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64)
- 2023(8220)
- 2022(6120)
- 2021(5460)
- 2020(4092)
- 2019(8959)
- 2018(8807)
- 2017(16651)
- 2016(9468)
- 2015(10137)
- 2014(10148)
- 2013(9290)
- 2012(8337)
- 2011(7272)
- 2010(7330)
- 2009(6656)
- 2008(6688)
- 2007(6080)
- 2006(5515)
- 2005(5256)
- 学科
- 济(35731)
- 经济(35689)
- 管理(24793)
- 业(22691)
- 企(17550)
- 企业(17550)
- 中国(13832)
- 农(13110)
- 业经(11198)
- 地方(9982)
- 方法(9267)
- 农业(8800)
- 环境(8564)
- 制(8351)
- 发(8177)
- 财(7999)
- 学(7835)
- 数学(7242)
- 数学方法(7135)
- 体(6826)
- 划(6562)
- 发展(6372)
- 银(6370)
- 展(6351)
- 银行(6350)
- 融(6313)
- 金融(6312)
- 行(6109)
- 产业(6059)
- 理论(5801)
- 机构
- 学院(124974)
- 大学(123902)
- 济(48704)
- 经济(47495)
- 研究(46889)
- 管理(43616)
- 理学(36771)
- 理学院(36276)
- 管理学(35581)
- 管理学院(35360)
- 中国(34397)
- 科学(28412)
- 京(27058)
- 财(23304)
- 所(23118)
- 农(22193)
- 中心(21008)
- 研究所(20975)
- 江(20064)
- 范(19478)
- 师范(19317)
- 业大(18118)
- 财经(17981)
- 院(17631)
- 农业(17261)
- 北京(16880)
- 经(16323)
- 州(16008)
- 师范大学(15770)
- 经济学(15261)
- 基金
- 项目(84484)
- 科学(67113)
- 研究(63288)
- 基金(60406)
- 家(53481)
- 国家(53054)
- 科学基金(45092)
- 社会(41563)
- 社会科(39329)
- 社会科学(39315)
- 省(33395)
- 基金项目(32024)
- 教育(28588)
- 划(28384)
- 自然(27328)
- 自然科(26667)
- 自然科学(26657)
- 自然科学基金(26134)
- 编号(25410)
- 资助(21978)
- 成果(21167)
- 重点(19921)
- 发(19855)
- 课题(18626)
- 部(17986)
- 国家社会(17892)
- 创(17564)
- 创新(16547)
- 制(16367)
- 发展(16155)
共检索到193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车娜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绿色基础设施的发展实践,探讨了其在解决各类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城市抵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借鉴意义,以期为我国加快基础设施绿色转型、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付喜娥
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概念起源于欧美,是一个确保城乡生态系统精明保护与精明增长的网络体系,是城乡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框架。基于大量规划案例的研究,总结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原则、方法、具体步骤与实施管理,并辅以英国剑桥亚区域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案例详细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过程,将其分为准备与规划目标确定、景观资源特征识别(数据查证),识别并评估网络中心和连接廊道、确定绿色基础设施格局与规划、综合评估、规划实施与管理六步骤。最后,针对我国目前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指出我国借鉴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与难点,并针对我国实际城乡生态环境问题,指出进行...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多 赵金成 吴柏海 曾以禹
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产生于欧美国家,旨在通过绿色基础设施框架的构建来突破传统生态保护的局限性,最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目前美国关于绿色基础设施的理论和实践较为成熟。文章阐述了美国关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内涵及主要提出背景,介绍了美国关于绿色基础设施的政策、管理工具及项目进展,总结了美国绿色基础设施建设4种典型案例模式,最后根据美国绿色基础设施的主要经验提出了对中国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的启示。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城镇健康发展 实践 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雪 毛世平
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有利于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力支撑。因此,本文选取与中国国情相似的日本为例,分析其自1955年至今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四个演进阶段,研究发现日本致力于做好前瞻布局,坚持"城乡等值"理念,培育农产品特色品牌,以数据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且日本的成功经验与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五位一体"的内涵形成有效契合。采用比较研究法,归纳了中日两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异同,以及中日两国在建设目标、面临的人力短板问题、推进农村绿色发展方面存在的共同点。但与日本相比,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性不足且主体单一,区域间不协调且忽视后期管护,政策规划及财政投资存在短板。基于日本经验及中国国情,本文提出强化智能设施应用,加快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地建设村庄,创建多元共治的治理机制,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助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明浩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市经济的现代化、城市社会的现代化、城市文化的现代化都离不开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因此,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要实现城市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基础设施现代化是重要的前提,也就是说,城市现代化首先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的特征,概括起来是:具有运转的系统性和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建设的超前性和形成的同步性,服务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文传浩 谭君印 胡钰苓 赵柄鉴 李益
在粗放型外延式发展向集约型内涵式绿色转型的关键阶段,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选择。基于“三生”(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视角,利用2008~2019年长江上游33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OLS回归、空间计量和逐步回归方法,详细探讨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新基建赋能长江上游城市绿色转型,对生态空间转型的赋能效应较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转型更加突出;(2)新基建对城市绿色转型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因素具有加速效应,强化了新基建对城市绿色转型的正效应;(3)新基建能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效应、企业数字化赋能效应和环境规制导向效应对“三生”空间转型产生差异化作用,进而促进城市绿色转型;其中,绿色技术主要驱动生产空间转型,企业数字化重点赋能生活空间转型,环境规制则促进生态空间转型。基于以上结果,提出构建生态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加快企业数字化、实施多样化环境规制工具等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选才
城市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城市能源生产供应设施、水资源及供水排水设施、邮电通讯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园林、环卫、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设施和城市防灾设施等。一、城市基础设施是组织城市社会化大生产的物质条件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生活的命脉,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使城市产生聚集效益,促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基础设施把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活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城市人流、物流、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晋石
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今天城市问题和环境问题的系统化途径。文章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的产生背景、概念、构成以及层级体系,阐述了其作为城市和区域环境中的一个绿色框架、体系和网络,对于解决城市问题和环境问题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系统 途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晏清
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驱动创新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2003-2021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绿化指标和专利申请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对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绿地率能够显著提高城市创新,该现象得到工具变量法等多种稳健估计方法的进一步确认。机制检验表明,城市绿化的空气污染净化效应和资本错配矫正效应可以缓解污染对创新能力的损害,两者共同驱动城市创新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城市绿化的创新驱动在秦岭淮河线以南城市表现得更为强劲。鉴于研究发现,后续应进一步深化国土绿化行动相关政策措施,提升城市生态宜居环境的创新人才吸引力,不断完善“美丽中国”驱动“创新中国”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
关键词:
国土绿化 绿色基础设施 绿地率 创新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肖希 李敏
绿色基础设施理论是研究城市绿色空间实体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受到了广泛重视。对英国的绿色基础设施估值工具箱进行了评述,着重论述了其理论定义、内容分类、技术方法和实践意义,以及该理论对我国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借鉴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宋秋明 冯维波
文章立足国内外绿色基础设施发展研究与我国城市更新特点和诉求,通过对更新视角下绿色基础设施的内涵与类型进行解析,提出"绿色骨架构建、空间魅力塑造、发展动力重构"3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驱动城市更新的路径,以期探究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更新的内在关系,并为我国城市更新探求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绿色生态途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应君 张青萍 王末顺 吴晓华
强调具有基础性服务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是解决当今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系统化途径,起到城市自然生命支持系统的作用。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演进历程,以及网络中心、连接廊道、小型场地为主的构成要素,从构建原则、构建程序、实施途径、管理机制等方面阐述了绿色基础设施体系的构建方法,强调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博
美国的绿色基础设施是保护土地资源和控制城市蔓延的开放空间网络,代表着一种较新的精明保护思想。在系统论述其概念原理、研究方法和实施管理途径的基础上,探讨了绿色基础设施理论对我国相关研究和保护规划的借鉴价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艳妮 尹海伟
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产生于欧美国家,是一个有关城市自然生态和绿色空间的术语,旨在通过绿色基础设施框架的构建来突破传统生态保护的局限性,最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国外绿色基础设施内涵的辨识出发,简要介绍了国外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发展历程,并基于大量规划研究案例,总结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切入点和一般步骤,系统评述了国外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要点,希望能对解决我国目前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困境提供一些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龙 章波 黄贤金 翟文侠
城市基础设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生产和生活的环境,更是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努力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运转效率是现代城市的迫切需要。文章构建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特尔斐法分别建立评价函数,对我国主要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验证了主成分分析和特尔斐法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评价的可行性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具有从沿海向内陆地区梯度递减的趋势和规律,具体表现为东南沿海新兴开放城市的水平最高,其次为基础较好、有悠久历史的老牌城市,再次为内陆和东北省会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