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5)
2023(1321)
2022(1162)
2021(1047)
2020(1040)
2019(2388)
2018(2338)
2017(5096)
2016(2727)
2015(2962)
2014(2919)
2013(3106)
2012(2980)
2011(2506)
2010(2586)
2009(2478)
2008(2614)
2007(2427)
2006(2183)
2005(1928)
作者
(7786)
(6511)
(6421)
(6183)
(4181)
(3098)
(2999)
(2482)
(2358)
(2295)
(2144)
(2055)
(2055)
(2054)
(2052)
(1925)
(1866)
(1844)
(1816)
(1783)
(1644)
(1592)
(1580)
(1522)
(1479)
(1425)
(1412)
(1381)
(1326)
(1293)
学科
(14423)
经济(14404)
(11227)
管理(10734)
(10186)
企业(10186)
方法(7522)
(6814)
数学(6753)
数学方法(6713)
(5735)
财务(5731)
财务管理(5727)
企业财务(5606)
关系(2598)
(2326)
(2284)
(2093)
金融(2093)
中国(2028)
业经(1982)
对外(1895)
外经(1851)
经济关系(1834)
对外经济(1801)
(1777)
贸易(1777)
技术(1772)
(1728)
农业(1647)
机构
大学(41603)
学院(40558)
(19396)
经济(19044)
管理(17026)
理学(14581)
理学院(14471)
管理学(14282)
管理学院(14211)
研究(12073)
(10464)
中国(9629)
(8237)
财经(8236)
(7468)
财经大学(6202)
(6108)
(5855)
科学(5783)
经济学(5783)
北京(5342)
中心(5314)
经济学院(5245)
研究所(5232)
商学(5211)
商学院(5182)
(5027)
业大(4919)
(4621)
(4389)
基金
项目(24488)
科学(19562)
基金(19018)
研究(17528)
(16312)
国家(16168)
科学基金(14227)
社会(11648)
社会科(11136)
社会科学(11129)
基金项目(10089)
自然(9580)
自然科(9385)
自然科学(9382)
自然科学基金(9233)
(8449)
资助(8366)
教育(8188)
(7336)
编号(6792)
(6082)
成果(5494)
教育部(5463)
人文(5343)
重点(5159)
大学(4954)
国家社会(4910)
(4805)
科研(4775)
(4742)
期刊
(21777)
经济(21777)
研究(12701)
(9790)
管理(6727)
中国(6483)
学报(5211)
(4776)
金融(4776)
科学(4770)
财经(4633)
大学(4288)
(4164)
学学(4115)
(3907)
国际(3810)
技术(3711)
(3607)
经济研究(3396)
财会(3075)
问题(3036)
技术经济(2990)
农业(2691)
业经(2521)
统计(2380)
会计(2298)
世界(2104)
(2079)
教育(2013)
通讯(2002)
共检索到62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曜  桂婉璐  
为什么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可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这一问题是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教学与实际操作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数学推理对该问题作了解释,并给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的方法——复利方式。较之现行方法,这种方式在原理上更清晰易懂,且方便计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骆长琴  
很多学习者在学习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关内容时,对于其持有期间每年的会计处理,特别是对摊余成本及实际利率的含义、投资收益的计算、溢价折价的摊销等都深感困惑、一知半解,在做账时只能"比葫芦画瓢"。基于此,从经济实质视角,利用"年投资收益率"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账务处理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相关学者与实务工作者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丁琨  
按照现行会计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情况下,计算摊余成本时要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从而会影响利息收入。笔者认为,以上规定存在一些缺陷,本文结合实例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何学武  
企业会计准则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这类金融资产的核算引入了摊余成本的概念,并在收益计算时要求采用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是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核算的两大难点,其数据计算过程十分复杂,给广大会计实务工作者处理此类业务带来了困难。本文利用Excel的财务建模建立计算模型,实现数据计算的自动化,简化了相关的会计核算工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曹文芳  
本文从数量表现和经济实质两个角度,对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期末确认投资收益的简化方法。并将一次还本付息和分期付息一次还本两类债券投资的确认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选择合适的债券投资类型。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陈杰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新准则")及《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相关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秀南  
一、折价购入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折价购入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债券面值)、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金额)"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期末计息时,首先要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一般教材采用列表的方法计算摊余成本,如果根据教材的说法解释,学生不仅很难理解和掌握"摊余成本"这个概念,而且容易遗忘各列数字之间的联系,因此本文通过"T型账户"很容易计算其摊余成本。如果不存在减值的情况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余额,...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彭胜平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核算是会计中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同时涉及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两种付息方式时的会计处理容易引起混淆。本文针对这两种不同的付息方式,分别从实际利率的计算、摊余成本和投资收益的计算、期末处置时的会计处理,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夏迎峰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一)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取得投资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倒挤差额,也可能在贷方)";贷记:"银行存款"等。(二)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的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秀兰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持有至到期投资属于金融资产的一个类别,主要用来核算债权性非衍生金融资产(如债券)。会计核算时用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用实际利率法和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并通过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三个明细账户来核算。其中的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刘延红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主要指企业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各种债券以及企业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建华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及其具体指南中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做了详细的规定,但在实务中,还是难以把握。本文采取分层讲解、步步逼近的方法,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何彦  
应付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理都基于实际利率法,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本文以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为例,对发行方与收购方的会计处理进行比较分析,以帮助大家理解透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肖长芳  钟爱军  
一、Excel在证券投资收益计算中的应用(一)股票投资收益相关知识股票投资收益是指投资者投资股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股利收益和股票买卖价差收益。股票投资收益通常以相对数形式表示,主要有单期离散收益率、连续复利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和期望收益率等指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志凤  祝松梅  
因出售部分股权投资丧失控制权但仍有重大影响或形成合营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应由成本法核算改为权益法核算,而实务中争论较多的问题是涉及内部交易时如何进行追溯调整。文章指出个别报表及合并报表投资相关追溯调整应考虑内部交易的影响,同时合并报表追溯调整时应区分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对逆流交易,应扣除归属于母公司未实现损益部分;对顺流交易,应扣除顺流交易全部未实现损益。此外,论述了合并报表投资收益计算的原理,提出区分正商誉和负商誉的观点,即合并报表中计算投资收益时应考虑正商誉的影响,不考虑负商誉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