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18)
- 2023(11385)
- 2022(9415)
- 2021(8423)
- 2020(6919)
- 2019(15055)
- 2018(14824)
- 2017(27030)
- 2016(14734)
- 2015(16140)
- 2014(15992)
- 2013(15410)
- 2012(14445)
- 2011(13342)
- 2010(13489)
- 2009(12493)
- 2008(11776)
- 2007(10598)
- 2006(9577)
- 2005(8471)
- 学科
- 济(77127)
- 经济(77034)
- 管理(40803)
- 业(34958)
- 企(26819)
- 企业(26819)
- 方法(24576)
- 数学(21579)
- 数学方法(21450)
- 地方(18633)
- 学(18089)
- 中国(17850)
- 农(17699)
- 业经(14413)
- 财(13991)
- 地方经济(12782)
- 制(12589)
- 环境(12086)
- 农业(11903)
- 贸(11267)
- 贸易(11263)
- 易(10873)
- 体(10572)
- 融(10534)
- 金融(10527)
- 银(9837)
- 银行(9791)
- 行(9441)
- 和(9388)
- 发(8917)
- 机构
- 大学(217121)
- 学院(216948)
- 济(96674)
- 经济(94802)
- 研究(82357)
- 管理(78099)
- 理学(67138)
- 理学院(66304)
- 管理学(65204)
- 管理学院(64825)
- 中国(59901)
- 科学(51268)
- 京(45804)
- 农(45417)
- 所(42847)
- 财(41162)
- 研究所(39337)
- 业大(36988)
- 中心(36267)
- 农业(35837)
- 财经(33019)
- 江(32634)
- 经济学(30712)
- 经(30016)
- 院(29515)
- 北京(28616)
- 范(27743)
- 经济学院(27486)
- 师范(27324)
- 科学院(25563)
- 基金
- 项目(148848)
- 科学(115841)
- 基金(108628)
- 研究(102773)
- 家(99074)
- 国家(97872)
- 科学基金(81245)
- 社会(68159)
- 社会科(64464)
- 社会科学(64444)
- 省(57894)
- 基金项目(57529)
- 自然(52797)
- 自然科(51333)
- 自然科学(51308)
- 自然科学基金(50400)
- 划(49010)
- 教育(45509)
- 资助(42884)
- 编号(38886)
- 重点(34042)
- 发(33097)
- 部(32128)
- 成果(30687)
- 创(30615)
- 国家社会(29331)
- 创新(28800)
- 计划(28556)
- 科研(28475)
- 课题(27726)
- 期刊
- 济(112604)
- 经济(112604)
- 研究(63948)
- 中国(44726)
- 学报(42577)
- 农(41038)
- 科学(36960)
- 大学(31136)
- 财(30581)
- 学学(30100)
- 管理(28470)
- 农业(27234)
- 经济研究(19615)
- 教育(17863)
- 融(17768)
- 金融(17768)
- 财经(17152)
- 业经(17030)
- 技术(16761)
- 经(15010)
- 问题(14775)
- 业(14508)
- 版(11785)
- 业大(11454)
- 世界(11204)
- 技术经济(11180)
- 贸(11029)
- 科技(10639)
- 国际(10166)
- 资源(10165)
共检索到327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若山 贾卫国
从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3个层次阐述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结合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内部和周边的社区发展状况分析自然保护地与社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和影响。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地内部和周边社区存在收入来源有限、收入水平较低的现象;自然保护地体系与内部、周边社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多层面的关系;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会刺激社区相关产业发展、为社区提供优质生态环境等,同时也会引起禁止基础设施修建、加剧人兽冲突、凸显林地补偿问题等消极影响。最后,为自然保护地的建设与社区管理提供了建设社区参与机制、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和推行全方位公平竞争等多种策略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曦 梁松斌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生态文明的核心载体[1],也是国土空间中一类大尺度的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活空间紧密联系,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就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中的四个子体系与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思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建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新时期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也是未来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的方向和目标。当前,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刚刚起步,深入探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内涵、构成及其建设路径,具有急迫的现实意义。国家公园在未来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是体现在数量上,而应体现在国家公园的面积占比、保护对象的价值、保护的严格程度、保护的等级以及自然教育功能等5方面。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与国际接轨、与现有保护地兼容以及改革成本最小的原则,构建了包括3个大类、6个亚类、14个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改进方案。在新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路径方面,提出应循序推进的建议,即上下结合,识别潜在国家公园区域→科学论证,遴选国家公园后备名单→明确保护对象,科学确定公园范围→组建专业的公园管理团队→规划先行,构建国家公园保障机制→持续监测,定期评估公园管理绩效。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体系 建设路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昌海 谢梦玲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自然保护地治理历程主要经历了摸索创建阶段、稳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本文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分析表明,自然保护地治理面临一系列挑战:自然保护地资源系统和资源单位存在缺陷、行动者冲突加剧、治理效能有待提升、治理系统有待理顺。需要继续优化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优化保护地系统边界并实现资源价值;促进乡村振兴与自然保护政策协调;厘清自然保护地资源权属问题;完善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制度;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机制;完善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和效能评估机制;健全法律体系、组织体系和运行保障制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芳林 田勇臣 闫颜
我国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关键时期"抢救式"地保护了我国大多数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野生动植物资源。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主要是按照资源要素设立,且各类自然保护地分属不同的环境及资源管理部门,并依据不同的法规、标准建立和运行。由于缺乏统一的设立方式,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如分类不科学、区域重叠、保护标准不清晰、公益属性不明确、多头管理、权责不落实、保护与开发矛盾难以协调等。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治理能力,形成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不断提高我国的自然保护管理效能。在梳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及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情况,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指出建立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必须彰显中国理念、打造中国模式、体现中国效率,为科学高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了方向与建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体系 国家公园体制 法律法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芳林 田勇臣 闫颜
我国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关键时期"抢救式"地保护了我国大多数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野生动植物资源。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主要是按照资源要素设立,且各类自然保护地分属不同的环境及资源管理部门,并依据不同的法规、标准建立和运行。由于缺乏统一的设立方式,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如分类不科学、区域重叠、保护标准不清晰、公益属性不明确、多头管理、权责不落实、保护与开发矛盾难以协调等。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治理能力,形成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不断提高我国的自然保护管理效能。在梳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及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情况,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指出建立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必须彰显中国理念、打造中国模式、体现中国效率,为科学高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了方向与建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体系 国家公园体制 法律法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徐博 钟骁勇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地由各级各类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组成,是优质生态产品的重要载体。当前,自然保护地范围内,普遍存在国有和集体两类产权主体,两者之间主要通过租赁、征收、特许经营等制度安排达成合作,但往往存在稳定性差、制度成本高等问题。在调研云南省普达措国家公园和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后,笔者试图结合自然资源资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睿 钟林生 刘家明 唐承财 孙雷刚
中国保护地体系庞杂类型丰富,存在保护对象交叉、管理主体多头、功能定位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此理顺保护地体系是协调好保护与发展关系的重要内容。国家公园是一种承担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双重任务,能够有效协调保护与利用矛盾的保护地类型。基于国家公园内涵与功能定位的梳理,本文认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地体系中的II类国家公园是对全球国家公园较为完整和准确的概括。将IUCN界定的国家公园入选条件归纳为面积适宜性、资源代表性、人类影响度和功能全面性,以此作为构建中国国家公园的基本标准。以中国自然保护区为例,逐条按照构建标准筛选出了55处面积不小于1 000hm2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国家公园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野 李江风 汤晓吉
国际保护地是在国际上具有独特价值或突出意义的区域,其保护的资源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而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两者在保护对象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研究国际保护地的代表性资源,可为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资源层面的参考。本文以中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为研究对象,从建设目的和保护对象方面剖析其资源属性,并对122处国际保护地的建设现状、代表性资源进行梳理,分析资源代表性应具备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保护地的资源代表性体现在生态系统的典型性、特有物种的唯一性、地质资源的科学价值、景观的美学价值、文化遗产的象征性5个方面,在资源管理上通过定期评估考核的方式保障资源的公益性利用。国际保护地的代表性资源可为国家公园的建设和选取提供参考,具有国家代表性的文化资源可作为国家公园建设的特色内容,在资源管理上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公众的国家公园公益性意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俊 解小冬
美国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区,其对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取得了很多的经验。对美国国家公园与我国自然保护区制度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事业起步较晚,与美国国家公园相比有很大差距,立法不足。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改善良策。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美国国家公园 立法体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郑雪梅
国家公园体制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名词。以国家公园体制进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有助于推动国土空间的科学开发和保护利用,同时进行相应的生态建设也符合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为进一步研究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相关内容,文章以国家公园体制为入手点,通过分析当前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解析青海省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管理方面所采取的具体计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柴海燕 王璐 任秋颖
随着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内关于国家公园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基于中国知网过去近40年的期刊文献,综合运用Excel电子表格、社会统计软件SPSS以及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工具CiteSpace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关于国家公园管理的研究目前处于大发展阶段;国家公园管理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园林学、环境学、旅游科学和生态学等领域;从研究者的情况来看,核心作者人数偏少,尚未形成高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研究内容不断丰富与微观化、研究程度进一步加深;同时,该领域的研究也存在理论发展相对滞后,遗留问题未得到解决等问题,而未来的研究有望在这些方面得到突破。
关键词:
国家公园 风景名胜区 管理 科学计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倩 李文军
1994年,加拿大政府开始减少对国家公园的拨款,加拿大公园局相应进行一系列改革适应这一变化。表面看来,改革后的加拿大国家公园与中国自然保护区类似,其开支都由政府拨款和自身盈利共同承担。论文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极域管理工具分析加拿大公园局改革背景、过程和效果后指出:两国保护区管理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加拿大是在行政管理成熟发展后引入市场机制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原有行政管理优势;而中国目前还没有在保护区管理中形成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并缺少有效的法制体系和统一的行政机构规范保护区自我盈利行为,因此,必须十分谨慎地运用市场机制,以避免行政管理和市场管理两方面缺点结合,最终导致自然资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姝琳 王梦桥 王忠君
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在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面临着很多困难与挑战。但印度的国家公园体系建立后,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老虎保护行动。在介绍印度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础之上,梳理了印度国家公园"老虎项目"社区参与经历的被动搬迁、联合共管、积极参与3个发展阶段,总结得出社区教化、发动群众、鼓励典型、人退虎进、生态旅游、谈判协商这6种社区参与方式,以及原住民权利获得、保障社区利益这两种社区参与特点,最后提出对我国国家公园社区参与生态保护项目的启示,包括构建政府主导的社区共管机制、多渠道鼓励社区参与保护、保护传统生活与地方知识、多源构建保护补偿基金等,期望能对我国国家公园社区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所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