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80)
2023(6570)
2022(5482)
2021(4743)
2020(3904)
2019(8464)
2018(8122)
2017(15929)
2016(7962)
2015(8991)
2014(9168)
2013(9229)
2012(8893)
2011(8330)
2010(8595)
2009(8103)
2008(7772)
2007(6973)
2006(6599)
2005(6215)
作者
(24320)
(20635)
(20535)
(19560)
(13205)
(9671)
(9420)
(8119)
(7753)
(7299)
(7101)
(6822)
(6705)
(6657)
(6435)
(6398)
(6034)
(5921)
(5860)
(5486)
(5260)
(5019)
(4910)
(4820)
(4631)
(4603)
(4402)
(4170)
(4152)
(3959)
学科
(65979)
经济(65953)
管理(21036)
方法(20262)
地方(19890)
(18466)
贸易(18457)
(17829)
(17597)
数学(17410)
数学方法(17347)
地方经济(13842)
(13553)
企业(13553)
中国(12329)
业经(11095)
(10293)
(10245)
环境(8450)
关系(8118)
(7554)
经济学(7503)
(7364)
农业(7226)
(7137)
金融(7136)
(7117)
(7000)
产业(6775)
(6591)
机构
学院(131759)
大学(130263)
(74866)
经济(73777)
研究(50755)
管理(46965)
理学(40061)
理学院(39578)
管理学(39124)
管理学院(38869)
中国(37318)
(29018)
科学(26871)
(26163)
经济学(25519)
(25245)
财经(23466)
经济学院(22833)
研究所(22675)
(21205)
中心(21112)
(19674)
(18381)
财经大学(17062)
北京(16417)
(16382)
(16164)
(16084)
师范(16067)
科学院(15887)
基金
项目(81972)
科学(65484)
研究(61184)
基金(60884)
(52238)
国家(51912)
科学基金(44373)
社会(43092)
社会科(41200)
社会科学(41194)
基金项目(31387)
(30900)
教育(26078)
自然(25423)
(25176)
资助(25042)
自然科(24798)
自然科学(24794)
自然科学基金(24345)
编号(23010)
(20607)
国家社会(19128)
重点(18886)
(18528)
成果(18369)
发展(17749)
(17689)
经济(17537)
(17528)
中国(16443)
期刊
(88758)
经济(88758)
研究(45222)
中国(21795)
(20881)
管理(18869)
经济研究(16980)
科学(15734)
学报(15646)
(14961)
(14276)
国际(13243)
问题(12813)
财经(12701)
大学(12371)
学学(12078)
业经(11923)
(11822)
金融(11822)
(11258)
技术(11250)
农业(9890)
世界(9463)
技术经济(8801)
商业(7990)
统计(7839)
经济问题(7188)
(7168)
贸易(7168)
(6829)
共检索到208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良健,钟春平  
全球化对于相对封闭的国家和区域而言可视为一种外部冲击,这种冲击会对消费结构、市场、政府及宏观经济产生影响。这种冲击的必要性和可能的效应源于个体效用函数。基于微观假设的多重效应可以在宏观上得以映证。选取外贸及人口密度等指标对中国各省市的实证分析表明,外部冲击的强弱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的影响,而这种冲击的内在机制在于竞争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立军  张伯伟  
本文利用非预期性经济波动分解模型,对中国2008~2009年季度经济增长率变动来源进行分解发现:全球金融危机通过外部直接冲击和国内二级传导两条途径,引起国内区域经济的非稳定性变化,并呈现出从东向西顺序延迟和程度递减的特点;从各地区经济下滑产生的来源看,国内区域间金融危机二级传导效应并不显著,东部地区主要源于国际外部直接冲击的影响,而中西部地区则更多源于区域内金融危机二级传导效应以及自身抗击外在经济冲击影响能力不足。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钟永红  蔡陈晨  
宽松的信贷政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让地方政府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严重威胁金融系统的安全。本文采用2003—2012年年度数据,综合分析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检验地方政府信贷竞争的经济增长效果。结论显示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导致大量信贷资金被低效率利用,贷款产出率在下降,贷款产出效率的省际差异显著。财政收支缺口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地方政府的银行信贷需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樊海潮   丁关祖   张丽娜  
外部经贸冲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国内要素在行业与地区层面的流动。据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外部经贸冲击与国内产品和要素流动的多国多部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以中美关税上升为例,定量评估了外部经贸冲击对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研究发现:(1)尽管中国实际GDP受到了负面冲击,但整体影响基本在可控范围内;(2)若不考虑行业间投入产出联系与劳动要素跨地区流动,将显著低估中国经济增长受到的负面影响;(3)外部经贸冲击对中国实际GDP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与区域传导效应:在劳动力净流出越大的地区以及对美贸易依存度越大、越位于产业链下游的行业和地区,受到的负面冲击越大。本文还模拟了中国当前可供采取的各项应对措施的政策效果,发现降低国内贸易成本畅通产品要素流通和鼓励创新提升国内技术水平是抵御外部经贸负面冲击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有助于增进对新发展格局的理解,同时也为解决外部经贸冲击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江  
地方政府竞争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财政分权制度体系下,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选用西部地区的1995—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实证的结果指出,由于西部各省的地方政府竞争主要采取以支出竞争的方式,其对基础建设和大型经济项目的投入确实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是这种支出竞争同时伴随着较小的乘数效应和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这不仅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且会扩大地方政府竞争的负面效应,从而使得地方政府竞争的负面效应更为突出,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喜梅  
本文运用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十四个省份自1999~2006年8年的数据,以人均GDP为被解释变量,存贷利率差和银行集中度为解释变量,并将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值、CPI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作为控制变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放松管制下银行竞争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了银行竞争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由政府主导的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并不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彭汉英  
亚洲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是有限的,但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无疑的。为保持我国外贸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作者提出了外贸政策走向的五项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平  
2004年在宏观调控下高速增长,是"有惊无险",2005年看似无险,但"外部冲击"来的比2004年更为猛烈,宏观调控保持高度的紧张,经济增长和政策变动增加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应对"外部冲击"成为今年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长稳定最为关注的主线。 "外部冲击"是指开放的宏观经济中国际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对国内经济产生的波动性影响(《现代经济词典》)。全球比较突出的例子是石油价格持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凡  
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探究竞争性的银行业结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结果表明,竞争性银行业结构通过信贷供给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U型"曲线效应:当竞争性的银行业结构未超过临界值时,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促进银行竞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区域信贷供给,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当竞争性银行业结构超过临界值后,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银行竞争的提高反而会降低区域信贷供给,对区域经济增长造成抑制作用。研究表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落实需要平衡性银行业结构的支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庆旺  吕冰洋  
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各地区税收收入连年高速增长,导致全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迅速上升。研究发现这种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给经济增长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它降低了经济增长率和税后单位资本的产出水平,并且中西部地区税收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高于东部地区。这种情况对于我国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有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能不利,政府应适时调整税收政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付晓东  
网络技术催生了虚拟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式已经从多方面向区域经济渗透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生存生活方式、经济运行方式。网络技术改变了"距离"的固有概念,虚拟经济摆脱了"区位"的严厉束缚,区域经济学原本依赖的空间基础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一些基本原理在新兴的虚拟经济中失去解释力,甚至受到强烈的冲击。基于现实的新情况,积极探讨区域经济的新形态和区域经济学的认识创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成林  龚维进  卢健  
笔者将一个区域主动使其邻居区域产生的空间外部性转化为本区域增长动力的能力大小定义为利用能力,采用复合权重SDM模型,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目标区域对空间外部性利用能力差异导致受到相同空间外部性影响的目标区域中的增长速度差异,揭示空间外部性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并从中获得有益于区域经济增长的政策启示:一方面,区域应积极主动利用外部性和利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从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等多个层次提升区域利用能力。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戴翔  
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危机冲击下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贸易冲击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发中国经济增长波动,但这种影响十分有限,解释力不足10%。本文认为,将危机冲击下贸易出现的暂时性"崩溃"视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脆弱性,将贸易波动可能引发经济波动的风险过分夸大,并由此主张转变中国外向型发展模式为内需主导型,是片面的、错误的。危机后继续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中国经济乃至区域协调发展,应是我们坚持的基本战略取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史焕平  
本文针对我国的实际经济背景,基于相关的经济理论,应用数据分解方法,从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中分解出随机冲击效应,在此基础上,度量随机冲击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的短期与长期效应。本文的结果表明:(1)样本期平均而言,我国遭遇的需求冲击为负,供给冲击为正;(2)需求冲击对产出具有短期正向"驼峰"效应,对通胀具有正向长期持久效应;供给冲击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持久效应,对通胀具有负向持久效应;(3)美国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增长的快速下滑是负向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联合作用的结果,价格水平的下跌则是负向需求冲击的结果,2009年第二季度我国经济复苏主要是需求冲击的贡献。当前经济增长率中长期趋势成分还相对较低,复苏过程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