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79)
2023(9240)
2022(7288)
2021(6964)
2020(5660)
2019(12976)
2018(13030)
2017(24255)
2016(13289)
2015(15548)
2014(15468)
2013(15002)
2012(13734)
2011(12619)
2010(12720)
2009(11731)
2008(11846)
2007(10339)
2006(9377)
2005(8776)
作者
(38672)
(32208)
(32184)
(30904)
(20673)
(15218)
(14403)
(12527)
(12464)
(11472)
(11460)
(10897)
(10603)
(10504)
(10397)
(10020)
(9651)
(9466)
(9290)
(9167)
(8483)
(8003)
(7879)
(7407)
(7381)
(7237)
(7114)
(7055)
(6549)
(6451)
学科
(55711)
经济(55645)
管理(31974)
(31169)
(23198)
企业(23198)
中国(21446)
方法(20752)
数学(17666)
数学方法(17485)
(17344)
业经(13509)
(13241)
贸易(13231)
(13161)
(12941)
农业(11274)
(11057)
(10625)
(9559)
理论(9552)
地方(9430)
(9362)
银行(9336)
(9059)
(8781)
金融(8779)
(8494)
(8488)
环境(8016)
机构
大学(195560)
学院(192967)
(82889)
经济(81426)
研究(75205)
管理(66595)
中国(56920)
理学(56424)
理学院(55668)
管理学(54613)
管理学院(54278)
科学(45705)
(43691)
(38755)
(36405)
研究所(35605)
(33755)
中心(31862)
财经(29159)
(28660)
北京(28360)
(27931)
师范(27665)
业大(27374)
经济学(27289)
(26804)
(26711)
农业(26411)
经济学院(24523)
科学院(23101)
基金
项目(126496)
科学(99619)
研究(93267)
基金(92172)
(82090)
国家(81486)
科学基金(67864)
社会(59816)
社会科(56621)
社会科学(56604)
基金项目(47515)
(46259)
教育(43450)
自然(42003)
自然科(41074)
自然科学(41056)
(40771)
自然科学基金(40368)
资助(37729)
编号(36886)
成果(31663)
重点(29915)
(29102)
(28554)
课题(26908)
中国(26325)
国家社会(26123)
(26038)
教育部(24788)
创新(24606)
期刊
(93224)
经济(93224)
研究(61733)
中国(43149)
学报(33181)
(32413)
科学(31530)
教育(27010)
(26679)
管理(26075)
大学(25567)
学学(23710)
农业(22469)
(17579)
金融(17579)
技术(16963)
经济研究(16446)
财经(15229)
业经(13842)
(13356)
(13309)
问题(12694)
(12533)
世界(12280)
国际(11533)
图书(10033)
(9950)
(9100)
论坛(9100)
科技(8751)
共检索到298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丁堡骏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意义,必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唯物史观的理论形态和它的应用范式。在此基础上才能科学地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及其本质。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何召鹏  
在唯物史观视角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作为"法律用语"的所有权和其他权利,是建立在作为经济关系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之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涵不是孤立的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归属关系,还与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的社会方式紧密联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由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的社会方式决定。根据所有制理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在要求,使劳动者真正作为国家和企业的主人与归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同时,应当从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出发,认清"取消所有制分类"等错误观点的本质,厘清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方向和思路,使国有企业真正做强做优做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坚实根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裴长洪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需要深刻领会三个基本依据。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深化对自身执政规律的探索和百年奋斗实践取得的理论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个历史使命就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来实现的,从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客观规律,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自身执政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规律的基本特征。二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规律的新认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追求的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认识的理论总结。三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坤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溯源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艰辛探索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本土具体实际,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性积淀所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成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现代化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载体,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原则,以"五位一体"统筹现代化战略布局,以"两步走"作为现代化的战略规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深刻扎根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实践,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构成了其显著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既从民族立场出发又彰显世界维度的全新实践,有效消解了西方现代化的话语霸权,为广大后发民族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资本形而上学特征,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自力  王传智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具有鲜明的历史感。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西方资本主义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难题,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样板,具有重大世界意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坚持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需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瑜   李光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教育类型,发挥着优化国民教育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战略保障。因此,开创职业教育现代化新篇章,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然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存在诸多阻碍因素,为此,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视野,从职业教育的价值、功能、动力、方略出发,科学阐释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从而发现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在政策制度、参与主体、供需关系和改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问题导向、人民至上等原则基础上,完善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制度机制、治理能力、供给体系和人才基础,从而助推面向中国化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谭虎娃  
共产主义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之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作为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生产力,在世界历史上总体表现为连续性和继承性,而在个别民族国家则表现为跨越式发展。人类社会历史的更替总体呈现出社会发展从低级到高级的一般规律性和各民族国家发展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共产主义革命呈现出多国无产阶级联合行动的"多国胜利"和单个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一国胜利"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这些都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生动体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义成  
把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与“资源经济”绝对对立起来 ,把前者描绘成完全超越资源配置问题的生产形式 ,似乎它只以摆弄知识为职能 ,是不对的。我国目前出版的一些知识经济读物 ,无分析地宣传这种片面之见 ,受到一些社会科学家的批评 ,值得注意。对于西方一些学者在知识经济研究中片面地鼓吹超市场经济论 ,“主权弱化论” ,应保持应有警惕。我国有的自然科学技术专家在自己不很熟悉的社会经济问题上屡讲偏论 ,已成“公害” ,望其自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福垣  
本文从现代化的概念和本质入手,探讨了目前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定位,阐述了教育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笔者认为,应为教育重新定性、定位、定功能、定结构,脱胎换骨改造我们的教育。非义务教育市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大学企业化、企业大学化,大学的市场化、企业化、产业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趋势。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丰子义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是和中国道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中国道路,不仅要从"特色"的角度来看待,而且要从历史观上来把握。首先要从历史发展普遍规律来看待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正是遵循历史发展普遍规律走出来的。无论是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还是中国建设、改革道路的开创,都是历史发展普遍规律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次要从世界历史来看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在与世界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对世界具有重大影响,因而有其深远的世界意义;再次要从社会基本矛盾看中国道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道路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的根据就在于不同时期中国社会本身的基本矛盾。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具体内容也会发生新的变化;最后要从实践观点看待中国道路。道路不同于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过程;道路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中国道路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创出来的,其发展同样必须探索开创。
[期刊] 求索  [作者] 赵庆云  
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1966年间,中国近代史学科获得政治与学术的双重动力,其学科地位得以大幅跃升。研究者衷心服膺唯物史观的基本理念,重视劳动民众的理念被大多数历史研究者内化为不言自明的共识,史学研究因而眼光下移,撰写“劳动人民的历史”蔚然成风。中国近代史研究对底层民众给予高度关注,大大拓展了研究领域,改变了以往相关研究偏重中外关系史的基本格局。相应地,研究者看待史料的眼光也发生转换,并在如何获取史料上形成新的理念与取径,转而强调走出书斋,到实地进行历史调查。唯物史观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立场,也引导了研究视角与研究论题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形塑了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基本面貌。
[期刊] 求索  [作者] 郭广银  
从唯物史观来看,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都离不开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准确把握和科学解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从实践出发,实事求是地把握百年巨变的历史脉络和发展方向,与时俱进地处理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大社会基本矛盾,结合具体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不断促进社会历史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努力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通过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通过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障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玉梅   宋玉茹   高鹤鹏   郑之欣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并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乡村等战略。在政策支持下,我国现代数字信息技术逐步与农民生产、生活相融合,赋予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民生活新力量,赋能农村高质量发展。当前,数字乡村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人才支撑短缺、城乡基础设施差异较大及数字融产难度大,联动发展效率低等,因此要发挥好政府对数字乡村的引领作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让数字经济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迸发更大的能量。
[期刊] 求索  [作者] 包大为  
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是一场探索革命文学之原则与方法的历史事件,推动了根据地文学从各种新旧理念走向唯物史观,引导根据地文学工作者在写作立场和价值追求等层面达成了思想统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不仅以唯物史观的立场和方法科学分析了文学的理念性与能动性,更是针对“为什么人服务”“如何去服务”两个主要问题指出了文学走向人民、走进历史、走上革命舞台中央的学习路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见证了作为实现了现代中国新文学的真正生成,推动打造了一支摒弃唯心史观的文学工作队伍,成为了党领导文艺工作根本方针的理论原点。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华飞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推进唯物史观的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其在推进唯物史观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一是满足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二是用唯物史观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和干部;三是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话语来宣传和解释唯物史观的思想精髓。其在推进唯物史观中国化进程中,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唯物史观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二是坚持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相统一;三是坚持经验总结与理论建构相统一。其在推进唯物史观中国化进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唯物史观新成果,主要包括群众路线思想、中国革命道路思想、革命战争思想、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