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34)
2023(9360)
2022(8315)
2021(7830)
2020(6704)
2019(15524)
2018(15691)
2017(29306)
2016(16564)
2015(18900)
2014(19394)
2013(19075)
2012(18186)
2011(16478)
2010(16599)
2009(15511)
2008(15473)
2007(13901)
2006(11822)
2005(10623)
作者
(49330)
(41587)
(41129)
(39380)
(26042)
(19950)
(19145)
(16371)
(15675)
(14794)
(13982)
(13887)
(13267)
(12999)
(12982)
(12883)
(12860)
(12192)
(12018)
(11886)
(10411)
(10332)
(10115)
(9569)
(9430)
(9374)
(9154)
(9140)
(8452)
(8417)
学科
(64349)
经济(64267)
管理(42018)
(38740)
(30490)
企业(30490)
方法(28686)
数学(24780)
数学方法(24509)
(19356)
中国(17385)
(16610)
(16356)
地方(15106)
(13446)
业经(12804)
农业(12594)
理论(12016)
(11554)
贸易(11551)
(11103)
(10703)
(10328)
银行(10275)
(10227)
金融(10219)
(10164)
(9790)
(9578)
财务(9538)
机构
大学(237559)
学院(235362)
(89525)
经济(87232)
管理(84830)
研究(82822)
理学(72517)
理学院(71556)
管理学(70014)
管理学院(69576)
中国(62081)
科学(53703)
(52122)
(46140)
(43712)
(42092)
研究所(39821)
业大(38876)
中心(38488)
(37188)
农业(36637)
(34172)
师范(33822)
北京(32909)
财经(32890)
(29672)
(29655)
(29307)
师范大学(27198)
技术(26983)
基金
项目(153742)
科学(117832)
研究(111219)
基金(107757)
(94740)
国家(93902)
科学基金(78145)
社会(66570)
社会科(62682)
社会科学(62659)
(61508)
基金项目(57673)
教育(52124)
(52097)
自然(51398)
自然科(50073)
自然科学(50055)
自然科学基金(49134)
编号(47289)
资助(44052)
成果(39850)
重点(34801)
(33531)
课题(33163)
(33084)
(31107)
科研(29707)
创新(29059)
计划(28832)
大学(28533)
期刊
(102516)
经济(102516)
研究(69133)
中国(48993)
学报(42813)
(41739)
科学(36315)
(34187)
大学(31248)
教育(30286)
管理(29254)
学学(28948)
农业(27660)
技术(20599)
(19470)
金融(19470)
业经(16672)
财经(15631)
经济研究(15615)
(15187)
图书(14647)
问题(13872)
(13494)
(13447)
科技(11226)
理论(11025)
资源(10951)
技术经济(10841)
统计(10779)
(10667)
共检索到354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丽  
正如“文学回忆录”书系主编向继东在丛书总序中所言:“让作家自己说话,说自己的话,尽可能为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史料。换一种说法,这套书也可以叫做‘百年个人文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的《叶兆言文学回忆录》作为“文学回忆录”书系之一种,叶兆言在文学回忆中写尽了他对于文学的反思及其创作道路上对人生、社会和历史诸问题的思考,为研究叶兆言的学者提供了新的一手资料与视角。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焦杰  刘薇  
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都是史学研究必须利用的最基本的文献。由于来源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记载也有所不同。以唐代妇女史资料为例,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关于唐代妇女尤其是姬侍婢妾群体的记载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叙述差异的出现与文本来源和记录者有关,也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所载妇女群体所属的社会分层有关,同时也与她们个体的生活经历和际遇有关。目前的妇女史研究,史料单一和研究手法单一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研究的内容大多停留于复原而难以进入更深更广的层次,尚需要从整合史料和研究手法方面多下功夫。而从整个历史学研究来看,这种现象并不孤立。为了促进历史研究的科学性,采用多元的研究手法、综合多种资源,多方位多角度、客观全面地呈现历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薛暮桥同志是我国老一辈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家,他有长期在经济领导岗位上工作的实际经验,他对我国经济工作和经济理论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薛暮桥回忆录》确切地反映了薛老从事革命斗争、经济工作和科学研究的经历,而这三者又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因为薛老的革命活动主要体现在经济工作领域,而他的经济工作又与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政策这样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是分不开的。所以薛老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充满了实践性、战斗性和科学性,这是经济理论界许多同志共同的感觉。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徐小丽  
给书取名,古人讲究“观目而悉洞”,也就是说书名应该能反映全书的主旨、风格.这应该是给书取名字的最基本要求。其次才能轮到书名的其他功能,比如朱铁志在其编著的图书《现代图书编辑学概论》中列出的“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增强亲和力”等。初看之下,给书取名似乎比较简单,但是对于书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然  
叶兆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发表了《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夜泊秦淮》《艳歌》《枣树的故事》等多部中、长篇小说以及多部散文集,学界对叶兆言的研究一直也处于较为热门的状态。文章对近十年有关叶兆言小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按照学术论文内容将众多研究成果分为关于叶兆言小说价值的研究、关于叶兆言小说本体的研究、关于叶兆言小说的比较研究三大类,以及若干小类,指出了研究的得失,对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志清  
《尚书大传》作为《尚书》的首部经说,十分重视古礼、古乐的传述,尤以古乐叙述最为丰富且独特,更因有些内容不见于《尚书》和先秦其他经书、子书而具有特殊的古史文献价值。巡狩贡乐、陈诗观风、迎时气之乐是其所述古乐较具价值的部分,它们既有口传历史和逸《礼》的来源,也有伏氏一派在古史描述中吸纳的儒家礼乐观念和制度设计,同时还包括伏生学派所在齐地文化的影响。朴素的自然认知、古老的祭祀观念以及理性的政治文明,形成其古乐叙述不同文化形态相混融的特点。礼乐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尚书大传》中的古乐叙述,可以帮助我们寻绎早期国家礼乐文明的影迹,也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特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亚飞  柯政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这个概念可以通过两种叙述方式来理解。目前大部分还是以一种"非教材"的叙述方式来理解课程资源,这尽管是有意义的,但也存在很大不足。另外一种更好的叙述方式就是从课程意识的角度来解释课程资源,这不仅符合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而且也有利于提升课程资源这个概念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丹  
《活动变人形》总体上采用了叙述人外视角,另外还穿插了限知视角和内视角,各个视角转换灵活,充分发挥了各视角的优势,反映了叙述者观察世界的角度,并且不停的视角转换还产生了复调的美学效果,使得文章内蕴更加丰富。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许世静  F.麦克尔·康纳利  
在教育改革中,教师发展是重中之重,包括教师教育和政策制定官员在内的各层教育改革者几乎总是以课程改革作为教师发展的起点,他们把改革的焦点放在为教师设定的新知识和技能上。本文将教师知识和为教师设定的知识加以区别,阐述教育改革环境中的教师发展,解释以叙述探究进行对教师知识和教师发展的研究,并对以叙述方法来探究教师教育和发展提出一组建议。
[期刊] 求索  [作者] 赵飞  
诗人有意为之的"非个人化"或者说对诗歌涉及自我生命内容的语焉不详,成为现代性写作的突出标志。"我"是替身、多重自我、任一主体,"我"在词语的意义上作为引领者成为迈向无数可能的他者之写作通幽的曲径。张枣和臧棣在繁复的诗歌写作中皆致力于打通诗写主体、文本主体之间的壁障,他们都能娴熟地以第一人称"我"的方式钻进诗歌秘密的通道,使"我"作为"虚构的另一个"成为变幻与对位的线索。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开玉  
神话与民族共同体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透过盘瓠神话的畲族叙述,可以窥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脉络与文化逻辑:盘瓠神话的出现是古代中国"大一统"思想实践的文化成果,蕴含着"华夏共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记忆。各民族在叙述盘瓠神话时形成不同的文本,既投射出本民族的文化心理,也构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而神话得以延续的动力正是源于各民族对神话蕴藏的精神进行的自我解构与合理实践,这一过程实质上就包含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构建,最终促成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到"自觉"的历史转化。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朱光明  陈向明  
本文以加拿大学者康纳利的叙述探究与范梅南的现象学研究两种教育研究方法为例,比较了教育叙述探究和现象学研究方法在理论来源、研究方式和文本呈现等方面的差异,以期凸显两种研究取向的区别特征,从而加深对二者的理解。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燕  
作家阿城在《棋王》中以叙述者“我”逐步发展的视角来观察和叙述主人公王一生的棋道与处世之道 ,通过表层结构“我”从寻道到悟道的过程逐步揭示出深层结构中叙事主体的价值取向 ,使文本中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在相互较量和征服中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 ,这种叙述方式使文本体现出深层的内涵并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方波  
金融支持双循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语境下表现为金融资本的空间拓展问题,因此本文基于马克思的经典资本循环理论,结合已有的资本空间化研究成果,构建了兼具理论抽象力和解释力的双循环下金融资本空间化分析框架,它不仅包括金融资本从介入实体经济循环到形成独立运行的虚拟经济循环,而且包括从内循环到外循环的纬度扩张,由此形成金融资本空间化的叙述逻辑。在此基础上从历史视角揭示了金融资本过度空间化在双循环中产生的经济失衡,即它在内循环中表现为挤压实体经济循环和虚拟经济自我膨胀形成金融风险,在外循环中强化贸易失衡、增加金融投资和实体投资的脆弱性以及压缩宏观经济政策空间。因此有必要从重构金融资本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中的发展空间以及构建金融资本内外循环中的空间平衡机制两个方面入手,以期将金融资本的积累和循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积极发挥金融资本在双循环中的支撑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