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45)
- 2023(16448)
- 2022(13999)
- 2021(13007)
- 2020(10577)
- 2019(24244)
- 2018(24148)
- 2017(45697)
- 2016(24862)
- 2015(27859)
- 2014(28194)
- 2013(27962)
- 2012(26152)
- 2011(23911)
- 2010(24230)
- 2009(22051)
- 2008(21485)
- 2007(19126)
- 2006(17207)
- 2005(15351)
- 学科
- 济(119589)
- 经济(119483)
- 管理(69121)
- 业(61838)
- 企(49188)
- 企业(49188)
- 方法(42978)
- 数学(36721)
- 数学方法(36355)
- 中国(35038)
- 地方(32592)
- 农(28969)
- 业经(25413)
- 学(24731)
- 财(22381)
- 农业(20023)
- 环境(18478)
- 制(18467)
- 地方经济(17971)
- 贸(17634)
- 贸易(17618)
- 和(17411)
- 理论(17381)
- 易(16894)
- 融(16743)
- 金融(16741)
- 发(16687)
- 银(16598)
- 银行(16556)
- 行(16005)
- 机构
- 大学(356811)
- 学院(355929)
- 济(147690)
- 经济(144300)
- 管理(137127)
- 研究(128756)
- 理学(116939)
- 理学院(115518)
- 管理学(113643)
- 管理学院(112994)
- 中国(95391)
- 科学(78782)
- 京(78774)
- 财(65272)
- 所(65137)
- 研究所(58924)
- 中心(57253)
- 农(55865)
- 江(54095)
- 财经(51296)
- 北京(50760)
- 业大(50756)
- 范(50303)
- 师范(49856)
- 院(47336)
- 经(46445)
- 经济学(44291)
- 州(44262)
- 农业(43136)
- 师范大学(40408)
- 基金
- 项目(237514)
- 科学(186359)
- 研究(176224)
- 基金(169400)
- 家(147192)
- 国家(145929)
- 科学基金(124816)
- 社会(110771)
- 社会科(104881)
- 社会科学(104853)
- 省(93283)
- 基金项目(89998)
- 教育(80483)
- 自然(79463)
- 划(78427)
- 自然科(77535)
- 自然科学(77521)
- 自然科学基金(76084)
- 编号(72479)
- 资助(69192)
- 成果(59401)
- 发(55048)
- 重点(53600)
- 部(51630)
- 课题(51253)
- 创(48409)
- 创新(45187)
- 国家社会(45070)
- 发展(44330)
- 科研(44268)
- 期刊
- 济(175263)
- 经济(175263)
- 研究(113465)
- 中国(76044)
- 学报(53503)
- 管理(52361)
- 农(51341)
- 科学(50699)
- 财(47227)
- 教育(45676)
- 大学(40442)
- 学学(37531)
- 农业(35859)
- 技术(33204)
- 融(32464)
- 金融(32464)
- 经济研究(27862)
- 业经(27760)
- 财经(25182)
- 问题(23377)
- 经(21639)
- 图书(21067)
- 技术经济(18469)
- 业(18181)
- 理论(16967)
- 资源(16873)
- 科技(16859)
- 现代(16848)
- 商业(15944)
- 发(15738)
共检索到550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倩 沈坤荣
当前,城市群建设已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城市群发展需要由新思路来引领,应立足本国实际,以功能区划分为主取代行政管辖边界,提高区域性规划的针对性和包容度,强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管理和创新意识。城市群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城市群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以超前理念整体推进城市群环境保护工作,处理好城市群建设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关键词:
城市群 新发展理念 高质量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军 陈亚欣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文章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但整体趋于均衡发展;市场一体化能够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主要通过规模效应、产业升级以及协同创新等路径产生影响。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存在要素过度集聚造成的"拥挤效应",不利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在市场趋于整合下,城市群内技术创新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这反映出长三角加快推进协同创新效果明显,政府、企业和高校之间合作密切。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余佳奇
自被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以来,湖北省H市立足本市实际,坚持"工业强市、加快赶超"的发展思路,着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统筹推进城市转型,走出了一条富有地域特色的转型之路。本文介绍了H市转型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申雅琛 吴睿
目前,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辐射范围和影响深度前所未有。但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间的数字鸿沟也不容忽视。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16-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来测度相关指标体系,通过基准回归分析、区域异质性检验、稳健性检验来分析数字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间差异,探索弥合不同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差异的优化路径,并据此提出不同区域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党兴华 赵璟
本文借助Zipf公式考察了陕西省关中地区自1978年到2002年间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化趋势。根据统计资料,本文对关中城市群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关中地区社会经济和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因素及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如何加快关中城市群建设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规模分布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巫瑞 李飚 原上伟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是我国在当下推动经济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基于2012~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运用基准回归、异质性检验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地区差异,对西部影响最大,中部影响最小,而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又受到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因素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不同地区差异分别提出建议,从而促进持续更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为数字经济提供良好环境,以期推动数字经济建设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叶连广 何雄浪 邓菊秋
当前,中国正进入城市群驱动经济增长、经济带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城市群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和经济带的辐射与连接推动区域资源与要素在更广的空间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以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空间引力模型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产业联动网络与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产业联动网络和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并具有明显的梯度特征和集聚趋势;产业联动网络对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效应显著为正,产业联动网络有利于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产业联动网络通过改变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配置不平衡和促进区际技术溢出来推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文 张羽瑶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战略,促进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命题。利用2007—2016年中国长江经济带1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验证区域一体化战略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结合阈值模型考察两者关系的非线性特征,最后,基于异质性的角度,考察一体化环境下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自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在长江经济带的上游、中游、下游区域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第二,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主要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倒"U"型特征。在低集聚度和高集聚度地区,一体化有利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在中集聚度地区却呈现相反的效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以雷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并作出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为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进一步完善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本刊
<正>编者按: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桔 郑红玲
文章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标准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TOPSIS分析方法对我国2013—2017年30个省份及五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然后利用泰尔指数对高质量发展差异进行测算与分解;最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五个维度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我国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差异变大,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中部地区增速最快,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特征相似,西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各区域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五个维度对于不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同,创新和协调因素产生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预测
[作者]
查英 庞学光
提升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是中部地区亟需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使用了Olley-Pakes的半参数三步估计法来测度全要素生产率,用以度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测算了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2004年和2018年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根据测算结果得知2004年中部地区平均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5.2076,2018年中部地区平均的全要素生产率为达到17.0079,总体来看,近年来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随之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目标如何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结果发现经济增长目标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为负,以财政分权为中介变量,分析了其中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间接效应的系数为-0.068。
关键词:
经济增长目标 经济高质量发展 财政分权
[期刊] 预测
[作者]
查英 庞学光
提升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是中部地区亟需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使用了Olley-Pakes的半参数三步估计法来测度全要素生产率,用以度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测算了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2004年和2018年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根据测算结果得知2004年中部地区平均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5.2076,2018年中部地区平均的全要素生产率为达到17.0079,总体来看,近年来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随之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目标如何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结果发现经济增长目标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为负,以财政分权为中介变量,分析了其中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间接效应的系数为-0.068。
关键词:
经济增长目标 经济高质量发展 财政分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雪梅 李维静
基于政策协同视角,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探究气候政策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气候政策协同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当气候政策协同水平高于7.9时,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始凸显;气候政策协同水平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U”型影响,而对东部地区作用不显著;后巴黎时代气候政策协同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愈发显著。因此,要加强气候政策顶层设计,实现自上而下纵向协同;要利用政治优势和体制基础,加强政策主体横向协同;要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协调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充分流动,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灵 冯荣凯 蔡冬冬
基于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构建具有方向性的时变人口流动权重矩阵与空间马尔科夫链,实证分析人口流动对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动态演进。研究表明:人口流动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人力资本发挥显著性中间作用;各区域内部存在显著性俱乐部收敛;按水平分组内流动人口作用显著,地域分组内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