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34)
2023(7977)
2022(6507)
2021(5442)
2020(4241)
2019(9527)
2018(8964)
2017(16803)
2016(8829)
2015(9721)
2014(9787)
2013(9833)
2012(9354)
2011(8655)
2010(8917)
2009(8412)
2008(7834)
2007(7071)
2006(6622)
2005(6122)
作者
(25797)
(22062)
(21870)
(20858)
(13930)
(10331)
(9820)
(8474)
(8284)
(7873)
(7804)
(7229)
(7144)
(7087)
(6879)
(6651)
(6378)
(6215)
(6189)
(5987)
(5704)
(5319)
(5316)
(5137)
(5080)
(4953)
(4671)
(4616)
(4438)
(4211)
学科
(67510)
经济(67475)
管理(26899)
(23519)
地方(19724)
方法(19391)
(17619)
企业(17619)
数学(17351)
数学方法(17272)
(15977)
中国(14857)
业经(13689)
地方经济(13293)
农业(11892)
(11392)
(10036)
(8870)
(8130)
环境(7630)
(7523)
贸易(7512)
经济学(7185)
(7157)
金融(7157)
(7148)
发展(7005)
(6987)
(6784)
产业(6637)
机构
学院(135722)
大学(134988)
(70694)
经济(69486)
研究(51135)
管理(50073)
理学(42893)
理学院(42385)
管理学(41764)
管理学院(41514)
中国(38333)
(30882)
科学(27372)
(27276)
(25093)
财经(23820)
经济学(23458)
研究所(22347)
中心(21861)
(21544)
(21007)
经济学院(20721)
(19646)
(18462)
(17481)
师范(17378)
财经大学(17353)
北京(17288)
业大(16582)
(16211)
基金
项目(85862)
科学(68967)
研究(64375)
基金(63678)
(54540)
国家(54108)
科学基金(46936)
社会(45609)
社会科(43301)
社会科学(43292)
(33219)
基金项目(32898)
教育(28433)
自然(27029)
(26818)
自然科(26426)
自然科学(26421)
自然科学基金(25967)
资助(25518)
编号(24096)
(20835)
国家社会(19797)
成果(19763)
重点(19482)
(19060)
发展(17777)
课题(17727)
(17520)
(17428)
教育部(16889)
期刊
(88753)
经济(88753)
研究(47466)
中国(30428)
(23643)
管理(20490)
(20340)
科学(17840)
学报(17809)
经济研究(15770)
大学(14353)
学学(13828)
农业(13756)
财经(12929)
业经(12861)
(12445)
金融(12445)
技术(12260)
教育(11658)
(11354)
问题(11029)
技术经济(8848)
(8296)
统计(8287)
世界(8054)
国际(7444)
(7310)
经济问题(7062)
商业(7047)
经济管理(6870)
共检索到220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辛欣  任保平  
一国经济增长包括城市和农村两部分的增长,经济高质量的增长要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本文从城乡协调度视角探讨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通过构建城乡协调度指标并结合经济史,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城乡协调度做出描述与分析,并探究造成我国城乡协调度波动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乡协调度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从城乡关系而言,二者的差距却越来越大,二元经济结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桎梏;我国城乡关系演变与政策变化所引致的制度安排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密切相关,因此完善相关体制并深化改革就成为了提高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程度的关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程永平  郭淑芬  
分析了城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城乡关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协调我国城乡关系的对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汤光华  舒元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目标。从概念上看,经济增长一般指的是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加,或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就业,按照西方经济学的一般解释,指“处于受雇的状态”。有劳动能力、愿意从事劳动的人从事有薪的劳动,这些人就处于就业状态。在两者的决定因素中,有些是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都起作用的共同因素,有些只是影响某一方面。这样,一方面,两者的变化形态可以是多形态的;另一方面,随着决定因素势力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家新  张伦俊  
2004年我国税收总收入比上年增长25.7%。增收额和增长幅度均实现历史性新突破。税收收入快速增长,使国家财力进一步增强,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与此同时人们对税收连年超经济增长,也存在不少疑虑。本文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角度,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等,讨论分析了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及关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郝惠贤  
试论经济增长与农业发展关系的协调郝惠贤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的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后,由于产业结构转换速度加快,经济增长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工业的发展。这样,工业乃至整个非农产业对土地、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资源的需求无疑会愈加强烈。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非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发龙  周江  
西部相对落后,通过经济增长缩小其与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但是,西部又肩负着国家生态安全的历史重任,局部经济增长与全局生态安全保障形成冲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对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西部有着深远意义,协调推进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有利于破解局部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与我国生态安全全局目标之间的矛盾,这也注定了西部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将比中部和东部地区更复杂且更具有挑战性。本文试图运用区域博弈论、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以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本质的分析为基础,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博弈关系,探索协调推进西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雪梅  翟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朝华  
本文不仅提出北京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主要目标,同时提出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实现目标的可能对策选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玉琴  张华  
基于上市公司分行业融资规模与增加值的实证结果表明:融资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在总量和行业结构的协调程度较好,但两者趋势未保持一致,说明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还需细分到行业层次;其次,各行业结构偏离度有着不同的演变趋势,相比较于行业增加值,金融体系对房地产等行业存在过度资金支持,而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行业的资金支持严重不足。因此,政府部门应根据偏离度的方向对不同行业制定与之对应的资金扶持政策,以促进资金供给结构改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丽萍  杨筠  陈习琼  
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本文以云南省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指出,云南省金融活动的区域化运行将导致经济发展的区域性,且两者之间的外延基本重合。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金融发展程度比较低的地区其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因此政府应关注贫困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云南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玉琴  张华  
基于上市公司分行业融资规模与增加值的实证结果表明:融资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在总量和行业结构的协调程度较好,但两者趋势未保持一致,说明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还需细分到行业层次;其次,各行业结构偏离度有着不同的演变趋势,相比较于行业增加值,金融体系对房地产等行业存在过度资金支持,而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行业的资金支持严重不足。因此,政府部门应根据偏离度的方向对不同行业制定与之对应的资金扶持政策,以促进资金供给结构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甘耘  
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协调历来是宏观经济研究的一个首要问题。因为,若经济增长建立在非经济稳定的基础之上,就不可能是持续增长;反之,若经济稳定以非经济增长为前提,其稳定也不可能是持久稳定。如何在保证经济持久稳定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是我们研究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协调的基本核心。本文试从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嫘  方天堃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技术和Granger因果检验,利用1978—2003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经济增长都是构成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原因之一,而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仅表现在短期内。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其仔  郭朝先  白玫  
从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迅速下降,保增长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样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所以,政府在保增长的同时,还必须协调好经济增长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这不是一个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任务。为了保增长,国家开始选择部分产业,制定产业振兴规划。目前所选定的产业,对推动经济增长是有利的,但现阶段这些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的产业,并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为了协调保增长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当前就需要适度调整我国的产业升级战略,高度重视产业内升级,特别是工艺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