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24)
- 2023(4820)
- 2022(3861)
- 2021(3579)
- 2020(2829)
- 2019(6724)
- 2018(6689)
- 2017(12537)
- 2016(6961)
- 2015(7947)
- 2014(7898)
- 2013(7801)
- 2012(7428)
- 2011(6680)
- 2010(6623)
- 2009(5570)
- 2008(5442)
- 2007(4738)
- 2006(4315)
- 2005(3366)
- 学科
- 济(26675)
- 经济(26644)
- 管理(18491)
- 业(12111)
- 地方(12024)
- 中国(11940)
- 农(8752)
- 企(8459)
- 企业(8459)
- 环境(7132)
- 城市(6889)
- 方法(6611)
- 农业(6013)
- 业经(5952)
- 数学(5591)
- 数学方法(5507)
- 和(5109)
- 财(5063)
- 城市经济(4981)
- 发(4851)
- 资源(4727)
- 学(4665)
- 地方经济(4663)
- 理论(4419)
- 制(4153)
- 划(4138)
- 生态(3639)
- 教育(3583)
- 土地(3573)
- 工作(3180)
- 机构
- 学院(87669)
- 大学(86172)
- 研究(31757)
- 管理(31407)
- 济(30460)
- 经济(29294)
- 理学(26104)
- 理学院(25628)
- 管理学(25175)
- 管理学院(24972)
- 中国(23603)
- 京(20646)
- 科学(20214)
- 中心(15376)
- 江(14883)
- 所(14792)
- 范(14658)
- 师范(14567)
- 财(14033)
- 农(13459)
- 研究所(13255)
- 北京(12897)
- 院(12822)
- 业大(12728)
- 州(12254)
- 师范大学(11851)
- 省(10685)
- 技术(10517)
- 财经(10475)
- 农业(10284)
- 基金
- 项目(60648)
- 科学(47308)
- 研究(46960)
- 基金(41255)
- 家(35628)
- 国家(35274)
- 科学基金(30511)
- 社会(28318)
- 社会科(26548)
- 社会科学(26541)
- 省(25061)
- 基金项目(23072)
- 划(21312)
- 教育(21164)
- 编号(20208)
- 自然(19541)
- 自然科(19003)
- 自然科学(18999)
- 自然科学基金(18587)
- 成果(16127)
- 资助(15195)
- 课题(14943)
- 发(14377)
- 重点(13594)
- 年(12569)
- 部(12203)
- 创(12081)
- 规划(11916)
- 发展(11705)
- 展(11517)
共检索到140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家志
建设用地需求是中国城镇化中的重大问题,在严控耕地红线的背景下,利用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建设山地城镇是一条可探索的途径。低丘缓坡的利用并非简单的规划问题,受到国土、林业、环保等多个部门的政策与规划制约。要保证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规划师必须在把握合理需求的条件下,熟悉相关法规的政策边界,统筹各项规划、制定规划方案的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世贤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的不断扩大,对工业用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强劲。然而,地从哪里来?在国家严管土地的政策大背景下,如何既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又能缓解工业用地紧张的局面,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用地平台?有的地方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磊 张洪 包广静 张静
立足于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类型区的划分,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在厘清各地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方法,结合云南省主体功能区与生态功能区规划,将全省划分为城市经济圈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城镇经济带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社会经济限制型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生态经济制约型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4个一级和九个二级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类型区,并根据不同类型区低丘缓坡土地禀赋与社会经济情况,具体阐述了其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利用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国瑞
俗话说,无粮不稳,无工不富。可惜土地就这么多,工农业都要用地,二者有时就是一对矛盾。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业要发展,地从哪里来?这是国家严管土地大背景下,地方经济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走既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楚亮
近年来,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江西省共青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保护耕地和生态资源的压力日渐增大,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出路在于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总体思路是,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结合实地测绘,摸清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晓平 何昌明 胡紫红 聂佳
摸清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多宜性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的基础。以抚州市临川区为研究区,构建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和矩阵匹配方法,评价了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单目标适宜性及综合适宜性。从单目标适宜性来看,临川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耕地适宜性及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不高,两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异;从综合适宜性来看,多宜性占比高,开发利用时应依据其适宜程度选择开发方向,并考虑其空间聚集情况,从区域尺度统筹规划利用。
关键词: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 综合适宜性 临川区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义平 徐爱俊 杨绍钦
在分析低丘缓坡林地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低丘缓坡林地管理系统需求分析,设计并实现了低丘缓坡林地管理系统。对系统的数据流程、功能结构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并解决了系统设计与开发中的若干关键技术,如数据集成管理技术、报表统计查询技术、专题输出模型、三维空间分析和显示技术等,并以Visual Studio.NET和ArcGIS Engine为开发工具,实现了系统数据的集成管理、报表统计和查询、数据综合分析、专业制图和成图、空间分析处理、三维可视化结果显示等六大功能模块。图6参9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靖 廖和平 蔡进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是缓解用地压力、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须在适宜性前提下进行以规避潜在风险。将有序加权平均方法(OWA)和GIS平台相结合,以重庆市巴南区为研究实例,从景观风险、社会风险和生态风险3个方面选取了11个指标构建了低丘缓坡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模拟出5种政策情景下的开发建设适宜性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决策风险系数α增大,全区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等级总体更高;不同政策情景下,研究区西部片区的适宜性情况总体优于东部片区,建成区周边区域的适宜性高于偏远区域,在非极端政策情景下,低丘缓坡土地适宜性分区相对破碎;在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巴南区新增城镇用地布局主要分布在非低丘缓坡区域,对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布局的规划决策总体表现出较为谨慎和保守的态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低丘缓坡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可为类似区域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方法借鉴和实践支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红波 张慧 赵俊三 袁磊
研究目的:评价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研究方法:以GIS为系统环境,通过元胞自动机模拟地理空间过程,"生态位"确定元胞邻域之间的转换规则,构建元胞自动机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研究结果:模型运行得出了安宁市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的等级图谱,适宜建设区域主要分布在低丘缓坡区域的东北部,模型运行有效。研究结论:元胞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运行结果生态意义明确,适用于生态保护为目的的同质性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为评价、优化和编制低丘缓坡专项规划方案奠定了很好基础,也为类似的山地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借鉴。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伟松 李江风 钟紫玲
为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通过构建低丘缓坡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进行生态适宜性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生态适宜性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基本适宜、较不适宜及不适宜5种类型,其面积分别为65.92km2、127.72km2、119.60km2、54.87km2和9.21km2;同时位于新增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和基本适宜的低丘缓坡资源占研究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范围内的低丘缓坡资源总面积的86.88%。从生态学角度构建的低丘缓坡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合理,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具...
关键词:
GIS 低丘缓坡 生态适宜性评价 湖北省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雅杰 刘小芳 崔晶
低丘缓坡土地合理开发利用能有效保护优质耕地、缓解用地矛盾,但作为开发项目,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故研究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松滋市2012年度低丘缓坡开发项目的生态足迹进行核算,定量反映开发过程各个方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生态足迹为97 962.63hm2,占总生态足迹的98.12%,是影响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消耗的关键因素;机械、占地、废弃物的生态足迹分别为1 082.7hm2、790.11hm2、3.00hm2。据此提出减少材料消耗、降低能耗等减少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合理对策和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秦之浩 张春花 安济文
当前,高新园区作为大连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地理区位及政策、产业优势,发展迅速在IDC公司(国际数据公司)最新公布的全球离岸交付指数城市排名中,大连位居中国第一位,全球第五位,其软件及服务外包业在全球产业分工链条中占据重要位置。高新园区已成为大连市对外开放先导区、科技兴市示范区,正朝着国际一流创新型特色科技新城区的目标发展。随着发展建设步伐加快,高新园区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保军 董珂
指出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生态示范意义,总结"指标体系建立→定位与产业选择→规模确定→空间布局理念与模式确立→配套政策制订"的生态型规划步骤,从"自然生态格局、用地布局模式、绿色交通理念、生态社区模式、文化保护理念、水资源利用理念和能源利用理念"7个方面总结生态型空间布局理念与模式。
关键词:
生态 生态文明 生态城 生态型规划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曹玉香
近年来,浙江省为缓解工业用地瓶颈,选择了"人往高处走,工业梯田上山坡"的方式,向低丘缓坡要地,拓展山坡工业空间。这既有效保护了耕地,又保障了工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实现了双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道明 张鸿雁 左玉辉
城市空间发展应注重“质”的提高,而不应单纯追求“量”的扩张。本文认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是城市空间结构生态化和城市功能群生态化,提出了基于自然、社会和经济特征的城市空间生态分区方案和建设导则,构建城市生态网架,优化调整城市空间整体布局以及城市产业和城市人居布局,并运用“三地动态平衡”理论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时空安排与调控,从而引导城市空间形态的合理演化。
关键词:
生态城市 空间结构 生态调控 三地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