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19(2)
2017(7)
2016(4)
2015(1)
2014(3)
2013(4)
2011(1)
2010(1)
2009(1)
2008(1)
2005(3)
2004(3)
2003(1)
2000(1)
1996(1)
作者
(6)
(5)
(4)
(4)
(3)
(3)
(3)
(3)
(3)
(3)
(3)
(3)
(3)
(2)
(2)
(2)
(2)
(2)
(2)
洪涛(2)
(2)
(2)
(2)
(2)
(2)
(2)
pauline(1)
tambling(1)
(1)
(1)
学科
(4)
文献(3)
(3)
(3)
经济(3)
(2)
中国(2)
(2)
企业(2)
企业财务(2)
关系(2)
(2)
古代(2)
文献标引(2)
方法(2)
标引(2)
理论(2)
管理(2)
编目(2)
(2)
(2)
(2)
(2)
财务(2)
财务管理(2)
金融(2)
(2)
银行(2)
与其(1)
世界(1)
机构
学院(21)
大学(20)
(8)
中国(7)
(7)
信息(7)
研究(7)
科学(7)
管理(7)
师范(6)
(6)
理学(6)
理学院(6)
(6)
中心(5)
南京(5)
南京大(5)
南京大学(5)
教育(5)
(5)
管理学(5)
管理学院(5)
资源(5)
信息管理(4)
师范学院(4)
技术(4)
经济(4)
210093(3)
上海(3)
(3)
基金
研究(15)
科学(14)
项目(13)
成果(11)
基金(10)
国家(9)
(9)
科学基金(9)
(8)
之一(8)
编号(8)
教育(7)
(7)
研究成果(7)
社会(7)
(6)
社会科(6)
社会科学(6)
中国(4)
国家社会(4)
基金项目(4)
大学(4)
大项(4)
大项目(4)
(4)
(4)
社科(4)
规划(4)
课题(4)
资助(4)
期刊
研究(12)
图书(10)
中国(6)
书馆(6)
图书馆(6)
(6)
经济(6)
情报(5)
中国经济(4)
史研究(4)
学报(4)
教育(4)
经济史(4)
工作(3)
情报工作(3)
(3)
(3)
金融(3)
上海(2)
会通(2)
(2)
(2)
城市(2)
(2)
开发(2)
自然(2)
论坛(2)
财会(2)
资源(2)
通讯(2)
共检索到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洪葭管  王菲  
一生都以金融史为伴我年轻时投身做金融史研究的一大契机,是基于工作关系。1941年我从家乡宁波鄞县来到上海,在当时的"小四行"之一的四明商业储蓄银行总行稽核处当办事员,之后又去重庆该行总处担任会计科科长和稽核。这个工作经历让我形成了对金融的一些基础理解,且一直坚信至今,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感悟就是,金融发展首要目标就是要诚信和稳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洪葭管  王菲  
一生都以金融史为伴我年轻时投身做金融史研究的一大契机,是基于工作关系。1941年我从家乡宁波鄞县来到上海,在当时的"小四行"之一的四明商业储蓄银行总行稽核处当办事员,之后又去重庆该行总处担任会计科科长和稽核。这个工作经历让我形成了对金融的一些基础理解,且一直坚信至今,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感悟就是,金融发展首要目标就是要诚信和稳健。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桂罗敏  
类书是集聚知识的载体,所有类书作者都不可能摆脱生存环境而自行其是,无论编修主体怎样设定类目,都会受到自然与社会映象的无限诱导,或是自觉或是潜意识地将这种诱导激发的感知化为预设性的文字。沿着这个思路,加上中西关于分类的学说,形成了本文宗旨:知识分类是理解与诠释秩序的思维与方法,若是对原始思维、文明进程、类书分类的走向进行研究,以类书《北堂书钞》为样本,可以大致描绘出中国分类思维与具体操作的动态状貌;借助分类学说区分世界万象的能力,揭示分类是如何隐性地解释天人秩序,包括宇宙秩序、社会秩序与生活秩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董江华  陈向明  
一个以教育工作者为成员的合作探究群体在面对真实的教育困境时,如何通过对话探究生成实践性知识?研究发现:不论是教育研究者还是实践者都不能在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后自动获得有关教育行动正当性与有效性的判断力;指向行动改变的学习要以他们原有心智模式浮现为前提,而这有赖于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激发。此外,"习惯性防御"普遍存在于群体中,成员对此必须有所警惕,并设法创设一个安全、宽松的学习氛围,以减少成员的防御。此类以行动科学作为理论基础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工作者反思自身既存现况,以增加自己专业行动的有效性,而且能够为构建学习型组织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筱莉  
【史海钩沉】冯履谦,七岁读书数万言,九岁能属文。自管城尉丁艰,补河北尉。有部人张怀道任河阳尉,与谦畴旧,饷一镜焉,谦集县吏遍示之,咸曰:"维扬之美者,甚嘉也。"谦谓县吏曰:"此张公所致也。吾与之有旧,虽亲故不坐,著之章程。吾效官,但以俸禄自守,岂私受遗哉!昌言曰:‘清水见底,明镜照心’,余之效官,必同于此。"复书于使者,乃归之。闻者莫不钦尚。——刘肃《大唐新语》卷三【品读】冯履谦(生卒年不详),唐朝人,籍贯不详,自幼聪慧过人,七岁读书数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黎明  
新年伊始,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成为国际舆论场里的热门话题。欧盟委员会首次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进行讨论,涉及其程序、步骤等方面,总体上是客观、积极、慎重的。人常说,历史是面镜子。回顾近年来中国与欧盟在处理一些重大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大致有三面"镜子"可为参照。第一面"镜子"是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去年春,以英国为首,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打破美国等设定的壁垒,纷纷宣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松喜  
从研究海外贸易信息的角度评论《镜花缘》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反映清代海外贸易的发展状况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保平  
何炼成教授的《价值学说史》(修订版)2006年1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全书分为五大篇,一个附录,共计60余万字。本书分别对中国古近代思想家的价格理论、西欧古近代思想家的价格观和价值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劳动价值理论、西方近代各流派的价值理论、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价值理论进行了研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洪葭管  
由中国银行卜明同志任编委会主任、叶绪华同志等执笔撰稿的《中国银行行史》(1912—1949)一书,已于1995年11月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问世。为这样一家有80多年历史的大型银行编写行史,是有着多方面的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银行存在了37年。她的资本性质的变化,她的经理人选的更迭,她的庞大业务体系的形成,她拥有的众多分支机构的设撤,她与银行同业、工商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既错综又复杂,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潘涌  
透视近年来"读经热"这种教育异象的非理性,作为在弘扬传统文化名义下中小学所流行的以"三百千"等为核心的诵读风潮,鉴于其内容与形式之偏颇,传统蒙学读物实难荣膺文化"经典",即使面对真正的"文化经典"也应尊重学子个体诵读趣味的差异。反思古今母语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仅需祛蔽古代蒙学教育基于机械记忆的"诵读本位",也应祛蔽当代母语教育建立在接受性学习基础上的"阅读核心"论,从而重塑汉语语用的文化品质,持续提升其创造性活力,使母语教育的价值追求指向对现代公民表达力和表现力的自觉养成。也只有通过实现从"接受本位"向"表达为本"的整体创新,在语言哲学层面确立母语教育的元命题,才能超越中观层面的课程观和微观层面...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程利英  
农业、农村、农民是古今中国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封建时代的统治者和当今的中央政府都针对三农问题实施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都推进了农业的发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农村的建设。比较而言,封建时代的一些支农惠农措施是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不是真正的为广大劳动人民着想。当今的政府是真正的为农民着想,关注农民,重视农业,大力建设新农村,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广大农民的关爱、对农村繁荣的关心、对农业发展的关注。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鲍秀林  吴雯娜  
国家叙词库采用以《汉语主题词表》为中心表、其他中文叙词表向中心表映射的模式进行基于概念的语义集成。为了研究学科交叉对国家叙词库语义映射造成的影响,本文选取八部叙词表中环境科学大类5 120个概念,与《汉语主题词表》环境科学大类8 329个概念进行映射实验。通过计算机自动匹配发现,多表映射存在一个概念等同映射到多个概念,多个概念等同映射到一个概念等逻辑问题。本文以实例形式分析这些逻辑问题的存在形式,并从概念专指度、概念语义模糊、语义关系结构、学科背景等方面分析产生这些逻辑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些逻辑问题的原则以及映射完整性的判定规则。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姜勇  
进入21世纪,美国逐步完善"以标准为基础"的教师证照制度体系。"全美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CATE)修正原有的教师认证标准,整合"州际新教师支援与评价协会"(INTSAC)与"全美专业人员教学标准局"(NBPTS)的标准,建立了资质认证、准入执照和进修证书三位一体的新体系。在教师证照制度的内容上,从关注学术理论转移到重视教师的实践智慧与专业热忱。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正贞  
中国传统田土诉讼以契约和赋税证明为产权凭证。民国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致力于推广新的官方产权证明,强调验契执照、补税执照和不动产登记证、产权状等在诉讼中的证据力。这些文件来自于民国历任政府所举办的多次清理契税、验契、地籍整理和不动产登记。这些政策和行动的目的多为增加财政收入、排除旧册书对赋税征收和地籍档案的控制,它们影响了人们的产权观念和相应的诉讼行为。"照契管业"的习惯,在民众被动接受或主动利用这些制度、政策的过程中,逐渐发生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