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32)
- 2023(14577)
- 2022(12706)
- 2021(11900)
- 2020(9883)
- 2019(22827)
- 2018(22916)
- 2017(43092)
- 2016(24038)
- 2015(27472)
- 2014(27829)
- 2013(26914)
- 2012(24677)
- 2011(22078)
- 2010(22248)
- 2009(20049)
- 2008(19621)
- 2007(17318)
- 2006(15168)
- 2005(13367)
- 学科
- 济(86740)
- 经济(86614)
- 管理(72652)
- 业(67309)
- 企(57140)
- 企业(57140)
- 方法(38644)
- 数学(33001)
- 数学方法(32501)
- 财(24709)
- 农(24596)
- 中国(23277)
- 业经(20897)
- 制(19979)
- 理论(19416)
- 技术(19363)
- 学(19082)
- 地方(18020)
- 农业(16321)
- 教学(15937)
- 务(15660)
- 财务(15579)
- 财务管理(15548)
- 教育(14907)
- 贸(14845)
- 贸易(14837)
- 环境(14727)
- 企业财务(14697)
- 和(14547)
- 易(14399)
- 机构
- 大学(335590)
- 学院(334569)
- 管理(130238)
- 济(124600)
- 经济(121485)
- 理学(112414)
- 理学院(111099)
- 管理学(109147)
- 研究(108916)
- 管理学院(108533)
- 中国(78970)
- 京(72424)
- 科学(67878)
- 财(59778)
- 所(54284)
- 农(51183)
- 江(50517)
- 业大(49575)
- 中心(49515)
- 研究所(49090)
- 范(47982)
- 师范(47548)
- 财经(47290)
- 北京(45909)
- 经(42836)
- 州(40765)
- 农业(39862)
- 院(39810)
- 技术(39593)
- 师范大学(38331)
- 基金
- 项目(227859)
- 科学(177956)
- 研究(171778)
- 基金(161099)
- 家(139239)
- 国家(138040)
- 科学基金(118719)
- 社会(104088)
- 社会科(98421)
- 社会科学(98395)
- 省(90938)
- 基金项目(86428)
- 教育(82228)
- 自然(76880)
- 划(76059)
- 自然科(75023)
- 自然科学(75008)
- 自然科学基金(73648)
- 编号(72515)
- 资助(65598)
- 成果(59914)
- 重点(51179)
- 课题(51053)
- 部(50278)
- 创(48113)
- 发(47668)
- 创新(44767)
- 项目编号(44334)
- 制(44141)
- 大学(43583)
- 期刊
- 济(139945)
- 经济(139945)
- 研究(100576)
- 中国(72700)
- 教育(55681)
- 学报(51407)
- 管理(48998)
- 财(47258)
- 科学(47203)
- 农(46406)
- 大学(39706)
- 学学(36599)
- 技术(35109)
- 农业(32408)
- 融(25300)
- 金融(25300)
- 财经(23037)
- 业经(22191)
- 经济研究(20511)
- 经(19617)
- 图书(18706)
- 问题(17860)
- 科技(17223)
- 业(16839)
- 技术经济(16506)
- 职业(16120)
- 理论(15993)
- 版(15486)
- 坛(14983)
- 论坛(14983)
共检索到496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许蓬子 邹青 呼咏 周晓勤 刘强 李迎春
文章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特点和主要目标,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的开展、多种新的实践教学内容的增加、更加注重实践能力考察的考核方式的调整等措施,使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更透彻、对知识的掌握更扎实,同时,使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增强,所有这些为培养卓越工程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卓越计划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改革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朱从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在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目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立了多方位、开放性的实践教学平台。研究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许童羽 陈春玲 孙国凯
在分析嵌入式系统课程在电子信息类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重要性和当前嵌入式系统课程实践环节在层次结构、实验设备、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措施,包括三层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基础实验环节在设备、内容与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调整,贯穿式、延伸式课程设计的实施,科研、竞赛与创新实践环节的有机融合。改革结果表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秋梅 何良胜
在机械制造基础技术课程群重构过程中,以培养图纸识读、造型与测绘能力为主线,形成《机械零部件造型与测绘》课程;以培养机械综合分析应用能力为主线,形成《机械分析与应用》课程;以培养机械零部件的设计与生产加工能力为主线,形成《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基础》课程。在每门课程开发过程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课程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项目,并以大型综合项目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统整起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伟 朱昱
机械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对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概述了我国机械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现状,针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改革三方面入手,守正创新,从而提高机械类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培养模式 守正创新 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新
文章针对地方院校如何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办出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以地方行业为背景,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全程互动的方式,搭建校企合作框架平台;同时进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计划的建设实施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问题的探讨。
关键词:
机械专业 卓越工程师 校企合作 培养模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明 钱桦 陈劭 刘殿英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的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是理工类学科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一般工程教育的必修课程。近年来,我们从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和21世纪对机械工程技术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出发,以加强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标,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了优化改革。为了适应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要求,我们打破原有教材的结构体系,将原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金属工艺学(切削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王维博 王海滨
本文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分析了当前高校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文章认为,要提高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从教学内容、实践项目和课程考核等方面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提升学生牢固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内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实践应用的能力。
关键词:
测试技术 教学改革 卓越工程师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强 孙裕晶 于建群
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建立起能够面向未来社会需求、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和创建具有吉林大学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进行了探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铭之
高素质现场工程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能级提升亟需的人才,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人才培养类型。卓越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包括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意识、专业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组织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国际合作交流能力等六个方面。校企联合是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基本途径,基于此,构建形成技术本科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体系:通过应用导向的理论学习,促进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真实环境的实践应用,促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技术伦理的文化熏陶,强化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基于优势潜能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卓越人才的素质提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宁
作为高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电工学"对于工科专业的高校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动,高校的电工学课程也应当以强化高校学生工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最终的目标进行教育改革。通过改革能够促进高校"电工学"课程更好地发展,同时能够帮助高校大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基础性的课程。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电工学 培养 改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志勇 姜敏凤
基于新材料、先进制造方法、机械制造控制技术的应用以及多学科交叉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将"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基础"课程定位为机械设计与制造类、机电设备类及其他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课程以机器的生产过程为主线,内容分为工程材料、热加工基础、机械加工基础三个模块。对三个课程内模块单元分别设置代号、教学时间和授课方式,各模块单元可以自由组合,以此满足不同专业对技术基础课程的需求。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健
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校方案应分为学校工作方案和专业培养方案两部分。本文在分析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所应遵循的原则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以及企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以期为高校制定和实施"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辅小荣 何坚强
高等工科院校以工程为导向的工程实践环节的实施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的一个关键。盐城工学院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过程中,通过深化校企结合形式,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工程教育新模式;分析工程需求,设计基于项目驱动的工程实践实施方案,为提高卓越工程师专业学生的工程职业素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项目驱动 卓越工程师 工程实践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慧研
工程文化教育强调以人与工程的关系、人对工程的态度等为出发点,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培养的工程师在道德伦理、知识能力、素质境界等各方面协调发展,成为一个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黑龙江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立足自身人才培养历史传统优势和学科专业特点,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工程需要,着眼培养既具有一流工程实践能力,又具有优良综合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