成气城市规划”的收益。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李秀春  姚平  
煤炭城市是由人口、资源、经济与环境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以城市资源利用和环境代价为投入.以城市人口发展、经济发展为产出,将DEA的思想和模型应用于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中,以典型煤炭城市鸡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DEA有效性与指标集之间的关系.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鸡西市制订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明  张鹏鎔  
煤炭资源型城市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发展中必然会出现诸多经济、社会以及环境问题,而完成城市发展的全面转型则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汉明,杨海娟,李传斌  
本文以煤炭城市韩城市为例 ,针对城市主导产业现状及城市环境问题 ,分析产业结构发展的机制、工业企业与社会环境的相关关系 ,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荣西武  顾文选  
煤炭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城市类型,受经济利益驱动,很多煤炭城市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开采煤炭资源来支撑,而忽略了煤炭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业链条延伸,造成煤炭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土地塌陷等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河南省永城市为例,通过分析永城市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揭示了永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管理与制度创新方面,对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提出促进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镭  程静  
大同市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型矿业城市。40余年因煤炭资源开发和外输,形成了该市畸重的工业结构。在优质煤炭资源日趋枯竭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大同煤炭资源在全国的作用、资源赋存及其开发利用状况,论证了大同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条件,最后提出了优化配置资源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优化煤炭主导产业结构以及治理改良生态环境等途径与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姚平  顾德文  李玥  
煤炭城市在我国的基础产业建设、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资源衰竭、环境恶化、结构失衡等却已成为我国大多数煤炭城市所面临的窘境。本文深入剖析我国煤炭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技术创新是煤炭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煤炭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路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仇方道  沈正平  张敬  佟连军  
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是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核心。采用物质流分析、脱钩分析和分解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了1995—2007年徐州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脱钩类型、可持续状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徐州市DMI和DPO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4%和0.91%,而GDP年均增长率为12.62%,二者之间呈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物质代谢效率的提升又使其发展方式呈现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转型的趋势;资源投入、废物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出现弱脱钩现象,表明徐州经济系统正处于显著的弱可持续发展态势;经济规模扩大和技术效应抑制作用减弱是引起煤炭城市资源环境约束性增强、可持续发展降低的主要驱...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波  周恩毅  
资源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在享受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却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破坏着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致使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严重威胁,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环境伦理危机。这一点在以煤炭资源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城市尤为如此。鉴此,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来探讨煤炭城市的环境伦理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以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区域-榆林市为例,剖析了其在开发煤炭资源过程中所引发的严重环境伦理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缺乏对自然的敬畏感;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使然;政府GDP第一的考核指标作祟;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最终提出了改...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克亮  严慧斌  孟祥瑞  
本文在构建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以全国18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和熵权法相结合,测度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分析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再运用系统聚类分析,将煤炭资源城市按照规模进行科学分类。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因子、社会环境因子、资源因子和就业因子为影响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因子,其中经济因子起主导作用;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4个方面统一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政府应加大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扶持力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国浩  王浣尘  
1.煤炭在一次能源的主体地位难以改变 从世界范围来看,常规能源的探明可采储量,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能资源(按350克/千瓦时标煤折算100年),折合标煤14667亿吨。其中:煤炭7702亿吨,占53%;石油及天然气合计3805亿吨,占26%。目前实际消耗煤炭占30%,石油及天然气占62%。石油及天然气将早于煤炭走向枯竭。从中国情况来看,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按上述世界统计资料统一口径,中国常规能源的探明可采储量,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能资源折合标煤1918亿吨。其中:煤炭1186亿吨,占62%;石油及天然气50亿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